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 古今医统大全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古今医统大全 >

第95章

第95章中寒门

病机叙论

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脏之道也。

逆之即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又曰:阳虚生外寒者,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上焦不通。

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阴盛生内寒者,因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泄。不泄则温气去,寒独留,留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又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热则痛立止。

寒气上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积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出,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得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

《原病式》曰: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下利清白,吐利腥秽,食已不饥,坚痞,腹满急痛,瘕癫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病机叙论

中寒候,世俗所谓阴证伤寒,悉以房中受寒伤冷而归患家,患家本无房事,坚不肯认。

阴证中寒之剂,固拒不肯服,惟任他证处之,则乐从之。呜呼!每每误死者,不可胜纪。

殊不知中寒之候,先由五脏不足,元气太虚,寒邪冒中,直入阴经而为中寒之候,即为阴证是也。拘于房室,岂不误哉!

病机叙论

《玉机微义》云:中寒则仓卒受病,邪气直入于三阴,急痛拘挛,战栗强直,昏迷厥冷,口噤失音,此中寒也。以温中散寒为主。伤寒之人,因其旧有郁热,风寒外来,肌腠自密,郁而为热,寒邪客于经络,先头痛,身热,恶寒,此伤寒也,当以仲景例治之。

病机叙论

中寒候因寒邪乘其肤腠疏豁,直入肾经,不循经络,无热可发,故卒暴厥冷,口噤,腹痛,唇青,昏危如中风之状。若治稍缓则必死矣。

脉候

《脉经》曰:迟紧为寒,迟涩沉细为寒。脉坚弦或沉细皆中寒也。中寒脉散者死。尺脉迟滞,寒在下焦。

治法

寒中三阴,一时暴卒,昏不知人,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亦似中风。若以风药治之,即死,急以附子理中汤。若厥逆,唇青,囊缩,无脉者,用葱熨法,仍灸气海、关元二三十壮。脉渐出,手足渐温,乃可生也。

治法

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治宜理中汤;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治宜五积散加茱萸;寒中厥阴则少腹疼痛,治宜四逆汤加茱萸,倍加附子。

治法

温肾御寒如干姜、附子、川乌、天雄辈,佐之以养正灵砂丹。然寒伤荣血,徒知温肾,不知温血,恐未必有十全之功,是则官桂、当归为温血之上药也。

治法

韩氏着三阴经方,立温中例,虽不言中寒而深得中寒之旨,所以有急用姜、附温中救里之法,大有见焉。

药方

附子理中汤治五脏中寒,口噤强直,失音不语,手足厥冷。

熟附子人参干姜(炮)白术炙甘草(各一钱)上咀,水盏半煎八分,口噤者灌之。

韩氏温中汤凡病患两手脉沉迟或紧,皆是胃中寒也。若寸脉短少,及力少于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手足厥冷,急温之。

丁皮丁香(各五分)浓朴干姜陈皮白术(各一钱)上水盏半,葱白、荆芥穗同煎。

(《良方》)姜桂散温中散寒。

干姜良姜(各钱半)辣桂木香半夏曲甘草(各一钱)上水二盏,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沉附汤治虚寒无阳,胃弱干呕。

熟附子干姜(炮。各一钱)沉香(五分)白术甘草(各钱半)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附于散治中寒阴证,唇青面黑,身背强直,四肢厥冷,诸虚沉寒。

熟附子(三钱)官桂当归白术干姜(炮)半夏曲(各一钱)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发明》)参姜汤治气血两虚而中寒者。

人参(钱半)干姜(一钱)当归(五分)薄荷(二分)炙甘草(二分)上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热服。

茱萸四逆汤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

吴茱萸(泡)附子(炮)干姜(各二钱)炙甘草(钱半)上水盏半煎七分,热服。

术附汤治中寒,中气,四肢逆冷,口噤,牙关紧急,痰盛脉弱。

白术(一钱)附子(炮,二钱)甘草(二钱)上作二服,每服姜三片,煎七分,化苏合香丸,并连进三服有功。或气短,头晕,手足厥逆未退者,可进养正丹三十粒至百粒,效。

养正丹(方见头晕门。)人参养胃汤治外感内伤,诸寒虚证。

人参苍术浓朴(姜制)半夏(泡。各三钱)陈皮茯苓藿香草果(各三分)炙甘草(三分)上水二盏,姜七片、乌梅一个,煎七分,不拘时服。

生料五积散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髓,并皆治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