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孙武》(9)
急流勇退
通过敌人不设防的地区进军,在敌人预料不到的时间敌,人预向料不到的地点攻击。——孙武
急流勇退离开政坛
回到吴都的阖闾大会群臣,准备对战争中的有功之臣进行奖励。
论破楚之功,首推孙武,并要加官晋爵,光耀门第。然而孙武却坚辞不就,并且提出了辞官还乡的请求。
孙武说:“臣本来就是一介平庸之士,承蒙大王的厚爱,一定要臣出仕,在无法推辞的情况下,只好勉强从命。十几年来,臣竭尽绵薄为大王效力,如今大王的霸业已成,声名显赫。各国诸侯,无不慑服,这都是大王您无与伦比的威德才形成的啊!臣也因此感到非常荣耀。”
说到这里,孙武看了一眼阖闾,可以感觉出他面有得意的神色。
孙武继续说:“无奈臣现在体弱多病,年事已高,处理政事,感觉力不从心,为此日夜焦虑,诚惶诚恐,恳求大王准臣辞官还乡,以终老天年。”
阖闾本来还以为孙武要继续对自己进行夸赞呢!谁知道竟然提出了辞官的请求,这大出他的意料之外,同时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惊讶,只有伍子胥比较理解孙武的内心想法,反应倒是比较平淡。
吴王阖闾说:“孙将军一直是孤王的左膀右臂,为我们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正是我们国家昌盛的时候,正需要将军这样的人才,帮助我们国家南征北战,成就更大的霸业,将军怎么能离去呢?”
吴王紧紧地盯着孙武,希望自己的劝说能够奏效,但见孙武没有留下的意思,就继续说:“我希望将军能够留下来,担任吴国的相国之位。将军要是执意辞官,寡人将十分痛心。将军先不要着急,还是先考虑一下再说吧!你也给寡人三天的考虑时间。”
孙武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答应三日后再说。论功封官的事情也只好暂停。孙武一回府,吴王马上派伍子胥亲往孙府,劝他打消这个念头。
孙武不改初衷地说:“您不知道,当初出仕并非我的本意,完全是大王恩宠和您的友情所致。弹指一挥间已经做了10多年官,有这么长的时间让我有研究、实习兵法的机会,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功劳是不敢当的。如今,我的健康和能力已经一天不如一天,我恳托您,替我在大王面前说明原委,完成我的夙愿,我将感激不尽。”
伍子胥说:“兄弟的想法,我非常能够理解。也很想让您得偿所愿,但是看大王的意思,您不一定能够走得了,不过暂时在你的府邸颐养天年还是应该可以的,我可以尽量和大王谈谈,你以后就可以不用上朝了,到需要你的时候,再派人来请您,兄弟看怎么样呢?”
孙武沉思了一会儿说:“好吧!看来这可能是现在最好的结果,还请兄弟好好和大王说说。”
伍子胥只得回去如实向阖闾汇报,阖闾也不好再勉强,同意了孙武的请求,不过阖闾同时提出,孙武平时不用上朝,也不用跟随打仗,但是在需要的时候,国君可以随时找孙武问计。
孙武答应了吴王阖闾的要求,开始在吴国都城自己的府邸中养老。吴王阖闾重新召开庆功大会,并且拜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一同执掌国政。把阊门改名叫破楚门。又在南部边界上垒起石墙,留个门叫士兵把守,以防御越国的进攻,称为石门关。
越国的大夫范蠡也在浙江口上修筑城池,以抗拒吴国,称为固陵,意思是说这座城可以固守。
孙武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居家的日子,他对于兵法的研究渐渐地淡下来了,大部分时间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看书和处理家务。
当年出仕的时候,孙武只有几根白发,为官十几年,虽然也只有五十多岁,却已满头银丝了。
孙武对世俗的功名利禄之所以如此淡泊,是因为他对官场生涯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尔虞我诈、阿谀逢迎,嫉妒和憎恨、阴谋与权变,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稍有不慎就可能身败名裂,实在是太险恶了。
特别是阖闾登基为王和伐楚胜利后那种残忍、骄横、奢侈的作法,使他不寒而栗。急流勇退是最佳的选择,否则前景不可预料。
这时,吴王又准备开始了新的军事行动,吴楚大决战,吴国最终以少胜多、以近制远,兴师千里,打垮了强大的楚国,这使吴王阖闾争霸天下的野心日益膨胀。吴王阖闾把争霸的目标对准了北方的齐、晋两国。
吴王阖闾决定先拿齐国开刀。齐景公得到吴国伐齐的消息,惊恐不已,慑于压力,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爱女作为人质,远嫁吴国,阖闾才暂时停止了伐齐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孙武一直在家,完全没有参与。
后来,孙武的妻子去世了,孙武怀着悲痛的心情,埋葬了自己多年的妻子,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听说越王允常去世,他儿子勾践即王位,阖闾趁越国丧的时机,准备发兵伐越。
孙武皱起了眉头,喃喃地自言自语:“乘人之危可是最不仁义的做法,大王这样做上天绝不会助佑的,子胥为什么不阻止这次不义的战争行动呢?”
当时孙武真想去找伍子胥,让他说服阖闾停止这次军事行动,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但他转念一想,自己已经退出政界,还是不要再去参与了。
公元前495年,吴王阖闾终于召集了数万大军,向南开拔,新继位的越王勾践亲自带兵迎敌,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
结果阖闾被越国大将灵姑浮砍断脚趾,后来,伤口发炎,死在吴军后撤的路上。因太子波已死,阖闾死前把王位传给了夫差。夫差是个轻浮、傲慢而薄情的人,孙武开始为吴国和伍子胥的命运担心忧虑。
暗中帮助吴国称霸
吴王夫差继位后,发誓要报勾践杀父之仇,他一边为父亲守孝,一边开始着手作好攻打越国的一切准备。
夫差等到大孝三年期满,已经基本做好了大举伐越的准备,夫差和伍子胥等人多次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攻打越国的事情。
一次,吴王夫差对相国伍子胥说:“这次攻打越国,就要倚仗相国的力量了。”
伍子胥说:“为国效力,为大王尽忠,是做臣子的职责,微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大王。”
“那关于这次出征,相国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这时伍子胥想到了孙武,就建议说:“攻打越国,必须得请孙武出山,大王如果只想取得一两次战役的胜利,也许有为臣就已经够了,如果大王想灭掉越国,那必须得借助孙武的力量。”
吴王夫差说:“那好吧!还请相国出面邀请。”
第二天,伍子胥专门到孙府来拜会孙武。寒暄过后,子胥说出了来意。
“孙先生,”伍子胥真诚地说,“想当初,我们一同辅佐前王,把吴国建设到了今天这样的成就,如果前功尽弃,不但百姓涂炭,您就忍心吗?大王夫差及其宠臣一心急于报仇雪恨,却又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啊!”
孙武感叹于伍子胥这样一个聪明人,却又终日摆脱不了名利权势之争,反而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于是委婉地说:“我是个过时的人物了,好比四季所穿的衣服,春有春装,夏有夏装,如果夏天却穿皮裘,不是太荒谬了吗?”
孙武一边说,一边看了看伍子胥,希望他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我只希望把世事忘得一干二净,也希望世人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聪明的人不但要合乎时宜,还要尽量把个人和世界接触的范围缩小。”
孙武继续说。
孙武所说的是真心话,同时也在暗示子胥,要他隐退林泉,终享天年。
然而伍子胥一门心思要动员孙武出山,并不理会他的这些话,只是一个劲劝说他为国效力。
孙武已经看出子胥态度的坚决了,强行拒绝似乎于公于私都不太好,于是建议说:“再度出仕可能性不大了。不过,既然您专程来家里找我,我就贡献一点伐越的战策吧!好吗?”
子胥无奈,只得答应。孙武想了想,慢慢地说:“夫差为了征越而锐意练兵,越王勾践肯定会有所防备。勾践年少气盛,又在三年前击败了吴军,一定心骄气傲,不以为意。”
孙武一边说,一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清茶。
“不过越国的大夫文种、将军范蠡却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他们又一定会阻止勾践轻举妄动而以固守为其策略。问题的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地激怒勾践,使文种、范蠡的约束失败。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孙武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