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73章痹证门
病机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六月也。)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又曰:血凝于肤者为痹。
《灵枢·周痹篇》曰:周痹之在身,上下移徙随脉,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何道使然?岐伯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凡众痹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上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命曰周痹。
病机
岐伯曰:凡痹之客于五脏者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所谓邪者,皆风寒湿之三气也。重感于肺者,则皮无所知,烦满喘而呕。感于心者,则血脉不通,心下鼓,暴上气逆,喘,嗌干善噫;感于肝者,则筋挛,夜卧惊恐,饮多而小便数;感于肾者,则骨重不可举,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感于脾者,则四肢倦怠,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病机
五痹之外有肠痹、胞痹、血痹、热痹证候之异。肠痹者,其病数饮,中气喘满,时作飧泄,小便不通;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血痹者,邪入于阴血之分,其状体常如被风吹,骨弱劳瘦,汗出,卧则不时摇动;热痹者,盖脏腑积热,复遇风寒湿三气而客于经络,留而不行,阳遇其阴,故为热痹,翕然而闷也,肌肉极热,体上如鼠走之状,皮肤色变。
病机
帝曰:痹证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为痹热。多汗濡者,此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胜,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而不举,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脉则血凝而不流,在皮则寒。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治法
痹之为证,有筋挛不伸、肌肉不仁,与风证相似。故世俗多类于风痿痹之证混同通治,此千古之弊也。大抵固当分其所因。风则阳受之。痹为风寒湿所感,则阴受之,为病多重着沉痛。痿因血少气虚,火盛克金,肺叶燥枯,宗筋不润,肝木乘胜,脾土受伤,饮食少,四肢倦,为精血虚耗,故筋骨痿而不用。治宜润燥、养血、滋阴,非若痹之气血凝滞,留而不行,或痛而手足为之麻木不仁,治以行气胜湿为主。三证虽大略相似,而所以施治迥然不同。执事者其辨诸。
治法
痹因虚而感风寒湿之邪气,有在肌肤血脉浅深之异。入腑者,多死。昔人经论虽详,而方未尽其变。今悉考证区别,具眼者识之。
脉候
《脉经》曰:肺涩而紧者为痹痛。严氏曰:其脉大而涩为痹,脉来急亦为痹。寸口关上脉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药方
(《济生》)五痹汤治风寒湿三气客留肌体,手足缓,麻痹不仁。
羌活白术防己片姜黄(各一钱)甘草(一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济生》)蠲痹汤治手足冷痹,腰痛沉重及身体烦痛,背项拘急。
当归(酒浸)赤芍药黄片姜黄羌活(各二钱)甘草(五分)上水盏半、姜五片、红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一方加防风。
三痹汤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等疾皆治。
人参黄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杜仲(姜汁炒)川续断防风桂心细辛白茯苓秦艽川牛膝川独活甘草(各等分)上水三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五分,不拘时服。
活络丹治风湿痹痛、诸药不效。
白术当归羌活独活川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舒经汤治气血凝滞,经络不行,臂痛不可忍。
羌活白术当归(各一钱)片姜黄(二钱)甘草赤芍药(五分)海桐皮(一钱)上水煎服。
乌药顺气散(方见风门)治五痹。
乳香定痛丸治诸痹,风湿流注,骨节疼痛麻痹。
苍术(五两,米坩浸)五灵脂(二两)草乌(五两,去皮)自然铜(二两,火醋淬)乳香(两半)没药羌活当归尾(各一两)两头尖(去皮生用,五钱)上为末,酒糊丸,小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酒下。
仙传史国公浸酒方治诸风五痹,左瘫右痪,口眼斜,四肢疼痛,七十二般风,二十四般气,其效不可尽述。
当归虎胫骨(酥油炙)川羌活川萆防风(各二两)秦艽(四两)鳖甲(一两,醋炙)川牛膝(酒浸)松节晚蚕砂(炒。各二两)枸杞子(五两)干茄根(八两,饭上蒸熟)苍耳子(四两,炒捶碎)一方加白花蛇一条,一方加寻风藤二两。
上十四味用无灰酒一大坛,将绢袋盛药悬于酒内,密封固,候十四日后,开坛取酒。
取酒时不可面对坛口,恐药气冲人面目。每饮一盏,毋令药力断绝,饮尽病痊。将药渣晒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温酒下。忌食动风辛热之物。此药可以常服。
五加皮浸酒方治一切风湿相搏,腰腿疼痛,并风痹,四肢挛急,皮肤搔痒,大补五劳七伤,和气生血,久服神效。
五加皮(五两)南木香(二两)上为粗末,用生绢袋盛之,以好酒一坛浸,用裹封口,入锅内煮一时,取出浸二七日,开坛。空心临卧随意饮二杯。
黄酒治风湿痹。身体顽麻,皮肤搔痒,筋脉拘急,言语謇涩。
黄防风天麻官桂当归白术虎骨云母粉木香仙灵皮甘草(炙)茵子叶白芍药川续断萆石斛(去根各一两)上用绢袋盛,以好酒一升浸之,春五、夏二、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盏,温暖服之,常令酒气相续为佳。
万病无忧酒除百病,理风湿,乌须发,健腰膝,快脾胃,进饮食,治伤损,补虚怯,消积滞,滋血养气,明目清心。
防风白芷五灵脂川牛膝台芎荆芥穗甘草天台乌药八角茴香木瓜地骨皮(各一两)乳香没药南木香羌活(各五钱)赤芍药(二两)五加皮(两半)故纸(炒)自然铜(制)威灵仙(各二两)当归(二两)紫荆皮杜仲(制。各半两)黑小豆(二两,炒,去皮)上咀,生绢袋盛之,以无灰酒一大坛,入药在内,密封坛口。春秋浸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后开坛取酒,温饮之。或晨昏午后随量常饮不绝。去风活血和气,大有神效。
秘传药酒方治男子妇人风湿相搏,腰膝痛,或因坐卧湿地,雨露所袭,遍身骨节痛,风湿香港脚,并皆治之。
麻黄白芷桔梗芍药当归川芎肉桂半夏防己甘草(各一两)陈皮浓朴枳壳乌药(各二两)苍术槟榔(两半)川牛膝(二两)川木瓜独活(各两半)杜仲(制,二两)上锉粗末,以绢袋盛之,用无灰酒三斗浸于坛内,密封坛口,锅内重汤煮一时,然后取出,过三日开,取酒饮之,量饮,一日三次。渣晒干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
药方
神应丹治风痹,四肢不举,手足麻木。
麻黄(去根节,二斤,用河水一斗熬膏用)甘松苍术桑白皮白芷萍叶(七月半采)苦参川芎(各一两)上末,以膏和,弹子大。临卧温酒化一丸,于暖室出汗。三日再汗。
通气防风汤治诸痹,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
羌活独活(各一钱)防风甘草(炙)本(各五分)川芎蔓荆子(各一钱)上水钟半煎七分,热服出汗。
薏苡仁汤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难以屈伸。
薏苡仁当归芍药桂心麻黄(各一钱)甘草(五分)苍术(米坩浸一宿炒,二钱)上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有汗去麻黄。有热去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