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与超哥比爬坡
第二天周日
吃完早饭,看书1小时后,杨风换上骑行服,戴上头盔,推车出门。前往离家几公里远的一个路段,这段路有一个小短坡,机动车少路况好,适合短时的爬坡训练。
到地方后发现大超和几位骑友已经训练一会了,汗流夹背的。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这个地方进行训练。
大超今年二十八岁,身高175cm,体重75公斤,是团练队的队长,去年本地比赛第二名。
大超从坡上溜下来调头,和杨风并排骑行。"小风来,咱们冲一次坡,看谁快。"大超看起来状态很好,约战杨风。
体重对爬坡速度的影响很大,杨风的身高比大超高几厘米,却轻了10公斤。自行车爬坡主要克服自身体重的重力,大超相当于杨风背了20斤的负重。
短坡不到400米,平均坡度4%,这种不是很陡的短坡可以用爆发力和肌肉力量来弥补体重大的劣势。
"你还有力气吗?"杨风看到大超满头大汗笑着问道。
"没问题,现在状态正好。"
"好的,超哥,前面的路灯杆开始。"杨风看向大超说,前面几十米有一条路灯杆刚好可以作为记时起点。
"好。"大超喊道,似乎十分兴奋。
两个人并排骑行,做好加速的准备。
"开始,冲。"
到路灯杆位置,大超大喝一声。大超腿部肌肉量大,腿部猛一踩踏,几米距离已经上升到颠锋速度。大超用的是低踏频,想用自己的高力量爆发甩开杨风。
大超全力输出了十几米,瞄了一下,杨风速度并不慢,只落后半个轮子,而且感觉杨风还在加速,很快就要与自己并驾齐驱了。
大概三十米的时候,大超眼看着杨风的车子慢慢的超过去。五十多米,杨风的车子已经完全超越,跑在了前面。
"我跟着你后面,到最后冲刺再找机会....."大超认为他是力量冲刺型车手,只要能帖住,到最后的冲刺阶段肯定不输杨风。冲刺起步已经让大超的心脏激烈的跳动起来,这时大超咬紧牙关,摒弃所有了想法,此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跟着杨风后面。杨风在前面破风,大超跟风会节省很大的体力。
跟了一百多米,大超已经大口的喘气,汗珠像雨水般从头上滴了下来,看了一眼码表上的心率数据。"心率太高了,顶不了多久。"大超心里苦笑了一下,却没有放弃,继续顶着全力蹬着脚踏。
250米,大超的大腿开始沉重,身体乳酸沉积,速度开始慢了下来。杨风的速度却有增无减,保持着稳定的力量输出。
"这小子,速度越来越快了。"大超心里道。眼看着杨风要渐渐远去,大超有自己的骄傲,脚上并没有放松,加力蹬了起来,却绝望的发现,与杨风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300米一过,大超已经被拉了十几米。大超感觉胃开始疼了起来,这是心脏受不了的信号,只能降低踩踏力量,眼睁睁的看着杨风领先40多米,率先冲过坡顶。
大超冲过了终点,大口喘气,拿起水壸咕噜咕噜喝了起来。心里想这小子又有进步了,想不到这种考验力量无氧能力的小短坡,自己的差距也会这么大。去年比赛大超不到1秒的差距输给了马智,一年来自己拼命苦练,希望一雪前耻。谁知几个月前冒出来一个杨风,速度完全压住了自己。
大超每天进行训练的目的就是想拿一次本地比赛的第一名,杨风的出现让大超断了拿第一的想法。老对手马智两个月前买了室内骑行台,训练效率高,每晚自己进行室内训练,不知道现在水平怎么样。大超的目标换成了战胜老对手马智。
"我1分钟09秒。"杨风已经补了两口水,看到大超溜车靠近。自行车上的码表可以记录一些骑行数据。
"1分25秒。"大超看了一下他的码表。"我被你拉爆了,你可以跟巿里的大佬拼一下了。"大超接着说。
"县里有比赛,你知道了吗?"大超接着问。
"昨天老江跟我说了。"杨风答道。
"下周末我们一起去试赛道。"大超知道杨风是学生,周末才有空。
"好的。"杨风一口答应了下来。熟悉赛道可以制定更精准的训练计划,比赛的时候也能更好的分配体力。
与大超的比赛杨风几乎用尽了全力,杨风也想知道自己能跑多少时间,以便制定接下来的训练强度。
和杨风比完,大超他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训练任务,就回去了。杨风也继续原定的训练计划,即冲坡间歇训练。
加速冲坡,折返,加速冲坡,折返......
一遍又一遍,重复再重复。
看似重复的动作,杨风却没有感到枯燥,因为要对抗氧气的不足和腿部沉积的乳酸。每一组都让杨风咬牙才能坚持下来,挑战着自己的极限。杨风认为,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训练计划,是竞技类体育取得进步必须坚守的基本品质。
在别人眼里杨风是有骑车天赋的,但杨风深知世界上比他有更高天赋的大有人在,天赋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努力程度才是自己可以把控的。再说,他的水平还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任何健康的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达到杨风目前的水平。
"不要辜负青春好时光,奋斗吧,少年。"杨风为自己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