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错综复杂
小马车简陋的很,一路颠簸,常赐不习惯,有些头晕。他闭上眼睛小憩,睡意才涌上来就被余赊捅醒。
余赊丢去一个小包袱,又从马车内的箱子里拿出一张过所递给他。
常赐打开包袱,里面是崭新的一套素白儒袍,左胸口用铜线绣着一片梧桐叶,这是梧桐书院的标志。
“先生在梧桐书院?”
梧桐书院是最大的非官办书院,据说与以买卖消息闻名江湖的千鸟渡有关联。先生如果在那,是不是说明这次救他,千鸟渡也伸了手?
“别问。”
余赊一如既往的吝啬言辞,抛下两个字就不再管常赐,自顾自退出去继续驾车。
常赐哑然,心想这人真是心大,也不知道吩咐几句,万一自己在城门盘查那里露馅了怎么办?
他翻开过所,籍贯那栏写得是蜀州青山府巴野郡平乡县,名字叫张辞,十五岁,去年刚中了秀才。这张文书信息详实,家世功名面貌特征生活轨迹一一在列,从出发地到华京一路的府衙盖章也是全齐,比真的还真。
“好手艺。”常赐咋舌感叹,开始换衣服。
换好之后,马车也快到城门口了。余赊下车牵马,常赐走出车厢坐在了前室。
周围来来往往都是赶着进城的百姓。有的负幼牵少,有的孑然一身,有的红光满面,有的形同枯槁,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形形色色都是百态人生。常赐看得出神,他心里在想,头一回离大澧子民这么近,居然是在丢了太子身份之后。
守城官兵盘查得很快,不久就轮到了他们。余赊没有用过所,从怀里掏出一个令牌递过去,那令牌墨黑方正,一面印着“镖”字。
常赐肉眼可见的看到那个士兵的瞳孔缩了一下,紧接着就见他恭恭敬敬的把令牌送还,连盘问都没有就放他们过去了。
好家伙,难怪余赊不管他是否能背下过所信息瞒过盘查,原来是在这准备着,有镖门通令在手,谁敢拦着?
镖门通令是镖门发放给十大镖师可行方便通行之权的凭证,每年镖门都要为此给衙门交大价钱,十足珍贵。十大镖师都有名有姓,余赊显然不在其中。他手里这块应该是向某一位大镖师借的。至于为什么不是偷的,常赐觉得余赊虽然厉害到可以把他带出堕仙崖,但也不至于能从十大镖师手里偷东西。
有了这镖门通令就可避开盘查,而梧桐书院的学生中又有不少是修士,大镖师的人保护仙家弟子入京也说得过去。可是这样不会太显眼了么?又是大镖师又是仙家弟子的,不会惊动京城的江湖势力么?
常赐思绪翻涌,没注意余赊走的什么路,等他回过神来,马车已经停在一间大院门口。朱门上方的牌匾上赫然是四个大字“萧郡王府”。
怎么回事,不是该去梧桐书院么,怎么到王府来了?还是国舅爷萧郡王的王府?
余赊没有理会他,下了车朝守门人走去。常赐不敢一个人呆在车上,急忙跟了过去。
他看见余赊从怀里取出一块玉佩,洁白圆润,雕着盘螭。
这回瞳孔微缩的人成了他了。这不是白玉螭符么?这可是武盟的入道之证,只奖励给正派修士中的天赋异禀品行优良的青年才俊。修士本就是万里挑一,能被武盟认可赐下白玉螭符的更是少之又少,每一个都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奇才,会被各路仙人抢着收徒。可是正派修士,品行优良,青年才俊,这几个词怎么看也跟余赊挂不上边啊。难道是天赋异禀?
常赐瞟了眼正踮起脚从府兵手里接过白玉螭符的余赊,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猜测。
把白玉螭符还给余赊后,那壮汉府兵就回身为他们打开了大门。
余赊站在前面,回头望向常赐说:“车里有五百两银子,你要是不想来,就驾车走吧。”
常赐愣住,他迟疑了。
千鸟渡,镖门,萧郡王府,武盟,还有他的老师国师周翰,一个又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势力因为他而联系起来,其中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是常人看不透的凶险。
他沉默片刻,突然笑了出来,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已经死过一次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看着常赐的眼睛,余赊又露出了那种明明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微末笑意。他转过身朝王府走去,身后的常赐将他牢牢跟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