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第215章又方:用荜澄茄五钱、薄荷叶三钱、荆芥穗一钱为末,炼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噙化津咽。
又方:治鼻痈脑塞,用青甜瓜茎为末,吹鼻中,亦治肉。
又方:用皂角炙为末,如小豆大,以竹管吹入鼻中。
又方:用干姜末蜜和塞鼻中。
治鼻中肉:用枯白矾为末,面脂和,绵裹塞鼻中,数日肉随落。
治久患鼻疮,脓血臭者:用百草霜研细,冷水调服三钱。
治鼻中外瘤,脓血出:用蜂房炙为末,酒调方寸匕,日七服。
治鼻面酒:用鹧屎一合研,以腊月猪脂和,每夜敷之。
治鼻疳及鼻中生疮:用黑牛耳内垢敷之。
又方:用橘核微炒为末,每服一钱,研胡桃肉一个,同酒调服。
一方:治鼻窒塞不通,用槐叶五两、水五盏,煎取二盏,量下葱三茎、豉一撮再煎一二沸,分二服。
《圣惠方》: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水出不止。以蒺藜二握,当道车研过,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仰卧先满口饮食,以汁一合灌鼻中,不过再灌之,嚏出一两个肉似赤蛹虫,即瘥。
《肘后方》:治鼻病酒,以马蔺子并花杵烂敷之佳。
又方:治鼻塞,烧麻鞋灰吹鼻中,立通。
《经验方》:治酒鼻,以新银杏嚼烂敷于鼻上,不过五七次如故。
一方:治鼻渊脑泻,用生附子为末,煨葱,涎和如泥,夜间涂涌泉穴,自愈。
药方
一法: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患。交脚坐,治鼻中患,通脚痈疮,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闻香臭,久行彻闻十方。
一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疮。
一法:端坐伸腰、徐徐以鼻内气,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泪苦出。徐徐闭目吐气,去鼻中肉、耳聋,除伤寒头痛诜诜,皆以汗出为度。
药方
囟会(一穴,在上星后一寸五分是穴,灸七壮,治鼻痈鼻痔。)上星(一穴,在发际上二寸。灸三七壮,治鼻流清涕、浊涕。)通天(二穴,在承光后一寸,灸七壮后鼻中必出臭积一块,方愈。)人中风府百会风池大椎(以上穴皆可治前证。)曲差合谷(上二穴并治鼻流臭秽。)迎香(治鼻窒塞不通,多涕鼽衄。)
耳证门
病机
《内经》曰: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外候。又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又云:脱精者则耳聋。
又曰:心通窍于耳,阳气上甚而跃,故耳鸣也。
巢氏曰: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肾脉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则精脱,精脱者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肾脏气逆,名之为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令耳聋。其肾病脱精耳聋者,其候颊颧色黑。手少阳之脉动而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也。手太阳厥而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
(《保命集》)云:耳者,以窍言之水也,以声言之金也,以经言之手足少阳俱会其中也。有从内不能听者主也,有从外不能入者经也。有若蝉鸣者,有若钟鸣者,有若火状者,各随经见之,其间虚实不可不察也。假令耳聋者,何谓治肺?肺主声,鼻塞者肺也。何谓治心?心主臭。如推是法,皆从受气之始。肾受气于巳,心受气于亥,肝受气于申,肺受气于寅,脾受气于四季。此治法皆长生之道也。
病机
诸书论聋证有六候,有气聋、热聋、风聋、厥聋、劳聋、阴聋,又有耵耳、脓耳。
大抵耳属足少阴之肾经,肾寄窍于耳也。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主耳聋。且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入于耳而为厥,是为厥聋,必有眩运相兼。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经气痞而不宣,谓之风聋,必有头痛之证。劳役伤于气血,淫欲耗其精元,瘦瘁力疲,昏昏聩聩而哄哄然者,是谓劳聋,必兼虚怯等证,此好色肾虚者有之。有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鸣。有热乘虚随脉入耳,结为脓汁,谓之脓耳。或耳间有津液风热搏之,结硬成核塞耳,亦令暴聋,此为耵耳。前是数者皆当推其肾脉,风则浮盛,热则洪大,虚则涩而微。
风者散之,热者清之,肾虚者补益之,痰火者凉而降之,各随其宜而治之,岂有不聪听者也?
病机
《原病式》曰:聋之为病,俗医卒以悍燥烈之药制之,往往谓水虚冷故也。夫岂知水火之阴阳,心肾之寒热,荣卫之盛衰,犹权衡也。一上则必一下,是故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此平治之道也。夫心火本热,虚则寒矣;肾水本寒,衰则热矣。肾水既少,岂能反为寒耶?世俗又云:老人多是虚冷而无热,此世之误也。凡老人之气衰,多病头目昏眩,耳鸣或聋,上气喘咳,涎唾稠粘,口苦舌干,筋痿脉促,二便秘结,此皆阴虚阳实之证。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惟是孤阳独盛,见证皆火,又以热药与之,是以益火也。大寒之药故不可服,而惟以温平调理,计出万全。
耳鸣有声,非妄闻也。耳为肾窍,交会于手太阳、少阳,足厥阴、少阴、少阳之经。若水虚火实而热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微甚而作诸声音也。
丹溪云:耳聋属热,少阳、厥阴热多,有气秘者亦是为热。气秘者耳不鸣。
病机
王节斋云: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或秘塞。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遇此证当审平昔饮酒浓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证多因先有痰火在上,又兼恼怒得者最多。怒则气上,少阳之火客于耳。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人必多怒,当见劳怯证。
病机
凡人大病之后而耳聋者,多是气虚。若老人耳听渐重,亦是气虚。重而兼鸣者亦有痰,不宜峻补。
脉候
两寸脉洪大,痰火耳鸣。肾脉洪盛为肾火。心脉微涩为耳癫痰。肾脉濡涩为虚,短而微者阴虚。左心洪数心火上炎,两尺洪数相火上炎,其人必梦遗耳鸣或聋。耳聋脉缓大而涩者死。
治法
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凡用清痰降火之药,须兼味辛行气通窍之药,方得治法之要。古方用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针砂,将酒含口中,用紧磁石一块绵裹塞耳,左聋塞左,右聋塞右,此欲导其气而通其闭也。有峻用痰火药则反伤脾胃,亦不能开其塞。有急补气虚则火愈上,而亦不能开。惟以前法,痰火药中佐以辛温之味,细细平治,自然痊愈。予见攻之太过反伤正气,变生他疾者有之,此又不可不察也。
治法
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房劳过度则伤肾,肾虚精竭亦必致耳聋、耳鸣。药宜泻南方补北方,滋阴降火为主。心虚当宁心顺气,宜辰砂妙香散、平补镇心丹选用之。肾虚者宜益精补肾,肉苁蓉丸。
治法
大病后耳聋及阴虚火动而聋者,宜补阴降火,四物汤加黄柏主之。又云:耳鸣、耳聋皆是阴虚火动,补肾丸、虎潜丸、滋阴大补丸之类皆好。
耳聋属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防风通圣散主之,滚痰丸之类,四物汤吞当归龙荟丸降火,间用复元通气散调其气。以大补丸治耳欲聋,用黄柏一味不拘多少细切盐酒拌,新瓦上炒褐色,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气虚以四君子汤煎汤送下,血虚以四物汤下。
耳鸣甚,当归龙荟丸,多饮酒人宜木香槟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