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文言文阅读(3)
第29章文言文阅读(3)
5.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6.考查文言断句。
典例分析
(2008怀化)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1,辄2以水沃3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4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宋明臣言行录))
注: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3沃:浇。文中有“洗”之意。4重:兼有两种(事物)。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3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2录毕,走送之走: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
2.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的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这是一道典型的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第1题考查对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古今词语异义的理解和运用,做好这样的试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并不是什么棘手的问题。第2题属古文今译的试题,它和《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如出一辙,关键是要把握好“先”和“后”两个词语的意义。第3题重点考查对文章整体意境的理解,即家贫和刻苦,掌握了这两重意境,较易做好这样的试题。
答案:1.1假:借2走:跑3谪:降职远调4妻子:妻子和儿女。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3.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中考预演
一、根据要求做好以下试题。
1.《与朱元思书》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形容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三峡》一文中,间接表现相似特点的句子则是:2.《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4.残酷的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我们坚信,像陶渊明笔下所描写的“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的美好家园必将重现在美丽的天府之国。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下面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岳阳楼记》——范仲淹
b.作奸犯科——《出师表》——诸葛亮
c.醉翁之意不在酒——《桃花源记》——陶渊明
d.温故知新——《论语》——儒家经典
8.判断正误。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情景交融的句子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官后心情的悲凉。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意思是:其中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的声音,火中燃烧的物体的爆炸声,风呼呼地刮着的声音,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
(3)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尊为“亚圣”。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可看出他对民心向背的重视。
9.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二、文言文阅读
1.(2008毕节)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下面题目。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闻寡人之耳者2时时而间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2.(2008百色)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题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委而去之(委:)(去:)2亲戚畔之(畔:)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