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好说歹说才将陈言拉到一旁,两人讨论起武学招式,郭伏龙惊讶的发现,陈言如天外来客一般,除真武一派寥寥数种诸如“棉掌”,“太和拳”,“提纵术”之类烂大街基础功法外,竟然对当时武学一无所知,其所思所学与众不同,卓然自成一派。
对此陈言只能以自己出身于真武群峰中一个小小的隐世门派,出得山来才发现物是人非,世上一切已与长辈所讲截然不同云云来糊弄。
此方世界之广大不可思议,人口以数百十亿计,形形色色的门派之多如恒河沙数,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郭伏龙居然也没怎么怀疑。
得知陈言基础功法有所欠缺,郭伏龙热心的将自己数年来搜集的,不涉及丐帮根本传承的功法一一演练传授,开始时还怕陈言来不及记忆,一招一式缓慢演练,反复讲解。未想到陈言竟有过目不忘之能,而且悟性奇高,不但将郭伏龙传授的武功招式演练的分毫不差,还常常能举一反三,指出功法的优缺高下,甚至阐述自己的改进思路,对郭伏龙启发极大。
两个水平相当的人讨论起共同的爱好,不同的观点、想法彼此碰撞融合,常常让人思维活跃,灵感连绵不断,如饮醴泉一般让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比什么美食、美色、美音更能让人感受到更单纯的快乐。
酒楼上施展不开,郭伏龙干脆带着陈言和王浮生回到望云楼后的小院中,两个人在亭亭如盖的梧桐树下,时而坐轮武道,时而动手切磋,都觉获益匪浅。
期间陈言也没藏私,将前世系统的搏击思想、理论、技法合盘拖出,演练过几手过后,郭伏龙对此的评价是:大异于当世武学,不拘泥招式套路,更注重临阵反应,拳脚抱摔地面缠斗无所不用其极,演练精熟以后,即便是毫无内功的人对敌二流以下内功未成的武林中人,即便是大派真传的弟子也可不落下风,可惜也就技止于此,缺乏配套的内练法门,除了地面技术出人意表外,招法过于简单直接,又有不善应付群攻的弱点,除非有陈言一般的身体,否则二流以上就力有未逮了。
郭伏龙更进一步的解释道:“二流高手以打通奇经八脉为要,通三脉即为二流入门,此时的武者内力充盈,凭借各种独特法门运转之,可使武者生出力抗千斤,纵掠如飞,掌碎金石之能,即便是反应速度和五感之敏锐也远超常人,相应的高深武学都有配套的口诀心法,使武者充分发挥出体内真气的潜力,而陈言缺乏内练法门配合的格斗技术就不行了,即便二流武者使用它,也不过力量大些、速度快些而已,完全没有真气种种神奇的运用。
陈言瞬间回忆起郭伏龙锁骨穿裆,险些让他阴沟里翻船的一幕,不由得点头表示赞同,心想果然无论学习那种高深的技艺,闭门造车都是大忌,高水平的交流必不可少,仅仅这片刻间的交谈,就让他对前世格斗技巧的优劣有了前所未有为有的清晰认识,也隐隐感觉到了自己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此后陈言又谈及了运动学的部分观点和系统性身体锻炼方法,运动学理论郭伏龙听得不明所以,却对俯卧撑、深蹲、仰卧起坐、杠铃等阻力训练和源自攀岩等运动的小肌肉训练法十分感兴趣,当场自封真气伏地连做了三百个俯卧撑,随后皱皱眉头,让陈言和王浮生站在他宽阔的背肌上做了三百了,随后又皱了皱眉头,几步窜出院外,不知从哪滚了一个半丈长一尺多厚,目测至少八九百斤重的磨盘过来,央陈言将磨盘压在身上,连续一百个俯卧撑后,整个人已是双臂颤栗,汗出如浆,肉眼可见的胸腹肌肉抖动不止。陈言见势不妙,连忙抬起石磨。
郭伏龙整个人直接大字型的趴倒在了地上,兴奋的哈哈大笑道:“有了陈兄弟的妙法,这肉身锻炼的法门再也不用去求那些小气的和尚们了,下次游历天下时,看谁敢说老子肉身有瑕!”
将双腿夹磨盘,像猴子一样挂在树上锻炼指力的郭伏龙硬揪了下来,两个人继续谈武论道,论及各派武功风格时,少不得谈及丐帮,郭伏龙说丐帮武功以灵巧诡秘取胜,乞丐讨食为业,生存艰难,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有时还要与畜生蚊虫相斗,必然无所不用其极,脱胎与此的武功融合了巫术请神等诸多民间法门,具有许多特异之处,其集大成者便是丐帮名震天下的绝学《八苦乞食录》,当日陈言疑似遭到催眠攻击,便是其中最粗浅的法门。
聊得兴起,郭伏龙还起身展示了一套名为斗蚊二十四式的高明武功,一套拳法施展开来,其身形在一丈方圆的小圈子里倏忽来去,肢体诡异的翻折扭转,每每出人意表,出手之时,真气急速震颤,嗡嗡之声不绝于耳朵,在加上某些不可言说的精神运用,让人莫名生出许多烦躁之意,果然如郭伏龙形容一般小巧诡秘,防不胜防。
一旁的王浮生看的目不转睛心生向望,陈言却是越看眉头皱的越紧,凝视着身形高大气势如猛虎蛟龙一般的郭伏龙曲折婉转,总觉得哪里不对,或者说是不协调。
陈言很坦诚的向郭伏龙说明了自己的感受。
郭伏龙一声苦笑,摇头说道:“陈兄慧眼如炬,所说不差,我生性鲁钝莽撞,直来直去,与人交手时也惯用些江湖把式,丐帮大部分功法精微奥妙,与我脾性不合,此生怕是也难以有所成就。”
陈言遗憾的叹息道:“要是世上真有降龙十八掌就好了,倒是与郭兄相得益彰!”
威武霸气的名字立即引起了郭伏龙兴趣,他连忙出生追问道:“什么降龙十八掌,是那一派的绝学?”
此时已经是午夜时分,醉酒醒来的丐帮中人也纷纷归来,只听尚有几分醉意的坛主搭话道:“降龙十八掌?真能降龙否?”
听此一问,人来疯的陈言立马来了精神,干脆呼呼喝喝的招呼一干人等团坐在梧桐树边,自己则学说书先生的做派,手掌充作醒木,重重一拍案板,开讲起以萧峰为主线精编版的天龙故事:“话说茫茫宇宙玄黄深处,有一方与此类似的世界,此世界南北两国并立,大宋、大辽纷争不休,而在这大宋第一大帮丐帮内,有一位惊天动地的大英雄、大豪杰,其人姓乔名峰,出生在少室山上一户贫寒的农户家中......”
在这个娱乐无比贫乏的年代里,创意无穷的普通群众大多不识字,没有记载、推广或传承创意的媒介,而有知识的精英群体还没有膨胀到明清般供大于求的程度,大多读书人仍忙于考试、钻营或修炼,玩的也是诗词书画等普通人少有共情的高端玩意,没有几个有兴趣有能力下百十万字的无用苦工,以至于几百年来翻来覆去不过是那区区几本经典中的桥段。
作为读书群体边缘人的说书人们费劲心力,也不过下些描边撒金的功夫,一本前唐诗人偷情的故事就能吃上好几百年,更有追求的就进行些粗制滥造的仿写,比如根据三国演义,简单换个场景人物,来一个东周演义,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
这个世界的人哪里抵抗的了一代宗师的雄浑笔力,天马行空的曲折情节,鲜活生动的书中角色,慷慨悲歌的家国情怀,在加上坠崖、传功、逆袭等高密度爽点攻击,故事的主角还是丐帮中人,重重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想象的代入感和吸引力。
在陈言滔滔不绝的讲解声中,院子中几十号人竖直了耳朵,大多数时候都是鸦雀无声,只是偶尔随着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发出震天的喝彩或深切的叹息,其中尤以和萧峰共鸣最深的郭伏龙表现的最为投入。
当说到林中与丐帮决裂时,郭伏龙双拳紧握,神情痛苦而悲凉,仿佛众叛亲离,一瞬间变作敌国异种的是他自己。
听到聚贤庄大战时,萧峰大杀四方,诸雄却以一个弱质女流性命为要挟,不由得愤怒站起,一掌拍的梧桐落叶纷纷,与萧峰一起大骂道:“好不要脸!”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也跟着跺脚吐吐沫,大骂中原群雄卑劣无耻,纷纷乱乱好一阵才消停下来。
陈言微微一笑,心中惴惴,暗自寻思,反应这么亢奋,这要是讲到最后一章萧峰自尽,还不得群起把我撕了,当初玄机都踢了我好几脚,要不要篡改下结尾呢.....
尽管心中想法繁杂,没耽误嘴里的功夫,讲到塞上牛羊空自许,萧峰失手打死爱人,底下一群单身狗反应不大,顶多几个经历丰富的小伙伴暗叹了几声,之后萧峰万军之中斩杀敌酋与马下的小高潮情节,让院子中沸反盈天惊呼呐喊不断,简直跟进了当红名角的戏园子一般,而到了大高潮少林之战,众人又回到了落针可闻的状态,仍谁发出一点响动,哪怕放了个屁都会连挨七八脚,生怕错过陈言嘴里冒出的任何一个音节,
待到藏经阁中慕容博出毒计,诱惑众人出兵分宋之时,陈言借萧峰之口说出了郭靖震撼人心的名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郭伏龙不负众望的又一次霍然起身,双拳死死握着,八尺高的的昂藏身躯微微发抖,一双虎目中隐含激动的泪光,他无法表述此刻被闪电击中了一般的体验,只能不断在心中重复道:“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只觉一生所思所求,已被这八个字一句道破。
待到东方泛白,口感舌燥的陈言终于讲到这部书的尾声,最终出于对金大侠的尊重,还是保持天龙原貌,给了萧峰一个悲壮自尽的结局。
最后一个字落下,院落中一阵无言的沉默,有人摇头感慨,有人望天兴叹,甚至还隐隐有缀泣声响起。
郭伏龙站起身来,冲陈言深深一躬后,转身走出小院,若有所思的穿街过巷,最后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五丈余高的城墙之上,他看着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似乎看到了一位英风义烈的大侠在与他久久的凝视,此生中从未有人让他如此震撼,也未有人和他如此共鸣,熟悉的仿佛在看水中模糊的倒影,恍惚间他的豪迈,他的骄傲,他的智慧,他的仁义,他的悲伤.....正在点点滴滴注入到郭伏龙的灵魂中。
城门处一堆人依依惜别,忽然有人冲城楼上高声大喊道:“郭小弟,你放心,等咱们下次见面时,我一定给你创造一套不逊于降龙十八掌的刚猛武功,咱不叫降龙十八掌,那个侵权,咱就叫天罡伏龙掌,就问你帅不帅!听坛主说你小子才二十二岁,下次见面记得叫大哥,你陈哥我走啦,好好照顾浮生,不要太想我。”
郭伏龙心中一暖,扯着嗓子远远的回复道:“天罡伏龙掌,一言为定,大哥武功上抓紧,别只顾着玩闹,不要被我落的太远啊!”
尘土飞扬中,陈言遥遥的摆了摆手,逐渐消失在了道路远方。
同一天,丐帮会龙分坛急报总舵,五袋执事郭伏龙听书有感,一天之内连破两关,已达二流巅峰之境,乃丐帮同辈第一!另报,同夜听书三十五人中,有十六人于两日内接连破关,“鬼算狂道”陈先生,来历神秘,去向不明,奇谋算死风三笑,一书可令人悟道,其天降神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