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水患 - 天子掌上珠 - 赵十一月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天子掌上珠 >

119水患

119水患

东宫得立,大皇子妃意外有孕,对于皇家来说确是实实在在的喜事,以至于接下来的大半年,无论宫内宫外皆是难得的热闹喜庆。

年底时,大皇子妃杨开蓉方才在诸人期待的目光下生下了大皇子的嫡长女。

这一胎落了地,东宫那头一直提着的心也跟着落了地。至于皇帝,虽然他也很想要个孙子,可他看重子嗣,想着这到底是孙辈里的头一个,便是孙女也显得格外矜贵了一些,于是便又额外的赏了些东西下去,等到孩子满月的时候还特意下了旨,册封这长孙女为平乐郡主。

老实说,杨开蓉这一胎养得实在有些辛苦。东宫太子妃那里迟迟未能有孕,许贵妃和大皇子自然都是盼着她能一举得子,生个儿子来占住皇长孙的位置,好讨皇帝欢心。最可怕的是,无论是许贵妃还是大皇子,但凡说起她肚里的孩子,开口闭口就是“儿子”,杨开蓉还不能纠正,这心里的压力自是可想而知的大——生儿生女皆是天意,哪里由得了人的?

好容易等到生产,当杨开蓉知道自己生的是个女儿后,那一直沉甸甸的心反到是诡异的镇定了下来: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么个女儿想来也是天意。

虽然许贵妃和大皇子多少有些期待落空,对着这个嫡长女不甚得劲,但是杨开蓉反到是提起了精神重新调养身体,照顾女儿,满月礼上见着皇帝下了册封孙女为平乐郡主的圣旨,杨开蓉心里自是高兴,想着皇帝这做公公的也算是开明了。

结果,杨开蓉这头暗赞皇帝开明还没几天,皇帝又下旨给大皇子赐了侧妃。这一回,皇帝倒还真没存什么坏心,他给太子选了两个侧妃后又觉得不能厚此薄彼,于是便也给大皇子也挑了一个。

杨开蓉:“”这种公婆组合起来也真他妈奇葩!

好在,有一下子添了两位侧妃的东宫作为对比,杨开蓉倒也觉得自己不算是倒霉到了极点。

杨开蓉还能看看女儿,对比下东宫开解自己,张瑶琴却是真真的难受到了极点——第二年开春,两房侧妃便入了东宫。

太子侧妃也是有品阶的,要上玉碟的。皇帝是真的疼儿子,赐侧妃为的也是子嗣,便当是给孙子挑娘,挑起人来也还是略用了点心,家世品貌皆是细查过了的。这两位侧妃,一位姓吴,乃是大理寺卿之女;一位姓叶,乃是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之女。

无论是吴侧妃还是叶侧妃,皆是生得花容月貌,一者活泼,一者娇媚,都是难得的美人儿。最要紧的是:这两位侧妃身段都颇为丰腴,该大的地方大得很,该瘦的地方也是盈盈不足一握,便是穿着略显宽松的袄裙都能显出前凸后翘,一眼望去便好似饱满的要溢出汁水的水蜜桃——换句话说,这就是传说中好生养的体型了。

太子瞧着这两位与张瑶琴风格不同的侧妃,心里还是很有些喜欢的,又念着她们都是新来的,忍不住便在侧妃屋里多留了几日。张瑶琴因此越发厌烦起这两位侧妃,深觉这两个都是狐媚惑人的玩意儿,万不可叫

这两个在她之前生出庶长子。只是,她是太子妃,虽看不上这两人,面上还是要做端庄大度,只得咬着牙把气往里忍,险些忍出病来。

饶是张瑶琴竭力忍让,这一下子多了两个侧妃,东宫内院里头也难免要多出些事情。太子与张瑶琴这个表妹很有感情基础,可看着两位或活泼、或娇媚的侧妃又颇有些疼惜,一时间倒还真感觉到了三个女人一台戏的痛苦。

故而,四月中旬,朝中有人提议让太子去江南赈灾抚民,太子略作沉吟便也应了——总闷在京里听宫里女人吵架也不是个事儿,而且工部治水比起以往已是大有进展,此回江南水患其实也不大严重,受灾面积也不甚广。他这个太子现在过去,一是可以积攒功劳声望,而也是收拢人心,确实是个好差事。

皇帝其实早便想过要叫太子去地方历练历练,江南又是大周的税赋重地,让储君趁此过去看看也是件好事。故而,他略一沉吟便也点了点头,不一时便将此事给定了下来。

成国公却是对此大为不满。

等到下了朝,成国公便问太子:“此等大事,殿下怎的不和人商量一声,就这样直接应下?”他这是气太子不与自己商量便自作主张直接在朝上应承此事。

太子能到如今的位置,成国公实是襄助良多。故而,太子心里亦是十分敬重成国公这个舅舅兼岳父的,只是他如今已是东宫太子,平日里所见的都是那些对着自己恭恭敬敬的臣子们,再看成国公这种如训子侄的态度便觉得有些不高兴了。当然,太子也知道成国公万不会害了自己,还是压了压心里的不高兴,耐下心来解释了一句:“孤初为太子,总是要做点事情,立些功,如此才能服众。”

成国公却深觉太子想法幼稚可笑——你做太子靠的又不是什么功绩,靠的是你嫡长的出身,用得着这样火急火燎的跳出来与人争功吗?

不过,成国公也知道这话不能与太子说。他深吸了一口气,稳住声调,淡声提点太子:“殿下现今还未起行便已想着立功。那么,殿下可曾想过若是此行不顺,出了事又该如何?”说到这里,他语声已然有些沉了,一字一句的反问道,“殿下如今已是太子之尊,便是有功又如何?于太子之位何益?若无功甚至有祸,岂不予人口实,危及东宫地位?”

太子本也是信心满满,有心要做出一番功业来。此时听到这话,他却不由打了个冷颤,再无早前镇定自若的模样,下意识的去看成国公,忙问道:“不是说此回水患不大,就是走个过场吗?”

成国公真心觉得头疼,沉默片刻才提了一句:“殿下许是不知,适才那位在朝中提议让殿下往江南赈灾抚民官员的座师正是于次辅。”

托了姬月白的福,成国公与太子都知道于次辅乃是偏向大皇子的。这提议既然是出自于次辅手底下的人,估计还真没安好心。

直到此时,太子方才觉出问题的严重来,迟疑的去看成国公,轻声道:“那,那怎么办?”

见成国公不出声,太子越发的六神无主,忍不住便又加了一句:“

要不然,我装病,把这差事推给大哥?”

成国公扶着额头,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真心觉得头疼。

*********

听过成国公一番分析,太子越发觉出所谓的江南赈灾就是个坑,更是不想启程去江南了,绞尽脑汁的想要推差事。

姬月白却是早便想要出京看看,听说太子要去江南赈灾。她如遇良机,水眸发亮的拉着皇帝明黄色绣龙纹的袖子,软声撒娇道:“父皇,我还从没去过江南的。你就叫二哥带上我,我们兄妹一起去呗?”

皇帝虽然疼女儿,但也不是毫无底线,闻言便瞥了她一眼,直言拒绝道:“不行!你二哥这回过去是去做正事的,又不是出游玩乐,哪里能带上你。”

姬月白实在是不想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不依不饶的缠着皇帝,再接再厉的撒娇,声音又软又甜像是才出炉的糯米甜糕。

皇帝是个耳根软的,实是被女儿磨得受不了了,又想着此回水患也不甚严重,难免便把自己的底线往下移了移,松了口:“行了,你也别缠着朕。这事朕都交给你二哥了,你去问他吧——他若是愿意带上你这小麻烦精,那你便跟着去一趟吧。”

想了想,皇帝又加重语气,补充一句:“只一样,不许给你二哥添乱。”

姬月白听这话便知道皇帝心里是许了的,连忙拉着皇帝叫了好几声“万岁”,这便出门去寻太子说事了。

张淑妃在侧听着这对父女说话,等到姬月白跑走了,这才忍不住呶呶嘴,与皇帝嗔了一句:“陛下便惯着吧,再惯下去,越发没个体统了。”她对着姬月白时总是心情格外复杂,有些看不惯可又怕惹姬月白生气,偏偏总是忍不住想要说上一两句。

皇帝抬眼去看窗外,看着女儿的背影,还是不由笑:“这有什么,她是朕的女儿,总不会有人给她气受。朕还在呢,还是要叫她快活些的”

张淑妃对此不甚赞同,在她看来女孩家就该贞静自持,日后嫁了人也该安安分分相夫教子才是正道。姬月白这性子,她是怎么看怎么不喜欢。

当然,张淑妃如今也是学乖了,她自然不会在皇帝面前说姬月白的坏话,只是换了一副慈母般的忧心口吻,细声道:“旁的倒没什么,只是她终究是要嫁人的,这个性子若是到了人家家里,这可怎么好?”

皇帝闻言不由道:“她还小呢”

张淑妃柳眉轻挑,便顺着这话,试探着道:“也不小了,再两年就要及笄了。女孩家的婚事最是要紧,我这儿也总是着急她的事,也不知陛下这里可有什么章程?”

皇帝心里确实有些计较,只是他深知张淑妃这性子,这时候也没与她多说,只是敷衍了过去:“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咱们的女儿自是什么人都配的,且不必急。”

其实,皇帝心里头倒还真替姬月白看中了个人——白老将军的孙子,白启。

大皇子的岳父永毅侯在军中素有威望,乃是现今的兵部尚书。所以,皇帝其实也想着给二皇子这里加块砝码,只是他为人君多少有些私心计较,不愿叫太子这个储君直接沾着兵权,想着姬月白与太子这对兄妹关系亲密,倒不若给太子找个有实力的妹夫。

而且,白启这孩子如今在御前当差,皇帝也是常见的,很有些好感:年轻英挺,做事干练,是个不错的孩子。而且白家世代忠良,白老将军亦是当朝名将,白家子确实配的上公主。

当然,如今大公主这个做姐姐的婚事都还没个着落,姬月白的婚事更是不必急,皇帝也只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罢了。

想到这个,皇帝心念一动,倒是不由又有了个念头:要不然,此回便把白启派去太子身边护卫,一起去江南?也算是给姬月白和白启这对小儿女多些相处了解的机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