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 古今医统大全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古今医统大全 >

第137章

第137章白术(炒)赤石脂肉豆蔻(面煨)浓朴(姜制)白姜(炮。各一两)附子(制)荜茇神曲(炒)上为细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和剂》)大已寒丸治沉寒痼冷,脏腑虚惫,心腹痛,胁肋胀满,泻泄肠鸣,自利自汗。

荜茇肉桂(各四两)干姜高良姜(各六两)上为末,水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药方

(丹溪)保和丸治食积泻泄。(方见食积门。)(《良方》)调中汤治食滞泻泄呕吐,不思饮食。

藿香砂仁蓬术(炮)干姜(炮)肉桂茴香草果(各一钱)麦芽(炒)益智橘红苍术神曲(炒)桔梗甘草(炙。各半钱)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脾积丸因食积作泻。

青皮陈皮三棱莪术(煨。各三钱)香附子(炒)肉果山楂丁香砂仁槟榔姜黄浓朴(炒。各二钱)黄连(三钱)木香(钱半)檀香麦芽(各二钱)荜茇白豆蔻(各一钱)上为细末,溶蜡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

(《和剂》)木香槟榔丸治伤食泻。(方见积滞门。)(《宝藏》)感应丸治食滞泻泄将成痢疾。

木香(不见火,二两半)肉豆蔻(二十个)丁香(一两半)巴豆(二十粒,去膜去油)杏仁(二百四十粒,汤泡去皮尖用)百草霜(另研细,二两)干姜(炮,一两)上四味为末,外入百草霜二两研,与豆杏七味同和匀,用好蜡六两溶化成汁,以重绢滤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数沸倾出,待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称用。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铫内熬令香熟,次下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成剂,油纸裹旋丸。每服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药方

(经曰下者举之是也。)(东垣)升阳除湿汤(方见前。)升阳除湿防风汤如大便秘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脓血,慎勿利之。利之必致重病,郁结而不通也。以故举其阳则阴气自降。

苍术(制,四两)防风(二钱)白术茯苓白芍药(各一钱)上水二盏半先煎苍术,至二盏内诸药同煎,至一盏,食前热服。

(东垣)升阳益胃汤治阳气下陷。泄泻加桔梗。(方见脾胃门。)(东垣)补中益气汤加豆蔻诃子治内伤脾胃,气虚下泄。(方见内伤门。)(《秘藏》)黄补胃汤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腹中鸣。

当归身黄柴胡益智陈皮(各三钱)甘草(炙,二钱)升麻(二分)红花(少许)上咀,作二帖,每帖水盏半煎七分,去渣食远服。

药方

(经曰滑者涩之是也。)(《发明》)禹余粮丸治滑泄脱下。

禹粮石(煨)赤石脂()龙骨(煨)荜茇肉豆蔻(制)诃子(煨去核)干姜(炮。各等分)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发明》)五神丸劫泻不止。

肉豆蔻(制)龙骨()赤石脂()南木香川木通(各等分)上为末,为梅肉捣烂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医林》)固肠丸治泄泻及痢疾,日夜无度。

肉豆蔻(制)附子(制)龙骨(研)阿胶(炒)赤石脂(煨醋淬)干姜(炮)木香人参(各一两)沉香(五钱)白术(炒二两)诃子肉(二两)上为末,粳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

震灵丹治肾泄滑泄不止。

禹粮石(火醋淬不计遍次,手捻得碎为度)代赭石(制同上)赤石脂(煨)紫石英(各四两,杵碎入干锅内,以瓦盖口,盐泥固济,候干,用硬炭火通红为度,出火毒二宿,研末用)滴乳香(另研)没药(另研)五灵脂(各二两)朱砂(一两,研)上为细末,糯米粉糊丸,小鸡头大,风干。每服三丸,用炒故纸入枣煎汤,调钟乳粉少许,空心送下。

(《良方》)敛肠丸治久泻不止。

木香丁香附子(制)砂仁诃子肉罂栗壳(去筋穣)川姜没石子白龙骨肉豆蔻(面煨)赤石脂()梓州浓朴(姜炒)禹余粮(醋淬七次。各一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米饮下。

(《良方》)实肠散治泄泻不止。

苍术(二钱,炒)诃子(炮)砂仁肉豆蔻陈皮茯苓(各一钱)木香甘草(炙。各五分)浓朴(姜制,一钱)上水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煎七分,食前服。

药方

(《良方》)丸宝饮调理脾胃止泄泻。

人参白术干姜(炮)诃子(去核)茯苓木香藿香(去土)炙甘草肉豆蔻(面煨。各一钱)上水盏半姜枣煎,食前服。

诃子皮散治肠胃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或作脓血,日夜无度。

诃子皮(七分)干姜(六分)栗壳(去筋膜蜜炒)橘皮(各五分)《本草十剂》云:涩可以去脱。以粟壳之酸,微涩止收,固气去脱,主用为君也。以诃皮之微酸,止收固血,治其形脱。橘皮微苦温,益真气升阳,为之使。以干姜大辛热之剂除寒,为臣。上为细末,水盏半煎分,和滓热服,空心再服全愈。

枣肉丸治脾胃虚寒,或肠鸣泄泻,腹胁虚胀,或胸膈不快,宜服。

破故纸(四两,炒)木香(一两,不见火)肉豆蔻(二两,面煨)上为细末,灯心煮枣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姜汤下。

(《本事》)五味子散治肾泄。

五味子(二两)吴茱萸(半两)上二味炒香熟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一人每五更初晓时必溏泄二次,名肾泄,服此而愈。

(《发明》)白术中和汤治脾胃虚弱,飧泄不化者。

白术(二两)陈皮(一两)半夏(八钱)诃子肉(煨,八钱)御米壳(七钱)木香(三钱)山楂(五钱)炙甘草(七钱)白芍药(一两,煨)白茯苓(半两)干姜(炮,半两)上咀,每服八钱,加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或米糊丸亦可。

(《良方》)橘皮散治脾胃虚寒,洞泻不止,肠内雷鸣,气胀膨满,冷气痛。

陈皮白术(炒。各二两)诃梨勒(煨)干姜(炮)枳壳官桂(去皮)木香甘草(炙)人参(各一两)槟榔(炮,一枚)草豆蔻(煨,五枚)半夏(制,三分)浓朴(姜制。各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姜枣汤调下。

(《澹寮》)四神丸治脾泄肾泄,清晨溏泻。

肉豆蔻(二两)破故纸(炒,四两)木香(半两)茴香(炒,一两)上为末,生姜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盐汤下。

(《本事》)二神丸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不止。

肉豆蔻(生用,二两)破故纸(四两,炒)上为末,以大肥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肉研膏入药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药方

秘方:治水泻及妇带并效。风化锻石五钱、白茯苓一两半,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汤下。

一方:用车前子炒焦为末,米饮调下一钱服。

一方:用生姜一块打破,入艾一把同煎汤一盏,热服。

一方:治水泻不止,用黄连、浓朴各二钱或四钱,以生姜汁拌匀炒干,仍用生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