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罗斯福》(8) -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军事家大全集 - 佚名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八章《罗斯福》(8)

战争领袖

没有人仅凭闭目、不看社会现实就能割断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他必须敏感,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必须有勇气与能力去面对新的事实,解决新问题。——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当选第三任美国总统后,他在自己的胜利鼓舞下,允许英国无限制地利用美国的工业资源。

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用一个朴素的比喻透露了租借的大概轮廓。他说:假如我邻居的房子着火,我有一根浇花用的四五百英尺长的软管。如果他能用我的软管接在他家的消防栓上,我可能帮助他把火扑灭。

现在我该怎么做呢?在他借软管之前我不说:“邻居,我花15美元买的这根浇花用的软管出租给你,你得付给我15美元。”不,我们进行的交易是什么?我不要15美元,我希望在火灾扑灭之后,收回我的软管。

1941年1月6日,在对租借法案建议进行最后润色的时候,罗斯福出席了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他宣称,美国不会由于轴心国叫嚣,说我们向盟国提供援助,违反了国际法,是战争行动,而不敢提供援助。

罗斯福认为,提供援助并不是战争行动,即使独裁者片面宣布这是战争行动也无用。当那些独裁者准备向我们发动战争时,他们不会等待我们采取战争行动。

他们并没有等待挪威、比利时或者荷兰采取战争行动。如果战胜那些独裁者,那就会出现一个建立在自由和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新世界。

四天以后,决定实行租借的法案提交到了国会。经过两个月的辩论,国会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法案,1941年3月11日,罗斯福总统将它签署为法律。

欣喜若狂的丘吉尔为租借法欢呼,说“这是任何国家历史上至为高尚的行为”。租借法中确定最初的拨款为70亿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实际向盟国提供了大约500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

租借法案的通过,使美国处于非交战状态,是美国积极干预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里程碑。

自从战争开始以来,由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指挥的几艘军舰一直在大西洋500公里以外的海域巡逻,以防破坏西半球的中立。

4月10日,总统宣布将从太平洋抽调军舰加强大西洋舰队,巡逻区将延伸到大西洋的中点。丹麦拥有的格陵兰岛立即被置于美国保护之下。

7月7日,美国将一个旅的海军陆战队派遣到冰岛,替换占领该岛已有一年之久的英国部队。这些步骤被称为西半球的自卫措施。

美国舰只没有授权袭击德国潜艇和水面进攻舰只,但是可以通过电台把敌舰位置通知英国船队。当然,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防止英国舰只抄收这些讯号和袭击德国潜艇。

1941年整个夏天,罗斯福总统在派遣舰队问题上一直曲折地前进。5月27日,罗斯福宣布“全国处于无限期的紧急状态”时,向美国人民公布了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数目。这样,美国船队就能把货物直接运送到英国港口。

9月4日,美国海军驱逐舰“格利尔号”正在向冰岛运送邮件的途中,一架英国轰炸机向它发报说,在它前面大约16公里的地方发现一艘德国潜艇。美国军舰没有授权袭击德国潜艇,而是对潜艇进行跟踪,广播潜艇的位置,以便通知英国的飞机和军舰。

“格利尔号”赶到了现场,进行搜索,它的探测器紧紧盯住了目标。德国潜艇艇长被跟踪三个小时之后,显然他对捉迷藏的游戏感到厌烦了,于是向这艘跟踪的兵舰发射了一颗鱼雷,但是没有命中。

美国驱逐舰发射了一连串深水炸弹,接着发现了一颗鱼雷向它射来,它躲开了,结果德国潜艇也不见了。

罗斯福以“格利尔号”事件为借口,宣布了他派遣舰只护航的新政策。美军驱逐舰同英国飞机互相配合,跟踪德国潜艇是有危险的,而德国潜艇艇长也不能断定他的对手的国籍,罗斯福认为首先开火的是发射鱼雷的潜艇而不是跟踪潜艇的军舰。

9月6日晚,罗斯福住在海特公园的将近87岁的母亲去世了。第五天,他就衣袖上戴着黑纱向全国发表讲话。

罗斯福在讲话中把“格利尔号”事件说成是“海盗行径,从法律上和道义上来说都是这样”,并强调指出,任何暴力行动都不会吓倒美国放弃在公海上航行的权利。

“我们过去不想同德国交火”,罗斯福接着说,“现在我们也不想同德国交火。”但是,“不管需要采取什么行动,不管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要保持合法的商业运输畅通无阻。当你看见一条响尾蛇准备咬人的时候,你不会等他咬人后才打死它。这些纳粹潜艇和袭击者都是大西洋上的响尾蛇!”

毋庸置疑,他的“响尾蛇”用意乃在于鼓动美国人民拥护他向美国海军发布的“一见到鱼雷就开火”的命令。

在“格利尔号”事件之后不宣而战的海战中,又有两艘美国驱逐舰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刚过一个月,“克尔纳号”军舰在执行护航任务时被一颗鱼雷击伤,11名海员死亡。

11月4日,有四个烟囱的“卢本·詹姆斯号”成为美国海军被德国潜艇击沉的第一艘军舰。它在冰岛西面大约1000公里的地方被德国鱼雷击沉,造成115人死亡。

大西洋的局势已经达到一触即发的阶段,公开战争迟早会爆发,除非德国甘愿放弃大西洋战役,否则德国就不能允许美国船只顺利地向英吉利提供补给品。

罗斯福为使全国团结一致支持他的领导,施展手法,引诱他的对手先开第一枪。但是,正当美国准备在大西洋作战的时候,日本飞机偷袭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

据统计,美国损失265架飞机,绝大部分是整齐地排列在地面上时被炸毁的。美国总共死亡2403人,1178人受伤。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军事史上最为严重的惨案。

“战争警报”传到白宫,立即引起巨大震动。罗斯福弄清珍珠港遭难的确实消息后,表面上虽显得镇静自若,但内心却是满腔怒火。

每当听到从夏威夷来的新消息,他都严肃地摇摇头。

罗斯福想采取援救行动,他同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讨论了军队的部署问题,指示国务卿赫尔随时向拉美国家介绍情况,使它们准备就绪,并命令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海军部长诺克斯在所有的国防工厂和关键设施布置警戒。然而,总统不允许在白宫周围由军人站岗,因为白宫已经吸引了焦虑的美国人,他们聚集在栅栏外面,寻求新的保证和指导。

第二天上午,罗斯福身披蓝色海军斗篷,在他儿子搀扶下坚定走向众议院讲台时,台下响起一阵又一阵雷鸣般掌声。

罗斯福一手扶着讲台,一手打开笔记本。在全国各地,美国人都聚集在收音机前,倾听人们熟悉的声音。罗斯福非常郑重地宣布:昨天,1941年12月7日,这是臭名昭著的日子,美国受到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突然袭击。

美国和那个国家原本处于和平状态,并应日本的请求仍在和日本政府与天皇对话,期望维护太平洋的和平!这次袭击使美国海军和陆军遭受到严重损失。

许多美国人丧生!既然日本在12月7日星期日卑鄙地发动袭击,我请求美国国会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总统的演说历时六分多钟。讲话结束后,他抬起头,微笑着向人民挥手致意。他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这个简单的演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于1917年要求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分量重得多,影响深远得多。参议院以82票对零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罗斯福的宣战要求。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2月8日,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9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四年之后才正式对日本宣战,10日又对德国宣战。接着对日本宣战的还有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美国的参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最后的阵营结构。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在珍珠港事变两天以后的星期二晚上,罗斯福向全国人民发表了《我们将打赢这场战争,我们还将赢得战后的和平》的广播讲话。总统在这篇“炉边谈话”中,针对美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着重说明了法西斯匪徒背信弃义、惯用偷袭的办法发动侵略战争。

他说,日本过去十年中在亚洲所走的道路,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欧洲和非洲所走的道路是极为相似的,他们都是在事先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对他们所要鲸吞的国家发动入侵。因此我们每个美国公民都要对他们保持警惕。

最使美国人和西方人感到震惊的是,日军在袭击珍珠港的同时,对东南亚展开了全面进攻,而且“旗开得胜”。

12月8日拂晓,山下奉文将军率领的日军在马来半岛靠近边境的东海岸三个地方同时登陆。进攻时,虽然海风剧烈,风浪高达六米,但进展异常顺利。到天黑时,哥打巴鲁机场已被日军占领。就在这一天,日军还对香港、关岛、菲律宾群岛、威克岛和中途岛等地展开了猛烈进攻。

在马尼拉,麦克阿瑟的远东航空大队遭到毁灭性的轰炸。巨大的“空中堡垒”一架接一架爆炸。机场上到处浓烟滚滚,所有的战斗机以及30架中型轰炸机和观测机都在燃烧。“空中堡垒”只剩下了三架,其余全部被毁。日本轰炸机全部安全返航,战斗机也仅仅损失了七架。这是美国军队遭受的类似珍珠港事件的第二次沉重打击。

至此,能用以阻止日本在东南亚迅速取胜的三股最强大的威慑力量,一天之内就被消灭了两股。这就是太平洋舰队和麦克阿瑟的空中力量。那第三股威慑力量是英国海军上将“大拇指汤姆”菲利普斯将军指挥的强大舰队。但时隔不久,3.5万吨的大型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也被日本鱼雷轰炸机击沉了。从此,东条英机更加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他命令海陆军尽快占领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主要岛屿。

为了尽快扭转败局,罗斯福在1942年1月6日的《国情咨文》中说:

我们进行这场战争不能抱着防御的态度。当我们把军事力量和资源充分动员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要向敌人进攻。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力所能及,我们就要打击他们,再打击他们。我们必须在远离我们海岸的地方把敌人挡住,因为我们的意图是把战争带给敌人,带到敌人的本土上去。

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还说:“柏林和东京的军国主义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是,被激怒而团结起来的全人类将结束这场战争”;“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粉碎军阀强加在被奴役人民头上的军国主义———解放被征服的国家———在全世界各地树立和保障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予匮乏的自由和免予恐惧的自由。我们不达到这些目标绝不罢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