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0节中日首斗蜂
转眼已到四月,这里是东北蜜蜂的春繁时节。(春季要让蜜蜂大量产下幼卵,以便在蜜源什物花开之时有庞大采集蜂群)。
自从蜜蜂进行了排便飞行之后(蜜蜂一冬季都不会在巢内排便,只有气温升高到15度左右时,才会进行大规模排便飞行,届时大些的养蜂场天空,会有黑云压顶一般。此时,如果谁家晾晒衣物,可就倒霉了)。野口因为憋着劲要和蜂子竞争,所以每日也起早贪黑,围着他那三十箱个蜂箱打转转。
蜂子自从接受了挑战,并未像野口那样每日的围着蜂箱转。大多数时间,还是看书、学习。只是每天早上,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处理一下蜂箱内的事物。
车站的站长等日本人,听说中国这个大小孩要挑战野口,都显得很兴奋。他们认为野口一定会击败支那这个大男孩。所以还在工作时间上做了些调整,了让蜂子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好与野口公平竞争。
这倒好,时间给蜂子腾出来了,他却整天的看书,看书,看书,只是,偶尔去一下蜂场。
车站里有些日本人就跟站长说,蜂子一定会输,因为他怎么敢赢他师傅呢?他那么胆小,所以,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
站长,也相信蜂子一定会输。从二人宣布开始比赛起,不到一个月,车站里再也没有人关心这事了,因为大伙都认为蜂子一定会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7月底这一天,在站长的热心组织下,通化车站内很热闹,吃完中午饭,就要开始检验,一比谁的蜂蜜产量高,二比谁的蜂蜜质量高。
因为蜂子与野口师徒关系亲密,加之蜂子的叔叔和站长私交不错,在站内经常行医看病,这一对叔侄可以说在整个车站算是个红人。
吃完饭不久,日本人,朝鲜人,还有为数不多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来到了养蜂场。大家围了一个半圆,等着最后比赛的结果。
站长穿得很正式,并没有在衬衣上打领带,而是打了一个蝴蝶结,嘴角上的八字胡,像是上午刚刚修剪过。他来到搭设的临时高台上,对台下的众人说道:“今天是我大日本帝国优秀的巡道工野口先生,当然也是一位业余的养蜂专家。今天他要与这个支那少年,公开地竞争,定好的约期到了,今天我们就要看看,最后的结果,到底是谁赢。今天担任裁判的有三个人。这位是大日本帝国,早稻田大学的吉田匠人教授。”
说到这里,在台子的正下方,站起来一个很和蔼谦祥的老头,他有50多岁,光头,也留着一个八字胡,鼻梁上架了一个黑框很大的眼镜,彬彬有礼地向众人鞠躬问好。
站长继续又介绍道:“我们今天还请来了苏联的养蜂专家,乔纳伊维奇教授。”
在吉田匠人的左边站起来了一个大个子,年龄约40模样,白皮肤,眼睛很大,站起来以后,向大家挥手致意。
站长继续介绍:“今天我还很荣幸的邀请到,通化地区养蜂协会的主席,汪先生。”
说到这里,吉田匠人右手,站起来一个老头,60多岁,头发雪白,拄着一个文明棍,站起来也向大家示好。
然后,站长宣布:“现在,开始称重。”
众人皆鸦雀无声。
原来,野口与蜂子商定,每个人围着自己的30箱蜂的旁边。搭建了一个帆布帐篷,这种帆布帐篷,是日军野战部队淘汰下来的,虽然是淘汰品,但依然质量可靠。他们便从帐篷里往外搬大密桶。每罐子50公斤。
那野口人高马大,一会儿就搬出来了八桶。这种桶是德国定制的蜂蜜桶,结实耐用。
蜂子个子小,年龄小,单薄,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从帐篷里提拉出这50公斤重的蜂蜜。
野口搬出了18桶蜂蜜之后,举手向大家示意后,站在这8个蜂蜜桶的旁边,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为这18桶蜂蜜,就是1800多斤,30箱蜂,有这个产量,已经是了不得的成绩了。
掌声落下的时候,蜂子才刚刚搬了9桶,正在回帐篷的路上,听到大家为野口鼓掌,也停下来,很认真,很真诚的鼓掌。祝贺他的师傅,有这么高的产量。
那蜂子一桶一桶的往外拉,当他拉到第18桶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
当他拉出第20桶的时候,全场有些虚声,当他拉出25桶的时候,现场就已经要几近沸腾。
蜂子继续往外拖,当蜂子拖出25桶的时候,全场都炸锅了。
因为大家知道,应蜂子的要求,站长给每个人,只发了25个桶。
发桶的时候,野口还说完全没有必要发这么多桶,因为按照往年的惯例,能收16桶蜜已经算高产了,怎么可能需要这么多呢?倒是蜂子一再坚持,站长才发了20桶。
蜂子在5月份,听说车站要更换一批餐具厨具的消息后,就找到站长说:“等我们比赛结束,多余的桶,可以放在厨房继续使用,只不过需要早买一个月罢了,是不会造成浪费的。站长也就同意了,谁能想到,发了25个桶,蜂子竟然把这25个桶全部装满,这怎么可能?
在场的日本人怎么也不相信,一个中国17岁的大男孩儿,居然能战胜有近30年养蜂经验的日本养蜂者,这怎么可能?难道他是在变魔术不成。
现场的日本人齐声高呼,开箱检查,开箱检查,开箱检查……
评委们逐一打开25个蜜桶。
随着蜜桶的开启,品尝、鉴别之后,连这个三个评委也都齐刷刷地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
吉田将人等三个评委,站到临时建的高台上。
吉田将人对台下的人们说道:“我从小就喜欢养蜂,自认为是个懂蜜蜂的人,但今天,本人折服了,这个支那小伙子的养蜂技术很好,他蜂箱里产的蜂蜜质量也比野口先生的高。这是我们三人一致的意见。我宣布,支那人蜂子获胜。”
台下忽然喧闹起来,原来是一些日本人不干了,他们无法接受比赛结果。因为,他们心里早就认定野口必胜,那蜂子就算养蜂技术比野口高,也是不敢赢的。
就在台下的一部分日本大叫大嚷之际。野口从自己的养蜂区跑了过来,一下子就抱住了蜂子。拥抱过后,还后退二步,十分郑重地向蜂子躬身行礼。那帮叫嚷着的日本人,也就不再吭声了。愤愤离去。
但蜂子能够感受到,这些日本人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
在他们的眼中,中国人是低等的,弱智的。看着那些慢慢散去的日本人,蜂子心底反倒升腾起一股自豪,这种情绪,是以前任何时候都不曾体会到的。甚至,蜂子脑海中模模糊糊地出现了“神圣”和“国家”两个词。
吃晚饭的时候,野口把蜂子叫到食堂的一个大包间,站长、三名评委早已落座,那个苏联评委的椅子后面,还有个翻译,不停地附耳对他翻译。
蜂子来后,大家都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有这和大的产量。秘诀是什么?特别是那位乔纳伊维奇,嘟噜嘟噜地说了一大串子。好像蜂子手里真有秘诀一样。
蜂子说:“各位前辈和师长,你们都德高望众,各自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和领域。比如我的师傅对铁路巡道的技术,怕是我一辈子也学不完。而我自出生以来,孤苦伶仃,没有玩伴,只能跟蜜蜂终日相伴。所以,时间长了,就悟了些心得出来。说起来也不过以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时候要控制(鼓励)蜂王产卵;第二,努力在目标蜜源植物大流蜜,将要到来之际,能培育出健康的、庞大的采集蜂群,当然,还注意控制箱内的哺育蜂的数量。”
蜂子用中国话说。众人听得很认真。站长和吉田将人因不太懂中国话,野口就坐在两人中间,不时给他们翻译着。
蜂子:“野口先生把精力放在整个蜂群的管理上,关注的重点放在蜂病的防治,同时加大了蜂王的产卵,最关注的是整个蜂势的培养。而我只在花期要到的前半个月才加大力度,让蜂王产卵,当大流蜜期到来之时,我就不再让蜂王产卵,这样,蜂巢需要哺育的幼小蜂数量不大,绝大多数的采集蜂就可能会全部都出去采蜜,采集量自然就要大的多。再说,我们比的是定点养殖,主要蜜源植物的流蜜时间是有间隔的。”
蜂子的对养蜂技术的说明,赢得了大伙热烈的掌声。
吉田将人说道:“今天,本人十分荣幸,我的学生野口,让我来到满洲,不仅仅看到一场充满乐趣的养蜂技术比赛,还看到了伟大的人格比赛。在这场人格比赛中,我认为获胜野口先生。他是个有气量,有胸怀的日本人。”
说完这句话,他又小声嘟囔道:“不像我们们国内目前的很多人,他们对支那的态度是有问题的。”说着,还用手指,狠狠地敲打着桌面。
吉田将人看着众人又说道:“我还可以断定一件事,这次比赛,支那小伙子的30箱蜂现在还有大量的成蜜没有取出。”
乔纳伊维奇听到翻译把吉田将人的话翻出来,当即插话道:“我不信,这个产量即使是我们在最好的年份也没有这么大的产量,如果箱内还有余蜜没有取出,我不信。”
乔纳伊维奇说完这话,站起身就走,嘴里像打连珠炮一般,嘟嘟囔囔地说道:“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是蜜量,如果有的话,这里比赛,该取出来才是,也好有一个数据,我要看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