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别害怕,我就吓吓你!
秦峰轻叹一声,说道:“仲德,你去找陈庆之,让他过来,我问问他,给他二十万人,能否镇住这些降兵。”
“是!”
秦峰麾下的陈庆之很快便应召而来。
陈庆之步伐稳健有力,单膝跪地,声音洪亮且恭敬有加:“末将拜见陛下。”
秦峰轻轻挥动衣袖:“平身吧。”
陈庆之谢恩之后,挺直了身躯,站立在秦峰面前。
秦峰目光如炬地看向陈庆之,稍作停顿后问道:“陈庆之,仲德跟你讲的事情,你应当已知晓,朕若给你二十万大军,你能否镇住那九十五万降兵?”
陈庆之目光坚定如铁,毫不犹豫地回答:“陛下,末将无需二十万之众,仅需十五万,必能让这些降兵服服帖帖!”
秦峰闻听此言,面露惊诧之色,质疑道:“陈庆之,这可是多达九十五万的降兵,你当真有十足的把握镇住?”
陈庆之神色决绝,语气刚硬如石地说道:“陛下放心,若末将有所差池,愿以项上人头向陛下谢罪!”
秦峰见他如此自信满满,心中不禁反复思索起来。
此事关乎重大,绝不容许有半分差错。
秦峰接着问道:“陈庆之,并非朕不相信你,不过你得给朕详细讲讲,你究竟打算如何行事?”
陈庆之双手抱拳,有条不紊地答道:“陛下,末将计划将降兵中的将领尽数集中起来,由白袍军严密看押,使其无法脱身。余下的士兵群龙无首,且皆为大夏王国之人,无人挑唆煽动,必不敢轻易反叛。故而,陛下,十五万兵力足矣!”
秦峰听后,暗自赞许,觉得陈庆之此计甚为精妙。
将降兵将领全部羁押,没了带头之人,反叛的可能性自然大大降低。
他将当下情形与昔日秦国赵国之战相较,觉得此番面对的同是大夏王国之兵,情况与陈庆之所言相符,没了将领引领,反叛几率不大。
随即,秦峰注视着陈庆之说道:“好,陈庆之,虽说你自信十五万兵力足够,但朕仍给你二十万,你务必谨小慎微行事,确保万无一失,明白吗?”
陈庆之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倘若这九十五万大军叛乱,先前的所有战果都将化为泡影,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不再坚持只需十五万,郑重其事地应道:“末将谨遵圣谕,定不辱使命!”
秦峰安排好陈庆之这边后,旋即率领剩下的四十万大军,以及三万铁骑踏上征程。
这三万铁骑当中,有一万是并州铁骑,另外两万原是降兵,如今归吕布统领。秦峰将所有的铁骑都交付给了陈庆之,他认为有骑兵在侧,即便出现最糟糕的状况,也能从容应对,毕竟其中还有一万并州铁骑。
另一边,李牧率领十万大军走水路,仅用一天时间,在次日夜幕降临之际,便抵达了秋风渡。
李牧身旁的副将心急火燎地说道:“将军,观秋风渡守军的情形,似乎尚未察觉我们的到来。若此刻发动攻城,凭借我军兵力,出其不意,必能一举拿下秋风渡!”
另一位副将也随声附和:“将军,下令攻城吧!我等麾下儿郎,无时无刻不渴望着建立功勋!”
李牧沉默不语,静静地伫立在战船甲板上,目光深邃如渊地凝视着不远处的秋风渡,陷入沉思之中。
他内心的确渴望攻城,因为他深知,此时夜色如墨,手下精兵战船上的火光早已熄灭,敌军察觉的几率微乎其微。
若发起攻城,必能成功拿下秋风渡,凭借他卓越非凡的守城之能,也能守住此城。
然而,他同样清楚,陛下的大军尚未抵达。
倘若此时拿下秋风渡,在此坚守等待陛下到来,秋风渡的主将或许会放弃夺回,直接回泾城镇守。
届时,泾城的大军加上秋风渡的守军,即便有所战损,至少也会有六十万人。
如此一来,陛下想要攻破泾城,无异于痴人说梦!
沉思良久,李牧还是坚定地摇头,毅然决然地说道:“不可,绝不能攻城,我们切不可破坏陛下的大计!所以务必听从命令,在此佯攻牵制守军,决不可贸然攻城!”
几位副将虽心有不甘,但也深知主将的命令不可违抗。
他们明白,这是关乎全局的战略布局,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坏了大事。
次日清晨,当秋风渡守军主将王轩听闻手下惊慌失措的禀报,得知南溪河上出现众多敌船时,顿时大惊失色,匆忙奔至城墙上。
望着南溪河上密密麻麻的战船,王轩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他熟知这种战船,每一艘至少可载兵三千人,眼前的战船不计其数,少说也有百艘之多,这意味着敌军至少有三十万人!
王轩恨得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地喝道:“可恶的李牧,他果然来了!难道以为王爷败亡,我等就无力再战了吗?”
王轩以为此处有三十万敌军,实则仅有十万人,许多战船都是空的,这不过是李牧用来迷惑王轩的手段。
毕竟在河上,秋风渡没有战船,无法靠近查看虚实。
“将军,我等该如何应对?”
旁边的副将神色紧张,焦虑不安。
“哼,区区三十万人,休想攻破我这由六十万大军镇守的秋风渡!秦峰、李牧,你们虽在南溪城大破王爷的大军,但在我这里,休想讨到半点便宜!”
王轩自信满满地说道,“传我命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迎敌!”
“遵命!”
王轩身后的将领们立刻领命下去准备。
而王轩望着河上的战船,暗自低语:“李牧,就让我瞧瞧你这位老将究竟有何能耐!”
倘若他知晓自己严阵以待,而李牧根本无意攻城,恐怕会气得捶胸顿足。
当然,李牧这边的佯攻也极为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