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试射火枪
?西安大汉王府,没有过多华丽的装潢,除了屋顶上翘起的飞檐,矗立在门外的两尊石狮子,与普通的大宅院别无二致。
??厅堂中,袁承志依旧是静静地站立在那巨幅军事地图前,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其上的每一个位置,即便是一座低矮的山川,一条狭窄的河流,他都未曾放过。
??但凡行军打仗,就必须要得对地形地势,山川河流有足够详尽的了解,如果不是要留在这西安府中主持大局的话,他真的想策马外出,亲自到外边去勘测战斗场周边的地形地貌。
??汉王,这王府也太过简陋了吧,比普通的大户人家还寒酸,这里边仅有的一些值钱的字画都让你拿去拍卖换成银子赈济灾民去了,搞得现在还不如民间的一些大户人家看起来气派。”看着洁白如雪,却空空如也的四壁,洪胜海不禁有些纳闷地道。
??那华丽的装潢,气派的琼楼玉宇有意思吗?那北京城的故宫可够气派华丽威严?那崇祯皇帝,还有之前的闯王,不照样是丢了江山,如今山河破碎,刀兵四起,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如果我们还如前明的朱家皇族,贪官污吏那般搜刮民脂民膏装饰自己的门面的话,我们离亡国也不远了。”袁承志一字一句地说着,目光渐渐地变得严肃。
??说正事吧,现在孙叔叔他们怎么样了?太原府战事如何?”
??清军连续攻城数日,都未取得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就在昨天晚上,你的铁丝线,加上孙将军训练出的长枪阵,毙死毙伤满洲精骑一千余人,吴三桂所部绿营汉兵也阵亡千余,何教主率领五毒教众成功突袭了清军的营帐,焚毁清军半数以上的粮草,用毒蛇咬死清军士卒近千人。”
??好样的,孙叔叔果然是个将才,惕守也不负我所托,此战虽未能将攻城的清军彻底击溃,但也令他们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难以发起较大规模的攻势,只是可惜未能取了吴三桂那个狗汉奸的性命!”袁承志先是欣慰地笑了笑,但一丝愤怒与不甘却又在最后不由自主地爬上眉梢。
?受了那个后世兵王灵魂的影响,他对于那些剃发易服,通敌卖国的狗汉奸之愤恨更胜于真正的侵略者。
??孙将军这次是胜了,但有一半的因素却是因为清兵的傲慢和轻敌,我们只是胜在出其不意,那么一万人对于兵强马壮的清廷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他们光是正儿八经的满洲八旗就有五万多人,加上汉蒙八旗,还有前明降投降的绿营兵,共三十多万人,我军虽然号称四十万,但多是步兵,在野战中难以和集团冲锋的骑兵硬撼,其中不少还是当年闯王在攻城略地的途中掳掠的流民壮丁,战斗力参差不齐,更为严重的是,不少人在进京之后就随闯王,刘宗敏,牛金星等腐化堕落,现在可以说是能打仗的不多,能吃能喝能耍大钱的倒是不少。“程青竹撑着青竹杖,不紧不慢地走了进来,沉声道。
?你所说的,我自然清楚,所以我已经从军中挑出了一些善于带兵练兵之人,分别到各处驻地照我的方法训练军队,严明军纪,平阳、怀庆等地的防务也已加强,所有的城墙都已得到了加固,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清廷很亏就会出兵攻打鄣德府和卫辉府,尔后再占领怀庆,将黄河以北之地尽数占领,同时切断太原府守军难退的去路,孙叔叔和陈永福他们势必成为孤军,不知道鄣德府党守素,还有高一功的军士操练得如何了。”说到这里,袁承志的目光不由得凝重了许多。
?因为,在原来的历史上,清军豫亲王多铎大概就是在这个时间点率领镶白旗精骑二万,蒙古八旗三万,绿营兵两万共计七万人取鄣德,破卫辉,进而围攻怀庆府,若是党守素和高一功的士兵练出了他预想中的战斗力,再凭借着高而坚固的城墙,倒是可以抵挡一阵,就怕练兵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清军又提前将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红衣大炮调拨到前线。
?汉王,你既然如此挂念黄河以北的安危,不若就将我派到卫辉,或者彰德去,反正我在这里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前去协助党守素将军守城。“洪胜海嘟囔着道。
?你哪都不用去,你另有他用。”袁承志干净利落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汉王!汉王!“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一阵激动的喊声,一个四十多岁,头顶上用黑色丝绳绑出一个发髻,身上穿着一袭黑色长衫,下巴上留着一小撮山羊胡的中年人三步并在两步地跑了进来,激动地喊道。
?宋军师,什么事情,瞧你激动成那样。”袁承志淡淡一笑,有些不解地问。
?当然是天大的好事,汉王之前要求我们研发的火枪,现在已经成型了,这些日子以来,城里的工匠一共打造了一千五百多支,刚才士兵进行了试射,总共有一千支是能够正常使用的,射程和精度也比明军当年那些火铳和三眼神铳强上许多。“宋献策一脸欣喜地道。
?宋军师,你所言当真?”袁承志也是剑眉上扬,眼眸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激动。
?那可是到了1730年,才由英国的天才枪匠褐贝斯研发出来的褐贝斯遂发枪,子弹在飞行四百步之后仍旧有着强横的杀伤力,如果在战场上突然投入使用的话,绝对能对高速冲锋的满洲骑兵造成出其不意的打击。
?走!马上带我到校场,我要亲自试射这些新出炉的火枪。“袁承志眼眸中瞬间散发出热切的光芒。
?汉王,这不太好吧,如今你乃万金之躯,这火枪的性能还有些参差不齐,万一你这扳机扣下去,火药在枪膛中散不开炸膛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宋献策不免有些担忧地道。
?是啊!你现在可是汉王了,不是江湖上的七省盟主了,万一有个什么闪失的话,那对于整个大汉来说,都是引发地震的事。“程青竹也是满怀关切地道。
?不就是当了汉王吗?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娇贵了?我试射危险,难道那些正在校场上进行实弹试射的士兵就不危险了?况且,我也想试试手,看看我的枪法究竟退步了没有。”袁承志不悦地道,目光中却是流露出了一抹跃跃欲试的兴奋。
?什么?枪法退步没有?汉王唱的这是哪一出啊?汉王的确是身怀绝世武功,但除了那次和西洋人的接触之外,倒是从来没有碰过洋枪啊。即便事那次,汉王也没有开枪打过一发子弹,怎么会突然说要看看枪法退步了没有,难道汉王很早之前开过枪?“洪胜海、程青竹,宋献策皆面面相觑。
?袁承志却是笑而不语,他体内的另一个灵魂不仅是四百年后的特战兵王,还是狙击手中的精英。
?在距离校场约莫还有二百余米的时候,三人就听到了一阵乒乒乓乓的响声,还有不少袅袅升起的烟雾。
?看到这一幕,袁承志不由得轻轻皱了皱眉,原因无他,因为这种枪在射击之后会从枪管中冒出大量的硝烟,不但影响到射手的视界,还会在潜伏中暴露目标,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这个年代造出如此多跨时代一百余年的遂发枪还不炸膛,已经是上苍给了他很大的面子了。
?见过汉王!”
?见到袁承志一行人走过来,正在进行实弹试射的汉军士兵立即持枪立正站好,在一个黑甲青年的指挥下齐齐行举枪礼(袁承志仿照后世的举枪礼设置的。),动作干净利落,整齐划一,一气呵成。
?吕少田,这枪的性能如何了?“袁承志问。
?回汉王的话,这些枪都是按照汉王的要求所打造的,子弹出膛之后,能击穿四百步外一块厚两寸的铁板,只是精度稍差,射击后产生的浓浓硝烟也容易影响射手的射界,还有就是,后坐力极大,如果不把枪托稳稳得抵在肩窝上的话,子弹很容易上跳。”吕少田不卑不亢地答道,目光沉稳深邃,宠辱不惊。
?很好。“袁承志轻轻点了点头,然后从近旁的一名士兵接过一杆遂发枪,熟练地取出纸壳弹咬破,将火药尽数倒入枪管之中,然后取下通条不紧不慢地将火药捣实,然后将枪托稳稳地抵在肩窝上,目光通过缺口、准星很快锁定了一百米外胸环靶上的红点。
?下一秒,如他前世狙击敌人那般,深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扣动了扳机。
?砰!一声沉闷的枪声响起,铅弹在火药推力的作用下旋转着飞出,枪托也随之向后移动,狠狠地撞在了袁承志的肩窝上,而百米开外的胸环靶的靶心上也立时出现了一个窟窿。
?汉王万岁!汉王威武!”看到汉王出手如电,一枪命中靶心,一众汉军士兵立即群情振奋,激动地叫唤了起来。
?袁承志没有说话,目光依旧是波澜不惊,只是轻轻抬起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
?这后坐力是大了点,你看看能否加以改进,如果可以的话,在枪上安装能够调整距离和瞄准的标尺,便于将士们瞄准目标。“
?诺!”吕少田铿锵有力地答道。
?你在火器锻造方面很有独到的见解,很多我画在图上的东西,你只是略微看看就会了,你以前是否对这一块有过系统的研究?“袁承志目光惬意地看着他,饶有兴趣地问。
?东郊先生毕懋康曾是在下的恩师,家师在世之时,曾为崇祯皇帝研发过武钢车,神飞炮等火器,明军中的火铳、鸟铳大多也是出自家师之手,奈何明廷中的文人和士大夫轻视恪物之学,对家师多有排挤,再之家师性情耿直,不愿以宦官佞臣同流合污,眼见朝廷纲纪败坏,便在崇祯十四年愤然辞官,于今年年初在家乡瓮县郁郁而终。”说到这里,吕少田不由黯然伤神。
?毕老先生精心尽力效力于大明王朝,曾官至兵部右侍郎,而你,作为他的得意弟子,竟效力于我大汉,大明王朝的敌人,你就不怕你的老师泉下有知,斥责你不忠不孝吗?“袁承志目光森冷地看着他,若有所思地问。
?所谓忠者,乃是忠于天下之百姓也,非一家一姓之王者,唐太宗曾云,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是君上暴虐无道,视民为仇寇,民众自可揭竿而推倒之,换上一勤政爱民的贤君,崇祯帝虽勤于政务,但却生性多疑,优柔寡断,薄恩寡义,为了所谓的”中兴“,不顾一切地向贫苦民众征收重税,弄得民怨沸腾,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而那些朱姓皇族,却依旧在不亦乐乎地强占民财,搜刮民脂民膏,故京城被攻陷,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乃咎由自取,如今的南明更是偏安一隅,君臣皆陶醉于秦淮河畔的花船美女,靡靡之音,其萎靡不振比之当年的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唯有汉王你,严于律己,胸怀天下,故忠于你,才是忠于天下百姓,才不枉费了这个”忠“字。”吕少田字语铿锵,目光依旧是那么的朴实而深邃。
?好一个“忠”乃忠于天下百姓,不枉费我对你的一番信任。“袁承志爽朗地笑道,将手轻轻地搭在了吕少田的肩膀上。
?既今日起,我大汉火器总局成立,你为局长,负责督造天下火器,还有,从今往后,工匠不再是贱籍,与读书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尊位,且我大汉境内,再无贱籍贱民之说。”
?那么,在下就叩谢汉王恩典了。“吕少田双手抱拳,腰杆依旧是挺得笔直,目光依旧是那么的宠辱不惊。
?废除所有贱籍,让工匠享有与读书人同等的尊位,这可是大事啊,这治国不同于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汉王是否该细细斟酌?”程青竹问。
?是啊,汉王,我华夏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言论,很多读书人自命不凡,高高在上,若是突然之间让那些下九流的工匠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一定会群起反抗,到了那时,我们大汉朝可能会失去文人和士大夫的支持,甚至会把他们拱手推给满清。“宋献策也是目光凝重地看着袁承志,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那些文人?士大夫?”袁承志忽然冷冷地笑了起来,那笑声中充满了鄙夷与不屑。
?他们真以为自己是国家的栋梁吗?真以为没了他们,这地球就不转了吗?除了自命清高,自以为是,他们还会什么?我甚至可以说,他们连魏忠贤之类的阉宦都不如,就拿那些以清流君子自居的东林党来说,他们所作所为有哪一点是真正为了国家的?为了一己之私,党同伐异,为了维护江南大商人,作坊主的利益,不惜集体忽悠崇祯帝,让崇祯帝停止收矿税和工商税,转而将沉重的赋税转嫁到遭到天灾波及,已食不果腹的农民身上,从而导致无数流民揭竿而起,咱们的闯王打进北京城,逼死崇祯帝,宋军师你也是曾经追随过闯王南征北战的老人,闯王在京城中的追赃助饷你也参与过吧?刘宗敏那副夹棍从明朝的文人和士大夫那里夹出了七千多万两银子,至少是大明一年财政收入的百倍,这么多的钱款他们是怎么得到的?就靠明朝文官那点微博的薪俸吗?一句话,那些文人士大夫想干就干,不想干的,直接把乌纱帽和官服给脱了,回家耕田,我大汉不需要这些贪赃枉法,不干实事的文人士大夫。“
?汉王所言未免有失偏颇,这明廷的官员中的确又不少贪赃枉法之徒,但纵观古今,也有不少文人士大夫高风亮节,克己奉公,勤政爱民,不管怎么说,读书人,文人士大夫都是支撑一个朝廷正常运转的中坚力量,汉王所推行的土地政策已经损害了不少士绅阶层的利益,若是再把文人和士大夫也得罪个透的话,那大汉的前途可真是岌岌可危了。”宋献策语重心长地道,看着袁承志的目光多了一丝敬畏,下颌处的山羊胡也随风轻轻飘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