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月经让人又爱又恨,养好卵巢就能管好它(1)
第11章月经让人又爱又恨,养好卵巢就能管好它(1)
月经,俗称“大姨妈”,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好朋友”。不过,在生活中,月经问题如痛经、月经不准、量多量少、经前紧张、经期贫血等,或多或少地缠绕着女性,让人很是烦躁。其实,要想月经正常,也不是特别难的事,只要管好卵巢,呵护好卵巢,月经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月经的四个周期,是卵巢在控制
月经伴随着女性大半辈子,并且时刻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想要解决恼人的月经问题,我们就要首先了解月经的四个周期,即增生期、分泌期、月经前期和月经期。
每一个周期的护理都关系着卵巢的健康,只有对月经周期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大姨妈”闹脾气。
冬妮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生活习惯比较不规律,总是一餐饥一餐饱的,喜欢吃生冷的东西。在家时,经常在午餐时食用酸奶搭配沙拉,晚餐也很随意,有的时候就是一罐汽水配一点方便面。
长此以往,冬妮养成了一个坏毛病,不是冷饮不喝,不是甜饮不喝,不是冰冷爽快的水果蔬菜不吃。不过,冬妮自认为自己挺照顾“大姨妈”的,因为来月经的时候,她就会强迫自己喝温热的东西。
不过,是不是只要不在月经来的时候吃生冷的东西就可以了呢?冬妮的经历告诉大家,真的不是。冬妮虽然避开月经期饮食生冷的东西,可是她还是得了宫寒,导致血瘀难排,出现了严重的痛经。
冬妮来我这儿看门诊,我了解了她的情况之后,除了让她坚决杜绝生冷食物外,还特意给她讲解了月经周期。
因为冬妮是典型的新生代年轻女子,和很多女生一样,对月经的认识模棱两可,只知道月经会来,可是却忽略了月经的常规周期,导致生活中护理不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月经有四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增生期。在上一次月经期之后,雌激素会发挥作用,促使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修复上一次月经子宫内膜剥落所造成的创面,然后继续增生变厚,而与此同时,卵巢也在不断运作,促使卵泡发育成熟,为下一次排卵做准备。
这个周期时间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接着,开始进入分泌期。分泌期横跨月经周期的第15~23天,这个周期中,卵巢的排卵会完成,促进黄体成熟,黄体会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继续变厚,腺体愈发扩大,出现分泌现象。这个时间比较适合受孕和受精卵着床。
然后,接下来出场的便是月经前期。对月经前期,女性可能会相对熟悉一点,因为这个时间黄体会进行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会减弱,一旦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减弱,子宫内膜间的间质、血管和腺体会出现积压,使血流淤滞,甚至出现局部性的血管痉挛性收缩,所以我们在这个周期会有少量的腹胀腹痛表现。
最后,便是月经期,象征着这一次月经的终结和下一轮月经的开始,这时候子宫内膜功能层会形成小血肿,将坏死的子宫内膜剥脱,随着血液排出,形成我们熟悉的月经。
月经的四个周期中,雌激素分泌的变化趋势
所以说,月经不仅是三四天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周期,我们的卵巢和子宫在协同运作。因此,除了月经期之外,在增生期、分泌期和月经前期饮食不当或者作息不良,还是会影响月经周期规律,影响身体健康的,表现出来的症状,则是各种月经毛病。
月经不调,多是卵巢功能紊乱所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标准的提升,现代女性对裙装尤为偏爱,多有“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情况出现。
也许你会认为,穿少一点儿,不过是温度问题,只要你足够耐寒,抵得住寒冷就成了;也许你还会觉得,食用冷冻的食物和饮料,不过是图一时之快,吃进肚子了,再冷的食物也会变暖,应该是不要紧的。
其实,这两个观念都是错误的!
无论是贪凉少穿衣,还是吃生冷食物受寒,对我们身体内部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卵巢和子宫。贪凉和受寒会直接导致女性出现“宫寒”现象,使卵巢功能紊乱,导致子宫出现问题。
“宫寒”是我国传统医学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传统医学认为,女性一旦出现宫寒将对子宫和卵巢产生较大的伤害,轻则引发月经不调,重则不孕不育、卵巢萎缩等。
当然,不要以为“宫寒”就是狭义地指我们的子宫,其实,在传统医学观念上,“宫”泛指女性的整体内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子宫和输卵管。一旦“宫”受寒凉,就会导致卵巢功能紊乱,激素分泌不均衡等。
夏红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吃生冷的食物,而且平时穿衣也不注重保暖,经常在大冷天穿超短裙。年轻的时候,她不觉得身体有什么问题,可是一过25岁,她便察觉到问题来了。
夏红过了25岁之后,开始出现月经不规律的情况,而且痛经情况有所加剧,有的时候一个月里头,经期占了大半个月;有的时候,月经一别几个月不来,使她脸上爬满了痤疮。
夏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来找我,我了解她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后,觉得夏红主要的问题是“宫寒”,这是由于她自青春期以来长期食用生冷食物、不注重腰腹保暖等习惯所导致的。
我给夏红认真地解释:贪凉受寒所引发的“宫寒”,还远不止月经失调、痛经加剧这么简单,如果不及时纠正伤害子宫和卵巢的不良习惯,甚至会导致卵巢功能衰退、子宫功能衰退等一系列疾病,还有可能会导致卵巢萎缩,甚至不孕不育。
现在,像夏红那样因为生活作息不规律对卵巢进行伤害而产生的卵巢慢性疾病有很多,有的使青春期女性卵巢发育不良,有的使成熟期的女性卵巢功能低下,卵泡发育不良,卵子发育不良,卵巢早衰,排卵出现障碍以及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变,这一系列的慢性疾病主要归咎于卵巢功能紊乱。
其引发的后果是严重的,最直观的是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出现宫寒,导致生殖机能下降,而且还会对整个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引发卵巢囊肿、卵巢多囊样等毛病,甚至引发恶性肿瘤。
对此,我建议喜欢贪凉的女性,一定要注意保暖,为身体驱寒的同时,积极避免寒邪入体,同时可以在生活中多食用生姜和葱白。生姜和葱白属于温热性的食品,能够祛风散寒,健脾暖胃,活血化瘀,宫寒女性要多食用。同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每周食用一两次羊肉。羊肉素有温补滋阴的奇效,和生姜一同煮食,能够温补肺肾,驱寒补阳,对因为受寒贪凉引发卵巢功能紊乱的女性来讲是个可以家常食用的有效食疗法。
同时,我还建议因为贪凉受寒的女性平时可以多吃泥鳅、鸡肉等补气益血、补肾提阳的食物。如果口味上能接受的话,可以适量吃点辣椒和温热性的东西,比如芥末、大蒜、生姜、咖喱等,因为这些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给女性补身暖身。可以多吃核桃、芝麻等坚果,还有胡萝卜、杏仁、菠菜等果蔬。
月经迟迟不来,恢复卵巢功能就好了
在生活中,我偶尔会听到不少女性说很羡慕那些“季经”或者“年经”的女性。不能否定部分女性的生理比较特殊,月经期比普通人要长,但是从医学角度来讲,我们更应该崇尚正常的月经周期。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28天左右,超出一周,还属于正常范围,可是一旦长期延长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可能是月经出现了问题。
其实,在医学上,如果大姨妈迟迟不来,女性会有闭经的危险,其背后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卵巢功能失常。
我们都知道,卵巢负责排卵,生产和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如果卵巢功能失常,出现提前衰退的现象,就会直接导致激素水平降低,进而使月经不调、不规律,甚至出现疾病性闭经。
一般而言,导致卵巢功能失常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的卵巢功能失常主要是因为女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缺乏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闭锁或者原始卵泡缺少,感染天然腮腺炎病毒等引发卵巢早衰,或者性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功能失常,致使抗卵巢抗体产生,从而导致卵巢功能失常。而生理性卵巢功能失常主要和我们的生活、作息、饮食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小晴是邻居们眼中的假小子,做事利索,是比较哥们儿的性格,无论是身材发育还是行为举止,小晴都比较像男孩。不过最近,小晴倒是愁了,她十分担忧地来找我。
小晴告诉我,最近3个月,月经都没有来,这引发了一连串问题。小晴脸上、下巴和额头处都长出了脓疮,早上起来总觉得腰酸背痛,咽喉疼痛,而且下腹胀痛,有一种月经已经憋在肚子中可是偏偏出不来的感觉,对她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
我给小晴好好检查了一下,发现小晴是卵巢功能失常导致月经迟迟不来。我提及卵巢,小晴对此还没意识到。
小晴和不少女性一样,以为卵巢就是负责排卵的,月经问题问子宫,其实不是的,子宫是女性重要的器官,但卵巢又何尝不是?
我跟小晴解释,卵巢是主管女性激素分泌的领袖,子宫好了,卵巢病了,不仅月事会出现问题,连带皮肤、身体都会出现问题。就像小晴那样,月经迟迟不来,导致脸上爬满痘痘、下腹胀痛,诸如此类都是卵巢功能失常,激素分泌不正常,引发月经迟来所导致的。
对此,我们要养成一个思考模式,不要将月经、卵巢和子宫割裂开来看,一定要明白,月经其实是卵巢健康水平的很好体现,一旦月经迟迟不来,我们就一定要当心卵巢健康问题,提防卵巢功能失常导致激素分泌不足。
月经量太少,你需要提升卵巢功能
很多月经量大的女性饱受折磨,非常羡慕月经量少的女性,觉得她们能免去很多的经期生理麻烦。其实,这样想是大错特错的。
有的女性对月经量过于关注,认为经量少,是气血出问题了,于是大补身体。可是大补之后,月经不一定就能变得规律合理,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使身体出现热感、痛经等诸多问题。
在这里,对月经量的多与少,我们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月经量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是经量明显偏少(一般女性每月正常月经量为30~50毫升,月经量少者则少于20毫升),甚至点点滴滴、断断续续,或者是经期全程缩短到不足2天的时间,经量亦偏少,这两种情况均称为“月经过少”。
如果青春期和育龄期的女性经常出现月经过少的情况,则可能发展成闭经。如果发生在更年期女性身上,则往往会导致进入绝经状态。因此,月经过少不容忽视,其背后直指的问题很可能是卵巢功能不足。如果不加以重视,卵巢功能可能进一步衰退,最终导致不孕不育以及各种身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