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选择
周一,下午的体育课,少有的没有被占用。
"立正。"
"稍息。"
"立正,报数。"
"1,2,3......"
抬头看向前方,单芹芹穿着紧身运动服,说话间,马尾一跳一跳的,很是好看,精致的五官雪白的皮肤让人根本想不到她是一个体育老师。倒是她那完美的身材和肌肉线条,看起来像是长期进行体育运动的。
"集体绕操场慢跑两圈,然后自由活动。"重点班的体育课基本都是这样。自由活动意味着学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加上有美女老师,不少同学觉得上体育课是整个高中生涯最美好的事情。
"下课前要集合点名,解散,杨风留下。"老师看向杨风。
杨风大概也能猜到老师为什么叫他留下,其他同学只能带着疑问去跑圈了。全班男同学一边走一边充满敌意又满眼羡慕的看向杨风。
"你的3000米成绩为9分05秒,打破了学校记录,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成绩。"单芹芹笑眯眯的对杨风说:"你的学习成绩很好,月考基本在年级50名左右,这个排名进985高校不成问题。"
"我传达市体育局的意思,你可以直接进市田径队。当然前提要经过你本人和家里的同意。"单老师开门见山的说。
杨风原以为是叫他转为体育生。高中体育生有两条出路,一是体育专项成绩达到市或省的标准,成业专业运动员,二是参加高考,成为体育方向的高考生。
"以你的资质和年龄优势,进行科学专业的训练,进省队不是问题。"单老师接着说。
"初中的时候,我就做过同样的选择,那时候选了文化生。"杨风说
"是不是家里不同意?现在体育商业化蓬勃发展,能出成绩比上什么大学都好,运动员退役后的路也宽了很多。"参加高考的路更宽一些,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的话,家长一般都不太愿意孩子练体育。运动员出成绩太难了,很多项目只有全国冠军才能被人记住,并且运动员的体育生涯短暂,身体练伤练残,精神与社会脱节,退役后就业面窄,就是吃青春饭的。新闻都有某某冠军退役后摆摊的报道,吓到了不少家长。
"市里有自行车队么?"杨风忽然问道。
"市里没有,省里倒有自行车专业队,队员大多是长跑运动员转的。"单老师答道。
"我选择学习文化生。"杨风基本没有思考就回绝了,似乎早已做了决定。这是他提前与父亲沟通商量过的结果。其实是他本人的意思,父亲只是参与分析了其中利弊。
单芹芹没有想到杨风这么快自己就做了决定,一般不是要回去跟家人商量考虑几天的么。
"为什么?你几乎可以进省队,考大学的体育特向生很容易,体育成绩上你现在就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了,估计以后一级没有问题,退役以后可以当老师,教练,或者进地方的体育局当公务员。"单芹芹分析。
杨风回答:"现代社会是人类发展最快的时期,科技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有的人只能享受科技,从小我的梦想就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等我老去的时候,可以自豪的说祖国的建设有自己的参与。"
听着眼前稚嫩的少年发出的声音,单芹芹默默的想了一下,似乎有所触动,她就是省田径队退下来的,也是省师范大学的学生,因伤退役成了体育老师,老师工作轻松,收入稳定,假期多,但她知道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谁不想在这大时代里发光发热呢。而她也在学习,想继续考研究生。
"能进省自行车队,也不去么?"单老师依然作最后的劝说。
"骑自行车只是爱好,我从来没有想过成为自行车运动员。"杨风略一思考,回答道。
"人各有志,我尊重你的决定。"单芹芹没有继续劝说,但略显失望,"你自由活动吧,下课前要集中点名。"
"谢谢老师。"
关于重点高中要停止招收体育生,孔组长的意思是培养几位体育成绩好而文化成绩也可以的学生出来,或许教育局会考虑改变主意,但大势所趋不会改变的。
杨风家离学校大概10公里,放学回家,照例的骑车,今天骑起来很慢,不像往时那么快。杨风心里还想着单老师的话,自己的决定真的正确吗?体育不一定出成绩,科研一定会出成绩吗?"可能最后只是成为朝八晚六的普通上班族吧。"杨风一边自言自语,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过完一生。
骑自行车是杨风的爱好,杨风却有自己的想法,以学习为主,争取考上排名高的大学,自行车方面先参加一些业余比赛。
杨风的选择让他走上了一条从业余自行车手成为职业自行车运动员的路。
8点多写完作业,杨风打开室内骑行台。"今天的计划是骑行心率有氧二区。"杨风的骑行台是几百元的普通骑行台,没有功率数据,只能按照心率区间训练。
"如果下个月的比赛,获得第一名,奖金加上我攒的钱就够买一台功率骑行台了。"杨风心里盘算着,看着自己寒碜的骑行台极不顺眼。
杨风想起大超跟他说过,自行车是烧钱的运动,当你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会追求更高级的设备和器材。杨风看着架在骑行台上的铝架山地车和旁边的入门级公路车,还有那骑起来声音巨响的骑行台,心想大超说的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