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死战四十七天,第10军虽败犹荣
根据日军一线部队的记载,在8月7日傍晚,68师团的炮兵观察哨突然发现对面重庆军阵地上挂起了一面白旗,日军指挥官随即向上级报告,横山勇立刻下令南线日军停止进攻,他想看看这到底是第十军的诈降之术还是真的投降。其实,这是驻守乐屏山高地的第3师9团团副周详符的缓兵之计,他为了抢救伤员而故意让士兵在阵前挂起了一面白旗,没想到日军竟然全线停火,似乎很主动的配合。
可是这件事传到第十军指挥所后,却让所有人陷入了极大的被动,阵前挂白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被外界所误解,那么第十军这40多天的抵抗就全白费了,但事情已经发生了方先觉也没有什么办法进行阻止,只能接受这一短暂的战场沉默。
在等待了1个小时之后,横山勇依然没有看到第十军的投降意图,逐渐失去了耐心后随即下令南线日军恢复攻势,并且对城南教堂中发现的600多名第十军伤兵进行集中屠杀。由于衡阳城区的面积并不大,所以伤员被日军屠杀时产生的哀嚎声响彻全城,横山勇此举就是为了向方先觉等人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如果第十军再不投降,那么衡阳城内的数千伤兵将全部被屠杀。
而此时位于第十军指挥所的参谋长孙鸣玉看出了方先觉极度煎熬的内心,他主动提出:“既然事已至此,我们除了与日军协议停战之外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可是还没等方先觉表态,第3师师长周庆祥却说道:“协议停战的事我已经以你的名义告知下属去与日军接洽了,如果将来上边要追究就枪毙我好了!”并且继续说道:“我在第十军20年,从来没有打过这样残酷的仗,这次内无兵弹外无援兵,为什么几十万大军就是打不进城来?这不是天意吗?”“救常德时,我一天一夜跑了几百里,现在城外虽然有同样的援军却打不进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在城里享福呢!”听到周庆祥这样说,众人虽然感到十分震惊,但是又拿他没什么办法,不过4年后周庆祥还是为自己说过的这段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周庆祥此举可谓是将方先觉推向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很显然外界不会相信这是周庆祥的个人行为,而一定会把罪责加在军长方先觉身上,所以周庆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方先觉下定决心,趁第十军现在还有点本钱与日军谈判,要么停战,要么突围,不能再犹豫了。方先觉听完周庆祥的表态后,转过身去面对着军用地图沉默良久,随后放声大哭,见此情景军部内的其他人也跟着哭了起来,并说道:“去年我们能星夜兼程几百里去救常德,而现在城外的援军怎么就打不进来呢?为了救常德我们还搭上了一位师长还有几千名弟兄,今日我们被围困在这衡阳城内,城外的几十万援军为什么就打不进来呢!”听到这里,方先觉向孙鸣玉一边摆手一边说道:“协议停战的事你去安排吧,不过日军要答应以下几点条件,否则第十军将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第十军的停战条件为:
第一,第十军决不投降,同意与日军进行有条件停战。
第二,不得屠杀第十军伤员。
第三,不得对外宣传第十军此举为投降行为。
第四,不得拆散第十军编制。
第五,给予第十军伤员以人道主义治疗。
第六,优待第十军官兵。
第七,第十军绝不离开衡阳。
孙鸣玉带着方先觉的嘱托,当晚向日军联络官传递了第十军可以有条件停战的信息,21时整,日军指挥部做出答复:全部同意。此刻的横山勇在得知第十军同意放下武器的消息时非常兴奋,因为他也实在不想因为一个小小的衡阳再这么继续打下去了,而且他也十分想亲眼看一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能把他的第11军逼成如此程度。可此时方先觉的内心已经陷入了极度绝望之中,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将领,在战场上主动放下武器是任何黄埔生都难以启齿的耻辱。
可是作为第十军的最高长官,在亲眼目睹了40多天里这些勇敢的中国士兵前赴后继为国赴死后,他实在无法再为了实现自己的一将功成而让上万名伤兵化作枯骨,所以他甘愿放弃了作为军人的最高荣誉,去换取第十军剩余士兵生存的权利。而此时在衡阳城南,依然有上千名第十军官兵正在继续与日军交火,这些与军部失去联络的中国军人正在以人自为战、班自为战的状态对日军进行殊死抵抗。
8月8日晨,孙鸣玉将军长方先觉命令部队停火的消息传递给各处阵地后,驻守乐屏山高地的守军官兵最终停止了抵抗。可是根据日军记载,位于乐屏山左侧的苏仙井高地守军似乎并没有得到停火的命令,当大西门外的日军从公路上开始向衡阳城区挺进时突然遭到了来自苏仙井高地中国守军的猛烈射击,造成毫无准备的日军数十人伤亡。
因为通讯中断的原因,此时还有部分第十军官兵并不知道军长已经下令停战,而且有很多人压根就不相信这是军长的命令,加上当天我空军战机还在向衡阳散发援军将至的传单,使得部分官兵更加坚信所谓的停战一定是日军的诱降诡计,因而继续独自进行抵抗。这种局面也让对面的日军十分无奈,明明已经停战了部队却还出现了新的伤亡,直到8月8日傍晚衡阳城周围的枪声才彻底平息,此时所有活下来的双方士兵才真正的意识到历时近50天的衡阳之战真的结束了。
对于战争双方来说,目前的局面应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第十军保留了建制,日军也遵守了承诺没有继续屠杀不能行动的中国军伤兵,不过对外日军还是大力的宣传第十军全部投降并被俘虏的消息。正当重庆方面对日军的宣传一时难以判断真伪时,在衡阳周围的第九战区各部队纷纷向军委会发出急电,大意内容为:“衡阳城内枪声停息,第十军恐已全部殉国。”得知此消息重庆军方高层震怒,随即下令中美空军对衡阳城区进行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不过根据战后统计,在这次大轰炸中日军的损失并不大,反而第十军的伤员却被炸死了不少人,因为蒋介石在收到方先觉的那封绝命电报后十分坚信第十军绝不会如日军所说的那样全部被俘,所以当后来得知方先觉等人被俘的情况是事实后,他的内心是十分复杂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8月8日夜,方先觉代表第十军与日军68师团长堤三树男进行了直接谈判,至此为期47天的衡阳保卫战宣告结束。在整个衡阳保卫战期间,前后参与直接攻击衡阳城的日军为:第58、68、116师团全部及第13、34师团一部共计4个半师团,加上在第三次总攻击中投入的军直属重炮兵联队,第十军在47天的时间里共遭到了7万余名日军的围攻。
根据日军自己公布的伤亡数字,在整个衡阳会战期间其伤亡总人数仅为1.9万人,不过即便是日方这个极度缩水的伤亡数据也只记载到了7月20日为止,而衡阳之战一直进行到8月8日才算彻底结束,也就是说日军在第二次总攻击后的伤亡数字直到今天其相关方面都没有给予过明确解释。
众所周知,日军在二战期间对于其自身的真实伤亡数字从来都是采取隐匿方法,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日军使用了两套平行的伤亡统计办法。其一是军部接到的各级部队向上报告的缩水版数据,其二是抚恤部门接到的真实伤亡数字,而战后日军对外公布的往往是军部所得到的缩水版数字,因此导致阵亡士兵的家属们完全无法得知前线真实的惨烈情况。
以衡阳之战为例,按照日军在战史中的记载:张家山高地是由133联队所属之步兵第12中队于7月2日中午所夺取的,而这支执行攻击任务的日军兵力仅有20多人,根据日军的说法,这支突击队在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后,联队长黑濑平一再派遣20余人向山顶增援,最终日军仅凭借这40多人就夺取了张家山这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据点。可是,当时驻守张家山高地的中国守军至少有一个加强营,兵力约1000人,即便是在连日的作战中遭到了严重伤亡,最终也不至于在日军仅有40余人的情况下被击溃。
另外,根据日军自己提供的第116师团技术兵种的伤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仅炮兵、辎重兵、工兵以及师团指挥所、军械队、野战医院卫生队就阵亡了1000余人,那么在前方与我守军短兵相接、连续作战40多天的步兵阵亡人数怎么可能仅有2000多人?由此可见,即便是善于隐藏伤亡数字的日军,也无法彻底消除自身在这场旷古罕见的惨烈战斗中所付出的代价。
不过,在抗战胜利后原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将军经过多方努力寻找到了当年参与过衡阳作战的部分日军将领,通过他们的口述了解到日军在衡阳攻城作战中的真实伤亡情况:第68、116、58、34师团以及各独立野战炮兵联队共战死官兵约2.5万人,于后方野战医院因战伤死官兵约1万人,作战负伤官兵1.3万人,合计伤亡共4.8万人(其中不包含日军战病死数字,直到1945年8月为止因参与衡阳作战而陆续因病死亡的日军官兵有上千人)。加上第九战区其他部队在外围毙伤日军第3、13、27、37、40师团的人数,第11军在整个衡阳会战中的总伤亡在7万人左右,而这个数字与美军情报部门在战后所得出的数据刚好吻合。
在整个衡阳会战期间,被第十军官兵毙伤的日军中高级指挥官名单如下:
日军第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重伤
日军第68师团参谋长:原田贞三郎(大佐)重伤
日军第68师团工兵大队长:北川三平(大尉)重伤
日军第57旅团旅团长:志摩源吉(追授中将)阵亡
日军第57旅团大队长:泽多亮(中佐)阵亡
日军第57旅团大队长:竹林信久(少佐)重伤
日军第57旅团大队长:松山圭助(大佐)重伤
日军第58旅团大队长:西山义郎(中佐)重伤
日军第58旅团大队长:田部久次郎(中佐)重伤
日军第58旅团大队长:永里恒彦(少佐)重伤
日军第58旅团大队长:桥本孝一郎(中佐)阵亡
日军第120联队联队长:和尔基隆(追授少将)阵亡
日军第120联队大队长:杉浦修一(大尉)阵亡
日军第120联队大队长:滨口孝松(大尉)阵亡
日军第133联队大队长:足立初男(大尉)阵亡
日军第133联队大队长:大须贺贡(大尉)阵亡
日军第133联队大队长:关根彰(大尉)阵亡
日军第133联队大队长:东条公夫(大尉)阵亡
日军第133联队大队长:小野秀男(大尉)阵亡
日军第133联队大队长:迫八郎(少佐)阵亡
日军第133联队大队长:藤田贞名(代理)阵亡
日军第133联队大队长:堺靖男(代理)重伤
日军第218联队大队长:加治屋克郎(少佐)阵亡
日军第218联队大队长:八百谷万藏(代理)阵亡
日军第218联队大队长:平冈卓(大尉)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