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94章干木瓜(二钱)吴茱萸(一钱)茴香甘草(各七分)水盏半,加姜四片、苏叶十片、食酱一撮煎服,仍捣蒜贴足心。
第二百八十四、养胃汤治伤寒久而成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恶心,身体痛,栗栗振寒,面色青白,不进饮食,脉弦迟。
人参藿香半夏白茯苓(各一钱)浓朴甘草橘皮草果苍术(各六分)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寒甚加附子。
第二百八十五、清脾汤治疟热多寒少。
方见疟门。
第二百八十六、保真汤治四时伤感,不问阴阳,二证才觉便服有效。
本川芎苍术(各一钱)甘草(六分)水一盏、姜三片,煎服。
第二百八十七、对金饮子(一名平胃散)治四时伤寒极效,又治诸疾皆愈,和脾胃,进食快气。
方见脾胄门。
第二百八十八、杏仁煎治伤寒声重暴嗽,语言不出。
桑白皮五味子(各一两)杏仁(三两)紫菀贝母木通(各八钱)蜜(二两)上将五味同煎,水四五碗煎至碗半,去渣,再将杏仁及连皮生姜两半同蜜擂成膏,入药汁内,一处收贮。每服以匙挑入口噙化,日四五服。
第二百八十九、应手方治伤寒舌出寸余,连日不收。
梅花冰片(为末擦舌上,应手而收,重者须用一钱方收)第二百九十、白颈蚯蚓阳证欲死,结胸,无可药者。
白颈蚯蚓(十余条,插烂入蜜半盏、冷水半碗灌服。无蜜用砂糖亦可)第二百九十一、逍遥散伤寒汗后血气未平,过劳者谓之劳复,犯房室谓之阴阳易。
此证最难治,曾有舌出数寸死者多矣。此汤极妙。
人参知母竹青柴胡黄连甘草滑石生地黄犀角韭白及根(各等分)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入烧末一钱调服,有粘汗出为效。
第二百九十二、再造散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者。医家不识此证,不论时令,遂复用麻黄重药,及火劫取汗,误杀者多矣。殊不知此者为阳虚不能作汗,故名曰无阳。
人参黄桂枝甘草熟附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夏日加黄芩石膏水二盏、枣二枚,煎一盏,温服。
第二百九十三、黄龙汤心下硬痛,下利纯清水,谵语发渴身热。医家有不识此证,便呼为漏底伤寒,即用热药止之,是犹抱薪救火,误人多矣。殊不知此因热邪传里,胃中燥粪结实。此利非内寒而利,乃曰饮汤药而利也,名曰积热利证,宜急下之。身有热者宜用此汤,身无热者用煎六乙顺气汤。
大黄芒硝(年高及身弱者去之)枳实浓朴甘草人参当归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服。
第二百九十四、芩连消毒饮治天行时疫,大头痛,发热恶寒,颈项肿,脉洪,痰痹,此方治之。
柴胡甘草桔梗川芎黄芩荆芥黄连防风羌活枳壳连翘射干白芷先用大黄煎利二三次,后根据本方去大黄加人参、当归调理。水二盏姜三片煎,有痰者加竹沥姜汁调。
第二百九十五、六神通圣散治时行三月后,谓之晚发,头痛身热恶寒,脉洪数。先用羌活冲和汤,不愈后服此汤。
麻黄甘草黄芩石膏(各一钱)滑石(钱半)苍术川芎羌活细辛(各五分)水二盏,姜三片、豉一撮、葱白一寸,煎八分服,取汗中病止。
第二百九十六、气渐凡入病家须避其气渐,不使染着为上。此一医人之患也,不可不知,故并附方于后。
雄黄丸雄黄(一两)丹参鬼箭羽赤小豆(炒,各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空心温水下五丸,虽与病患同床合被,不能染也。
又法:以雄黄末涂鼻孔中,行动从容位而入。男子病邪气出于口,女人病邪气出于阴门。其相对坐立之间,必须识其向背。
六法方钞
六法者,汗吐下利温和也。治法盖不出此六字之外。伤寒并杂病,知此六法,其庶乎得仲景丹溪之旨也。
【汗法】桂枝汤、麻黄汤、双解散、升麻汤、参苏饮、香苏饮、小柴胡汤。
余法加连须葱、桃叶,蒸法出汗。凡邪之在表者,宜汗之而愈。
【吐法】栀子豉汤、大瓜蒂散、人参芦盐汤。
余法加三山丸合解毒散煎。凡病之在胸膈者宜吐之。
【下法】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川散、舟车丸、破棺丹。
余法加牵牛丸甘遂末。凡病之在里而邪实于肠胃者,宜下之。
【利法】五苓散、天水散。
余法用田螺、麝香敷脐。凡患小便赤涩,阴阳不分者,利之而愈。
【温法】理中汤、五积散、四逆汤、姜附汤、三建汤。
余法用硫黄丸烧酒煎服。凡病阴证虚寒脉沉迟者必温之。
【和法】小柴胡汤、建中汤。
凡病非表非里,不寒不热,不可汗下者宜和之。
伤寒药制煎煮法
【制药法】伤寒门药之最要者,莫如麻黄、大黄、附子、茱萸之属,其制法不比泛常,是故不可不附于后也。
麻黄:去节,先以滚醋汤略泡片时,捞起放干备用,庶免太发。如冬月严寒,腠理致密,当生用,不必制。
大黄:须锦纹者佳,切片,用酒拌匀燥干备用,不伤阴血。如年壮人实热者,生用不必制。
附子:顶正圆平大者佳,去皮脐,先用盐水姜汁各半盏,用砂锅煮五七沸后,入黄连甘草各半两,再加童便半盏煮七八沸,住火良久捞起,瓷器盛贮,伏地气一昼夜,取出晒干备用,庶无毒。
茱萸:用半熟盐汤泡片时,炒燥备用,庶无小毒。
猪肤:伤寒咽痛下利而烦者用之,和蜜粉煮羹,本草中未载,今人用之不审,通用浓皮,而尚连肉在上者有之,若带肉于上,则反作殃。所谓肤者,惟削薄皮面一层而已。其皮肉之皮亦不可用,方为肤也。
甘澜水:取水一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上有水砂数千颗相聚一团,取用之。
潦水:行潦之水,取其急流而有声,亦通达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