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以斯为鉴(二)
第408章以斯为鉴(二)闻听李尔讲解完得月楼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我开口问李尔:“李叔叔,看您如此熟知这里的一切,这苏州您常来吗?”
李二道:“初次,真的是初次,只不过是来之前做了一番查阅而已。”
我不由得对李尔更加敬佩和尊重。
“今晚上的宴请,我们能来吗?”孙先生抬头仰望这得月楼自言自语。
李尔提高了嗓门,大声说:“不请自来,还赶我们走不成?”
我紧接着说:“对,大不了叫爷爷付钱,谁让他当选优秀二指先生了呢?”
“哈,哈,哈。”我们仨肆无忌惮的当街,守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放声大笑。
李尔问:“还再吃点什么?”
我说我已经吃饱了。
孙先生说他没吃饱也不吃了。
李尔问:“为什么?你尽管吃,我请客,你怕啥?”
“嘿嘿。”我笑道,“李叔叔,他是留着肚子,晚上到得月楼来吃。”
李尔捂着嘴笑个不停。
吃过了,看过了,仨人商量回旅馆先休息,目的是等爷爷回来。
一路走着,我对李尔说:“李叔叔,刚才您知道不知道?我心里由衷的对您感到敬佩,要不是昨天晚上因秦明的事,弄得刘公灰头土脸,很是伤心,还有今天一早,所有黄会筹委会的二指先生在一起议论收徒弟这件事,我真想跟着您学学,我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李尔先生闻听我这么说,立刻感到高兴,“哦,春生知道自己知道的少,想学东西,不错,关于学习的事,姚爷不是替你考虑了吗?他没告诉你?”
我问道:“怎么为我考虑的?我不知道啊!”
“哦,等见了姚爷,你问他吧!”李尔想了片刻,问我,“他们这些二指先生聚在一起都议论了些什么?”
我把今天早上的对话内容复述了一遍,最后我问李尔:“这收徒弟的形式,现在很少见了,除了我知道的木匠师傅收徒,厂矿当中老工人带新工人,也算是收徒,还有其他的形式吗?”
李尔略微想了想,说:“你说的不错,春生,除了涉及一些传统手工艺,还多多少少的存在开门收徒教手艺之外,再有的,像以前跑江湖、耍把式、建立帮派门庭的收徒弟,如今都不复存在了,即便是有,也是凤毛麟角。”
正在剔牙的孙先生说了一种师徒形式,让李尔先生哭笑不得。
这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是:“小偷还是以收徒的形式来传承的。”
谈的兴奋之时,我们三个人已回到旅店,进到房间,等坐下后,聊天继续。
我又问李尔:“李叔叔,我听常爷说徒弟的种类有好多,像入门弟子,衣钵传人等等,看来很有讲究啊!”
李尔讲:封建社会的徒弟有四类之分,一曰“倾心徒”、二曰“忠义徒”、三曰“挛艺徒”、四曰“混麽徒”。
“倾心徒”是一等徒弟,跟师傅学艺永不背叛师傅和师门,不但能绝对忠诚到底而且还能终生守候,生养死葬,和亲生儿子一样;
“忠义徒”也是终身忠诚师傅,也永不背叛师门,在师傅危难之时也能尽忠尽义,需要时也能尽孝道,但不能终身守候;
“挛艺徒”只是为了学习师傅的本领技艺,所以在师傅面前表现很好,一旦得到了师傅的本领就离师而去,当师傅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再登师傅的门,在任何场合只要对自己没有利益,一般不会提及师傅,一旦发现需要师傅或者感到师傅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时,就会殷勤前往,是唯利是图的人,随时都有背叛的可能。
“混麽徒”是混世魔王,跟师傅学艺的目的就是为了名和利,是“有奶就是娘”的人,他不管师傅的本领如何,只要你今天有权有势,今天他不但拜你为师,还能认你做干爹,他看谁有利用价值马上就拜谁为师,见风使舵,拍马溜须,低三下四。因为会讨好领导和师傅,所以暂时很能取得人们的信任和好感,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其野心勃勃,关键时候为了自己得到利益,不但能断然背叛师傅,也敢弑杀师傅,此乃一大恶徒。
有道是“功夫不可妄传人,不与狂夫歹人为。君子得之能救世,枉传匪徒反害仁”。
古人把徒弟划分的如此细致,实乃经验教训的总结,特定的历史环境必须让人去思考。
师徒关系就是在筛选、淘汰中净化,相互择优,师傅挑选徒弟,徒弟也在选择理想的师傅。
师者言“非其人莫能学,非其人莫能教也”之感叹!又曰:“聪慧者多狡诈,忠厚者多愚钝”,可见如此复杂的人情世故所造成“学者比牛毛都稠,得道者比牛角都稀”的原因所在。
“李叔叔,我记得和爷爷在一起的黄公说‘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现在听您这么说,我现在理解了。”
李尔望着我,点头示意:“说来听听。”
“好师傅难遇到一个好徒弟好徒弟也难遇到一个好师傅,是不是这个意思?”
李尔点点头,继而说道:
中国人尊师爱徒的传统观念,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所决定,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就根深蒂固,像你刚才提到的“入门弟子”、“入室弟子”和“亲传弟子”之说,更有“衣钵传人”之说,其目的显然就是为了防范心存歹意之人,侵入本门,造成后患。
在过去一旦师徒关系成立,就要演化为“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亲情关系了,说明古人把师徒关系看的很重要,也说明尊师敬教的美德。针对目前日益淡化的人情世故,大力提倡这种亲情友善也不为过。
说到这里,李尔的话突然停住,暗地里用手指朝孙先生指了指,让我看。
只见孙先生独自坐在床边,低头不语,显然是走神了。
我悄悄地对李尔说:“叔叔,孙先生现在拜我爷爷为师了,咱们的话题对他触动太大。”
李尔明白,“哦,我说的呢,不过话说回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称不是?提到秦明,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谁?”我问道。
“申公豹,孙先生,想听吗?”李尔笑嘻嘻的,把嗓音提高,提醒道。
“想听,想听,申公豹是封神榜里的人物,我爱听。”孙先生的思绪这才回来,竖起耳朵听李尔讲申公豹此人。
说申公豹之前,我先说殷郊。
殷郊是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殷商纣王的太子。
殷郊在母亲姜皇后被杀后,遭到后母妲己的逼迫和纣王追捕,经过的广成子将其救往九仙山修道,艺成出师,奉广成子命,携“翻天印”等数宝下山。
却在半路遇申公豹,听说了其弟殷洪的死讯,这让他更加下定决心为弟报仇而倒戈,加入商朝攻打周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