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武举初试
辰时刚到,随着正阳门城楼上一声锣响,和一位军士的高唱:“太子殿下到!”
只见一锦衣男子缓步登上城楼,一袭黄色缎面的朝服,头戴礼冠,神色自若地对着下面的较武场扫视了一眼,然后在居中的太师椅上坐下。
虽然门楼高高在上,大多人看不清太子容貌,但依旧感觉的到太子威严的居高临下的皇家气势。
广场上所有军士都冲着城楼躬身行礼:“恭迎太子殿下!”声音响彻整个广场。
不少场外老百姓和场内的举子们也跟着向城楼施礼。
“这太子还生的真是英俊”举子中有人议论道。
“那是,你是第一次来还没见识过。太子不仅英俊,还是大才,都说太子已经是在朝廷里大权独揽了。很多重臣都是太子一党”
“光德帝不是还在吗?他怎么独揽大权?”
“光德帝不仅年事已高,近来又传身体抱恙。反正帝位是要传这太子的,不也就由着他嘛。”
“皇帝在位,太子成党,这可是大忌,”
“海,这皇家的事情谁说得清。没准老皇帝愿意呢。”
“听说这太子还是位武学高手?”
“可不是,都说是内劲巅峰的境界了。”
“这也正常,皇家毕竟资源众多,得道高师,武功秘籍,补气良药,啥都不缺。要是我有的话,,,”几人正在议论。
只听楼上又一声锣响,楼上那位军士又唱道:“大将军魏褚魏大人到!”
只见一位身材魁梧,一身铜盔铜甲,须发花白但是精神矍铄的老者,龙骧虎步地登上了城楼。他对着太子略施一礼后,在旁边另一张太师椅上坐下。
“恭迎魏大将军。”台下军士又是一阵高呼。
“这位就是魏大将军?”又有人议论道。
“可不是!大夏国唯一的大将军,也是大夏国军中第一高手!”
“看起来应该有六十了吧?”
“哼,六十,二十多年前就随光德帝征战十多年,扫平其余三国,一统天下。可谓我大夏国之柱石。如今早已年过七旬了。”
“年过七旬依旧如此健旺,真不愧是我大夏国第一猛将啊。”
随后又有几位大臣和武将陆续登上城楼,在太子和魏大将军的两旁坐下。
待大家坐定后,见城楼那位军士对太子施礼,太子微微颔首。
那军士转身对广场高声唱道:“武举考核正式开始!”随即又是一通锣响。
“第一关,打皮桩。每个举子安腰牌顺序依次上台打皮桩,每人只能打一拳或者一掌,不可用兵器。皮桩刻度上五者,自动进入下一关。领取下一关的腰牌。刻度不满五者自动淘汰。点号三次不到者按弃权论。考核开始!”
只见比武台上,四位御林军打扮的军士,分立皮桩左右,一位御林军的将官,在台側验着武举的腰牌,依次让举子们登台。
第一位武举是个衣着有些寒酸的大汉,身子比寻常人高一头,大一圈。两条手臂粗的和一般人小腿一般。
只见他来到桩前,蹲着马步,深深地吸了口气,对着皮桩猛地一拳打出。
外人看来气势很是不小,可练家子一看就知道这是个门外汉。用的不过是蛮力。果然,皮囊没有一点动静,皮囊上的钢针一动不动。引来场下一阵哄笑。
那大汉似乎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在村里可是力气最大的,几个人都拉不动他,怎么这皮囊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那大汉嚷嚷着要再打一拳,却被台上的御林军制止。只好一边不舍地走下台,一边回头看。
第二个是个身材瘦弱的举子,一身短打,显得十分干练,气息沉稳,眼冒精光。
他来到皮桩前,运了运气息,一掌挥出。这掌看似普通,掌间却带有一股劲风,只见皮囊被这一掌打凹了下去。皮囊上面钢针被气劲推了上去,然后慢慢滑落。
“标尺刻度,四!”桩旁的一位御林军唱道。
引来台下众人一阵惊呼。
“太可惜了,此人起码是外劲四重吧?”
“我看还不止四重呢,可能有五重。”
“什么?五重?还过不了关?这也太难了吧。”
“你说,看来今年这皮囊是不是又加了一层?五重气劲的高手都过不了关?”
“哪年不是外劲五重以上才能入选。”
“可今年连第一关都过不了,我看我还是算了吧,免得上去出丑。”
台上那瘦弱的汉子也显得有些失落,苦笑着摇了摇头,对着正阳门城楼拱了拱手,抛下腰牌走下了台。
先前那壮汉还在台下拦住道:“兄弟,你是怎么打动那皮囊的,我怎么打上去它一点反应都没有?”
那瘦弱汉子懒得理他,“让开。”随手将那大汉一扒拉,那大汉竟然趔趄了好几步跌坐在地上,一脸茫然地看着瘦弱汉子离去。
不到一个时辰,已经有数百人上去打了皮桩,只有区区十几个人,还都是勉强上了五六的,过了关领取了腰牌。得意地走下台。其余大都是叹气离去。
也有好几十个号,御林军叫了三遍,不见人来,估计也都是知难而退的。
这时,一个腰里挎着一柄长剑,衣袂飘逸的年轻男子上了台,让御林军验过腰牌后,却不去那皮桩前,而是对着正阳门城楼拱了拱手道:“太子殿下,魏大将军,鄙人认为这个测试有失公允。”此人说话的中气到是有些足。
太子没有搭话,一旁的魏大将军道:“哦,哪里失了公允?”
“在下跟随师傅学的剑道,并不在于拳脚功夫,讲究的是剑招灵动奇险,一样可以克敌制胜,取人首级。不见得非要这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