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有点理解白起了!
尉迟羽沉默不语。
他自然清楚!
在齐王手下的文臣武将中,只有两个人与世家毫无关联,一个是马勇,另一个就是他尉迟羽。
其他人,不是世家的主事人,就是世家子弟。
他们对马勇和尉迟羽从未有过好脸色,马勇稍微好些,因为他是齐王仅有的两个心腹之一,那些人不敢过于放肆。
可尉迟羽就没这么幸运了,不少将军都瞧不上他,即便他是三十万大军的主将也不例外。
正如秦峰所说,即便没有这次的计谋,尉迟羽回到泾城后,手下的兵权也会被人想方设法解除。
届时,他的下场必然凄惨无比。
深吸一口气,尉迟羽望着秦峰,沉声问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罪将?”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忐忑。
秦峰看了看尉迟羽,略微沉吟,说道:“你是个有能力的人,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你解甲归田,从此不再过问世事;第二,在我秦峰手下担任将军,我保证你会比在秦野手下过得更好!”
“陛下不杀我?”
尉迟羽满脸惊愕,难以置信地问道。
秦峰淡然一笑,神色自若地回应道:“杀你作甚?于朕而言,你并非那关键之人。”
尉迟羽怔了一下,旋即脸上挤出一抹苦涩的笑。
诚然,在秦野麾下,他虽身为三十万大军的主将,也略有几分能力,然而瞧瞧秦峰这边,大都督陈庆之;猛将吕布;老将李牧经验丰富;更有传言中破漠北王国王都、擒获漠北国王的章邯,以及以不到三万士兵坚守黑风谷、抵御漠北王国数十万大军的张辽。
与这些人相较,自己着实算不得什么。
“说说你的决定吧。”
秦峰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尉迟羽问道。
尉迟羽深吸一口气,神情郑重,语气坚决道:“陛下,尉迟羽乃一介武夫,只晓军旅之事,不知田园之乐。罪将愿为陛下效命。”
秦峰仰头大笑道:“好!来人!”
商鞅立刻挺身而出。
“带尉迟将军去见大都督陈庆之,先任副将,看看其能力如何。”
秦峰有条不紊地吩咐道。
尉迟羽心中一紧,他深知陈庆之军事才能卓越,要在其面前留下良好印象绝非易事,但这也是自己的机会,必须牢牢把握。
商鞅带着尉迟羽离去后,过了几个时辰,程昱带着战果统计匆匆赶来。
“陛下,此役我军俘虏降兵近七十五万,杀敌五万有余,轻伤重伤者五万。我军损失骑兵不足百人,步兵仅三人。”
秦峰听闻,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这场战役的成果远超想象,尤其是那七十五万降兵,若加以训练,必能成为强大的战力。
“陛下,此役大胜。这些降兵稍加训练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战斗力不可小觑。若不是赵逸两人与尉迟羽内讧,我们攻破敌军大营的难度不亚于攻打北城,毕竟敌军人数众多。”
程昱继续说道,目光中满是兴奋。
秦峰微微点头,思索道:“确实,这七十五万大军若交予陈庆之训练,不久便能成精兵。”
“传令陈庆之,将这些降兵训练成精兵。另外,给李牧老将军下令,让他率三十万大军先行,尽快抵达泾城,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攻克泾城。”
稍作停顿,又道:“冬季将至,大军不可拖延太久,否则粮草会成问题。”
商鞅早已向秦峰禀告,王国粮草储备有限,若大战陷入僵持,情况将十分棘手,必须速战速决,夺取泾城以解粮草之困。
“陛下,臣有一计,或可在短时间内攻破泾城。”
程昱沉吟片刻后说道,眼神中透着一丝自信。
“哦?仲德有何计策?”
“陛下,据锦衣卫消息以及从降将处得知,齐王在泾城虽号称有百万大军,但为防备燕国入侵,在边境屯兵四十万。又因防备陛下说动李牧老将军沿南溪河直下攻占泾城,在南溪河通往泾城的必经城池秋风渡布置了六十万大军。如此一来,泾城内现在仅有二十万军队。”
程昱详细地分析着局势,条理清晰。
“我们可兵贵神速,让李牧老将军领十万精兵走水路,不必攻占秋风渡,只需做出佯攻态势,牵制守军。陛下则率大军直捣泾城,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泾城必能攻破。”
程昱阐述着自己的计划。
秦峰陷入沉思,仔细考量着程昱的计策。
此计确有出其不意之效,若谋划得当,胜算很大。
秦峰点头道:“好,就依仲德之计,不必让李牧率三十万大军先行。来人!传李牧!”
不一会儿,李牧来到,秦峰将程昱的计划告知了他。
李牧领命后,二话不说,立即率领十万精兵乘坐战船出发。
他们全速行驶,尽快赶到秋风渡,做出动静,让秋风渡的守军有所防备,为秦峰正面大军的进攻争取时间。
李牧离去后,秦峰看着程昱,问道:“仲德,此役朕该带多少大军?”
这是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