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天下医者千千万
“他所经历的这次痛苦与折磨,使他重新踏上寻访之路,拾人牙慧,著《本草纲目》,只是不想再让别人承受苦难。”也许。
这就是李时珍最初行医的动机。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只能要济世利天下,那么,泼墨济世和悬壶济世,又有什么分别?学儒和学医,又有何区别?
其实。
人这一辈子,若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已经是件幸事。
更别说,正在朝这件事而努力。
很多人忙碌终生,总是不明所以,或为名累,或为利苦,或为权争,或为情困,惶惶不可终日,越活越迷茫。
人想要过的通透,首先便要先学着‘见自己’。
当一个人了解到自己的心之所在时,便会有一种哪怕身处困境之下,也能脱颖而出的力量。
“为人道,第一念,就是明白自己。
当你看透自己,活在当下时,便能无惧世俗观念,无畏人生成败。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正如李时珍。
也是这一期,高阳即将走访的先贤,医者李时珍。
也在高阳走下飞机,刚刚搭上出租车,准备回到摄影棚,对话先贤李时珍的时候。
一通电话打来了。
看见来电显示,正是电台台长薛导。
接通电话后,薛导的声音便立刻传入了耳中。
“高阳,这一期的人物定下来了?”
薛导有些急不可耐的问道。
“定了!”
高阳目光渐渐柔和,他看向窗外的风景,京城依然堵车,即便是从机场到房山区,路途也拥挤不堪。
他的小摄影棚,如今已经更换了新设备。
可这些。
都无关紧要。
他的钱全部都躺在银行,他既没有买车,也没有买房。
在对话了如此之多的古之先贤后,高阳也越发的通透起来,他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明白自己缺少的是什么。
人生很短。
哪怕是先贤,也会有终老的一日,也会离开这个世界,即便带着不舍和留恋,即便人生还有许多遗憾。
可以说。
高阳对话了那么多先贤,就没有一个,不是带着遗憾而离开这个世界的。
也因此,高阳更加知道,自己这一生,也不可能没有遗憾。
他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将信仰,将华夏儿女内心之中的自豪,远远的传播出去。
唤醒一个民族也许很难。
但重温历史,重见古之先贤,却能让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感动,欣喜。
而剩下的。
就交给时间去沉淀吧。
想到这里,高阳收回目光。
车窗外,仍然有如同洪流般拥堵的车流,仍然有矗立在高架两边,巍峨耸立的大厦。
城市里的喧嚣,和脑海中的平静,在这一刻完美交融。
高阳的两手平放在胸口。
戴着耳机的他,能听见手机中,薛导略显焦急的声音。
但。
不为所动。
“高阳啊!观众们可能对李时珍没那么感兴趣,他们更想看帝王,你试着找一找,还有没有什么历史上的帝王可以录制了?”
“时间上还能来得及吗?”
“我上次忘了告诉你,如果有帝王的话,最好还是可以选择帝王对话的!”
“不仅仅是国内观众,国外观众似乎也对华夏帝王,有着更高的兴趣!”
薛导没有命令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