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 古今医统大全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古今医统大全 >

第190章

第190章严用和云:眩运之证,虽六属于肝风上攻所致,然体虚之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能眩运,当以脉证别之。风则脉浮有汗,项强不仁;寒则脉紧无汗,筋挛掣痛;暑则脉虚烦闷;湿则脉细,沉重吐逆,及其七情所感,遂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运,眉棱骨痛,眼不可开,寸脉多沉,此为异耳。若疲劳过度,下虚上实,金疮,吐衄,便利,及妇人崩伤产后去血过多,皆令人眩运,当随其所因而治之。

病机

肥人眩运,气虚有痰。瘦人眩运,血虚有火。伤寒吐汗下后,必是阳虚。故《针经》云:上虚则眩。此三者,责其虚也。

病机

凡眩运挟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运也。七情郁而生痰动火,气因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运也。淫欲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气虚眩运也。吐血或崩漏,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此血虚眩运也。要寻致病之因,随机应变,其间以坠镇下行为最,不可妄施汗下。

病机

丹溪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也。此病属痰者多,盖无痰不能成眩运也,虽有因风者,亦必有痰也。又曰:火动其痰,二陈汤加芩、连、苍术、羌活,挟气血虚者,亦以治痰为主,兼补虚药。

脉候

左手脉缓而浮大者,为风。脉虚大,必是久病。左手脉数为热多。脉涩而芤有死血。右手脉滑大为痰厥头眩,脉实为痰积。

治法

张子和云:夫头风眩运,手足麻痹,胃脘痛,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上谓之停饮,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后服清上辛凉之药。凡眩运多年不已,胸膈痰涎壅塞,气血颇实,吐之甚效。

《玉机微义》云:眩运一证,人皆称为上盛下虚所致,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夫所谓虚者,气血虚也,所谓盛者,痰涎风火也。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阳,当升阳补气。有血虚者,乃因亡血过多,阳无所附,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证。有因痰涎郁遏者,宜开痰导郁,重则吐下。有因风火所动者,宜清上降火。有因外感而得者。严氏虽分四气之异,皆当散邪,此皆有余之证也。

治法

世有所谓气不归元,而用丹药镇坠、沉香降气之法,香燥散气,其不归之气,岂能因此而复耶!凡用镇坠,所谓急则治其标也。若谓使气归元,必无是理,既曰归元,岂肯复作。凡镇坠少止又复作眩者,此气未归元,而未治其本也。要气归元,必求其本,缓而图之。

治法

头眩,痰挟气虚,属火,治痰为主兼补气药,如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也。眩运不可当者,以大黄酒炒为末,茶清调下即止。或用黑锡丹镇坠之,皆急则治标也。火动其痰及湿痰,二陈汤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早起眩运,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者,正元饮吞下黑锡丹。

伤湿头运,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疏风,川芎茶调散。有痰,青州白丸子。

丹溪治一老妇,患赤白带下年半,头眩。坐之不得,睡之则安,专治赤白带,带愈,其眩亦安。

春甫治一妇人,忽眩倒不能动,诊其脉,两寸浮大而滑,知风痰眩运而兼火也,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下滚痰丸一百粒,即愈。

药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二陈汤川芎茶调散(并见前。)

药方

愈风饼子治风邪眩运,或先服吐药后服此。

川芎川乌(炮。各半两)甘菊花白芷细辛防风荆芥羌活天麻甘草(炙。各一两半)薄荷(一两半)上为末,泡蒸饼捏作饼子。每服三五饼,细嚼,茶汤任下。

(《本事》)川芎散治风眩头运。

山茱萸肉(一两)甘菊花人参芎山药茯神(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白附子丸治风痰眩运头痛。

全蝎(半两炒)白附子(炮)南星(制)半夏(制)旋复花甘菊花天麻川芎橘红僵蚕(炒)干姜(生。各一两)上为末,生姜半斤取汁,打糊丸,梧桐子大,煎荆芥汤下五十丸。

芎菊散治诸阳受风,头目旋运,目视昏暗,肝气不清。

芎甘菊花(各一两)白僵蚕细辛防风羌活(各三钱)旋复花草决明蝉蜕(各一钱)天麻密蒙花荆芥穗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温服。

天麻羌活丸治头目风眩,邪气鼓作,或时旋运。

天麻羌活白芷本芎芍药细辛麻黄(各二两)牛黄(另研)麝香(另研。各一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皂角子大。不拘时薄荷煎酒下三丸。

人参前胡汤治风痰头运目眩。

人参(八分)前胡南星(制)半夏曲(各一钱二分)木香(五分)枳壳橘红赤茯苓(各一钱)紫苏甘草(炙。各七分)水二盏,姜五片,煎一盏,食后服。

药方

(严氏)三五七散治风寒入脑,阳虚头痛,目眩转运如在舟车之上,耳内蝉鸣,风寒湿痹,香港脚缓弱。

天雄(炮,去皮脐)细辛(各三两)山茱萸肉干姜(炮。各五两)防风山药(各七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

人参汤治风虚眩运,但觉屋地俱转,目不敢开。

人参白术麦门冬当归防风(各两)独活官桂黄芍药(各两半)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食远服。

白术散治风邪在胃,头旋不止,复加呕逆。

白术浓朴(姜制)甘菊花(各半两)防风白芷人参(各一两)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蔓荆子散治风气头旋运闷,起则欲倒。

蔓荆子甘菊花半夏羚羊角(镑)枳壳茯神芎黄芩防风(各七分)麦门冬石膏(各一钱)地骨皮天麻细辛甘草(各半两)上咀,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芎散治风虚头旋,眼目昏痛,眩运,倦怠,心忪。

芎前胡(各一两)防风(各半两)人参(一两)蔓荆子天麻(酒浸焙)白僵蚕(一两,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酒调服。

药方

(隐君)滚痰丸治痰火头眩目运,如坐舟车,胸满背胀,一服立止。(方见痰门。)防风通圣散治风热眩运,一服即愈。(方见风门)芎犀丸治偏正头痛及风眩目运,一边鼻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气,服芎、蝎等药不效者,此药不十服愈,及治喷嚏稠浓。

川芎朱砂(一两为衣)石膏(研,四两)冰片(四钱)人参茯苓甘草(炙)细辛(各二两)犀角(镑)栀子仁(各一两)阿胶(炒,两半)麦门冬(三两)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食后细嚼三丸,茶酒任下。

(秘方)加味二陈汤治气郁痰火眩运。

陈皮半夏人参茯苓黄芩川芎(各一钱)甘草木香(各五分,磨汁)上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食后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