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比赛
比赛公告在两天后发布,时间定在11.19号,比赛地点在离县十二公里远的龙村;参赛车型定为山地车,不充许装硬叉和细胎;只允许普宁县和在普宁县工作学习的车手参赛。
比赛公告开始在各骑行群转发。
于荆炎小时候就在省城生活,户口还在普宁县,是幻彩车队的车手。当他看到群里有人发比赛公告。刚好那几天带张莹回老家见亲戚。本村举办的比赛,回老家也可以理直气壮的骑车。于荆炎嘴角扬起了笑意。"希望老家的自行车水平不让我失望。"
于荊炎打算参赛,随即打开公告里的链接,直接报名。
……
杨风周末和大超一起去试骑了赛道。
慢骑了几圈,几个弯道和坡道的大小长度都已经熟悉。
中午吃饭,大超对杨风说:"听老江说于荆炎也报了这次比赛。"
"于荊炎是谁?不认识。"杨风一边咀嚼一边说。
"他是我们省城著名的业余车队幻彩车队的车手,听说他的户口是本地的,小时候就去省城生活。"大超觉得杨风还是学生,不熟悉自行车界的人物也正常。
"他是综合型的车手,耐力、爬坡、拉扯能力比较均衡。"大超接着介绍:"他们车队经常参加自行车赛事,能拿到比较不错的成绩。"
"大家要努力了,不要给我们本地车友丢脸。不要被拉爆了。"大超知道平时在本地骑车的,最快是杨风,但与那些大佬们相比还有些差距。
于荆炎的报名参赛,让杨风这个很多人眼里的预测第一,变成预测第二。也激励杨风每晚训练,有了更大的动力。
……
比赛日前一天下午,于荊炎才回到老家,在二叔老于家几个亲戚聚在一起吃过晚饭,老于是村长,自然希望本村人拿冠军。
"你是东道主,有大家的支持,一定要拿第一,为本村人争光。"于村长显然也知道于荊炎的骑车实力。老一辈对集体荣誉特别注重,下了命令叫于荆炎拿冠军。
东道主却对场地毫不熟悉,于荆炎心里想着,嘴上说道:"第一没问题,到时二叔给什么奖励呢?"
"你小子,拿了冠军,结婚的时候给你包个大红包。生个大胖小子的时候再包一个。"二叔显然对未来侄媳妇比较满意。
"我带张莹到村里转转,顺便看一下赛道。"于荊炎说。
这两年国家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秋日傍晚的落霞映红了天空,村子里的自建房,荷塘,果树,绿化互相辉映。于荊炎和张莹牵着手走在村道上,身后的影子拉得好长,他们心里同时想,以后老了回到这里生活也是美事,他们同时看向对方,眼里充满了微笑。
自行车放在suv后面,于荊炎组装好自行车,此时此景,不由得拉张莹一起与自行车拍了几张照片,发在朋友圈装了一下逼。
……
比赛日,杨风与大超他们决定从县城骑到赛场,距离不远,刚好可以热身。
到了赛场,大部分人都是熟人,少不了寒喧。大超看到了马智,对杨风说:"去和小马打个招呼,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说完两个人骑到马智旁边。"小马哥,好久不见,听说你闭关修炼,等下脚下留情啊。"大超大声对马智说。
马智看起来精神状态不太好,对大超摆了摆手,"我最近状态不太好,你别拉爆我啊。"
大超看了看马智,发现马智脸色腊黄,"是不是生病了?"
马智苦笑了一下:"最近工作比较忙,还要准备比赛,身体比较疲劳,体重降了很多。"
马智刚说完,前面走来一男一女,三个人同时向前边看去。男的身穿白色骑行服头戴白色头盔推着一辆自行车,并排跟着一个长发恬静的美女,看似走得很慢,却不一会就来到了三个人身边。
大超是自来熟,对来人招手说:"你好,你就是于荆炎吧,欢迎回到普宁县指导我们这些菜鸟。"
于荆炎看向三人:"我可是这个村子的人,我是东道主,欢迎来龙村比赛。"
"哈哈,等下大佬放下水啊,我介绍一下,我就叫梁祖超,大家叫我大超,这位是马智,这位是杨风。"大超介绍了一下三人。
于荆炎仔细地打量起眼前三人,大超身高大概175,体重看起来有150多斤,杨风身高比大超高一点,但身型小了一大圈,估计只有120斤,看起来只有十几岁。马智身高170左右,身型比杨风大一点,估计130斤左右。
杨风也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业余大神,身高165,差不多130斤,全身找不到一点赘肉,看起来精壮健硕,大腿上隆起的肌肉,似乎其中充沛的力量,要冲破骑行裤的包裹,看起来让人血脉膨胀。
杨风感到扑面而来的压力。
“比赛还有十分钟,女子运动员请到起点集合,进行检录。”裁判员的声音响起。
女车手们身穿紧身骑行服,英姿飒爽,笑如银铃,莺声燕语。不少男选手与观众都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
杨风和大超等几位却在赛道外的道路上来回骑行,进行热身。
“要是跟不住于荊炎,就不要硬跟,按照自己的节奏骑。”大超对杨风说。这是杨风第一次比赛,大超害怕杨风经验不足。
……
很快男子组的开始到起点集合检录。
杨风第一次参加比赛,心里没有想太多。
随着发令器响起,比赛开始。
于荆炎起步很快,大超紧随其后,然后是杨风和马智。前五百米,四个人拉起了火车,五百米一过,领骑的于荆炎提高一点速度,大超就和马智被拉了20多米。
前面只剩下于荆炎和杨风。于荆炎不时回头看,原以为前面1公里平路大超能跟上的,现在只有最年轻的杨风。
"1公里平路之后,是七八百米的上坡,原打算到上坡发动进攻,现在是体重轻的杨风跟了上来,必须在平路进行拉扯,消耗他的体力。"于荆炎比赛经验丰富,适时的改变策略。
杨风紧帖着前面的后轮,发现前面速度开始提升,赶紧的跟着发力,只有与前面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才能降低风阻。于荊炎显然想通过突然发力,甩掉杨风。
在上坡之前,于荊炎拉了杨风十多米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