第234章得罪
徐承恭在一旁插话:“不日,大庆将把此画送往不丹,多年来...”,他开始说些官话,大意是大庆和不丹是友国,过去玄妙法师把佛法传扬到不丹,两国之间颇有渊源,自当友好往来云云。
亲王眼眸微垂,静静的看着徐承恭。
顾秋白从他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来,他一直等到徐承恭说完,才点头应道:“多谢大庆的慷慨,画我已见了,过几日我便会离开长安,向南边出发。”
徐承恭语塞,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多和这位亲王客套几句,这位亲王在不丹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哪怕在他面前只是露露脸,也有利于后续的计划。
谁能想到他不接话,也不想和大庆的人有过多接触。
若不是徐承恭私下知道这位亲王暗地里有在参与不丹国内的政事,也会把他当成是不理红尘俗世的高僧。
不过没关系,就算是这样,等这画由他亲自送往不丹,不丹的国王不见也得见。
亲王转身要离开,徐承恭也没有拦,只是顾秋白突然出声道:“亲王自以为看懂了画中深意,其实不然。”
他顿住脚步,还是用那样平静无波的眼神看向顾秋白。
徐承恭只当这是顾秋白的傲气,但也不能这时候指责自己人:“一张画可以延伸出几百种解释来,画中深意,皆看人心,自然有所不同。”
亲王:“阿弥陀佛,此画既由顾大人所做,某愿闻其详。”
顾秋白反问:“佛家三重境,不知您以为自己到了哪重?”
亲王:“惭愧,不过还在俗世之中而已。”
顾秋白:“亲王倒是诚实,不过我以为,玄妙法师走过三重境,也不过是镜花水月,虚幻而已。”
听罢,徐承恭脸色微变。
以玄妙法师在不丹的地位,顾秋白这样大放厥词,不丹人必定要生气的。
赶忙想打圆场:“顾大人年少...”
亲王用一声佛号打断他,闭了闭眼:“阿弥陀佛,施主切莫着相。”
说完便点头示意,自行离开了。
徐承恭沉着脸:“顾大人,大庆如今需要不丹,你却如此行事,若导致两国关系不和,你能担得起这责任吗?”
顾秋白:“是我冲动了,不过那位亲王似乎也未曾生气?”
徐承恭不再看她:“顾大人,往后慎言。时候不早,快快离开吧。”
很不客气的对顾秋白下了逐客令。
。
对白天发生的事,徐承恭心里有些不安。
他原以为能坐上女官之位的顾秋白应当是个聪明人,没想到蠢笨如猪,也不知道纪沛然为何要如此捧她。
亲王马上就要去面见皇帝了,如果在朝上提起此事,到时他便要背责。
思及此,他唤来下人:“备马。”
他趁夜赶到亲王所住的驿所,准备好好和亲王聊一聊,提前透露一些情报。
谁知赶到驿站后,却被告知亲王已经外出了,不知去处。
另一边,顾秋白站在大相国寺的大雄宝殿中央,手里捧着三支香,插进香几乎无处放置,横七竖八堆叠在一起的香炉内。
此时已近黄昏,寺庙内的香客都已散尽。
“阿弥陀佛,施主见佛却不拜佛,是为心不诚。”
顾秋白:“我不信神佛,只信自己。”
来人正是白日见过的亲王。
亲王问:“施主如何得知我在此地?”
顾秋白:“玄妙法师过去从大相国寺出发,此地到处是他生活的痕迹,今日我说你不懂玄妙法师,你必要到此地来寻找答案。”
亲王:“施主说玄妙法师不曾破境,何意?”
顾秋白:“玄妙在时,长安正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那时的大庆内忧外患,并不是如今这样的繁华景象。”
亲王:“玄妙法师正是知道天下人受苦已久,才离开长安,向外传扬佛法。”
顾秋白:“佛陀曾经在《法句经》中说,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以己推及人,不杀不教杀。嘴上说着,众生皆不能杀生,不能教唆旁人杀生,可战争没有停止。”
亲王:“阿弥陀佛,正因有玄妙传经,许多人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有了希望活下来。”
顾秋白:“亲王不会看不明白吧?玄妙丢下长安的百姓,一路西行,他转身的时候,无辜的人还在死去,他没有看见,他只顾着要把那所谓的佛法传扬出去,他天真的以为有了佛,人就不再痛苦了。
可事实呢?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受苦受难的世人,乞求佛祖仙家能让他们来世幸福,来世?那这个现世该怎么办?他在受人追捧,享受着信众崇拜的时候,外面每时每刻都有人正在死去。
他不过是个胆小鬼,若真要救世人,便舍身去敲开那些发动战争的人的门,去劝服他们停止战争,若真要救世人,便走上战场,亲手阻止杀戮,若真要救世人,便散尽家财,让快饿死的人们吃上饭。
他一人受的苦受的难,不过是他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与天下人何干?”
亲王沉默了。
玄妙法师是不丹的英雄,他一直都如此认为。
可顾秋白的话,同样让他动摇。
半晌,才叹息似的说出一句:“阿弥陀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万物,皆如幻象,观之淡然。玄妙法师传经,便是他应走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