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第193章皮肤候
病机
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人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又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病机
经曰: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又云:肺主皮毛,在脏为肺,在体为皮毛是也。又云:手太阴者,冲气温于皮毛者也,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焦津液去者,则爪枯毛折而死。
病机
经曰:夏脉者,心也。夏脉太过,则病身热肤痛,为浸淫。又云:少阴在泉,热淫所胜,病寒热皮肤痛。
又云:少阴司天,火淫所胜,皮肤痛。
病机
经曰: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索泽。又云: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身无膏泽,治以苦温是也。
皮肤索泽,即仲景所谓皮肤甲错,盖皮滞而不清泽者是也。
药方
生血润肤饮(方见燥门)治皮肤索泽,枯燥,搔之有白屑。
升麻汤治皮肤痛,不可以手按。
升麻(五分)白芷(六分)干葛柴胡玄参(各一钱)黄连黄芩当归生地黄麦门冬(各钱半)甘草(四分)上水二盏,姜三片、葱一寸,煎八分,食远服,取微汗。
泽肤膏治皮肤枯燥如鱼鳞。
牛骨髓真酥油(各等分)上二味合炼一处,以净瓷罐贮之,每日空心用三匙,热酒调服。不饮酒者,蜜汤调。
七日肌肤润泽,久服滋阴养血,止嗽,荣筋。
皮风搔痒门(有热有寒有虚有实)
郁热生风作痒者,宜清热、疏风、凉血,子和法妙。经曰:诸痒为虚。肺主气,司布皮毛。肺气不通而痒者,宜防风、参、、白术之类补之。卫阳腠实闭固,热郁,卫气不和,为之实,宜调气、和血、散郁之剂。
玄参升麻汤治皮风搔痒不能忍。
玄参升麻白芷(各一钱)蝉蜕防风甘草黄(各七分)葱一寸,水煎服。
消风散苏州薄荷叶蝉蜕(去头足土净。各等分)为末,食远温酒调下二钱。
防风通圣散治皮风搔痒,服后随吃热羹,得汗为妙。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中气不足,卫气不舒,以致搔痒。
人参黄当归白术(各一钱)陈皮甘草升麻柴胡防风白芷川芎(各五分)加姜枣煎服。
澡洗汤治一切风疾篷。
干荷叶本甘松白芷威灵仙苍耳草忍冬藤煨盐每用三两,煎水一桶,去滓,浴数次自愈。
史国公浸酒仙方治皮风拨痒,日服数次自愈。(方见风门。)诸风应效酒(方见历节风门。)荻港青藤膏每服酒调三匙,临卧服。
风痹瘾疹门
风气挟热,郁于腠理,无从发散,起于皮肤,不红不肿,惟有颗粒高起而作痒者,痹也。
略有形迹见于皮肤者,瘾疹也。要皆风热之所为,郁不散而成也。或因浴有凑风,汗出脱解而得之者,为挟暑温,久而不退,必亦为疮疹丹毒,自微至着,不可不知。
加味羌活散治风寒湿热外搏肌肤,发为瘾疹。
羌活前胡(各一钱)人参桔梗天麻蝉蜕薄荷川芎(各七分)枳壳柴胡茯苓甘草(三分)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胡麻散治脾肺风毒郁滞皮肤,或如虫行,结成痹疹,搔痒无时。
胡麻荆芥穗苦参何首乌成灵仙(各等分)甘草(炙,减半)为末,薄荷汤或酒调下三钱,得汗妙。
天麻散治风热瘾疹。
天麻川芎升麻半夏防风细辛羌活荆芥穗蝉蜕甘草(各等分)上水二盏,姜三片煎服。挟寒加桂。挟暑加黄芩、柴胡。挟湿加茯苓、苍术。
大胡麻散治风热瘾疹搔痒。
胡麻子(二两)苦参荆芥何首乌威灵仙防风石菖蒲牛蒡子菊花蔓荆子白蒺藜甘草(各七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薄荷汤调下,助以热葱汤出汗。
僵蚕散治瘾疹。
白僵蚕(直者去嘴炒黄)为末,姜汤调下一钱。
玄参升麻汤(方见皮风门)治瘾疹搔痒。
消风散(同上)犀角消毒饮治大人小儿风郁结,遍身疮疹搔痒,或项下结核,及小兄痘疹已出未出,热毒不解,急可服此。
防风鼠粘子(二钱,炒研)荆芥(一钱)甘草(八分)犀角(磨汁)上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温服。
斑丹火主母门
热邪积久,郁于皮肤,轻则发为小斑,重则发为丹毒。平人发斑,如锦纹,或赤色,大便结,心中烦躁,总为热郁,甚则防风通圣散,轻则解毒防风汤,疏风、清热、凉血,或汗或下,随治可愈。至于伤寒发斑,又非寻常之比,或因下之太早,汗之太迟,有表里俱虚,有温毒热毒,不可汗下,惟可以化斑汤、升麻汤之类;若热毒深入,斑发紫黑,多不可救也。
丹毒则有火邪结炽,挟风而作,由热毒搏于荣血而风乘之,所以赤浮肌肉而为之走注也。
火与血皆主于心。丹毒自内而出,游走于四肢易治,自四肢而走于身,入于心腹者难治,甚则肌肉糜烂,大可畏也,敷之不散,宜用针砭刺出血,无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