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二)
第343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二)第二天一早,小芳早早起床,按王大哥所说的,上街买“招魂”需要的物品:一把香,一个团白线,一个鸡蛋,一斤米,一件自己昨天穿过还没洗的衣服。
东西买好之后,王大哥带着她来到城头镇,找到秦先生的家。
秦先生五六十岁,表情严肃,神情怪异,用深邃的目光看了一眼小芳,既没搭理小芳,也没问找他的原因,伸手接过小芳手上的东西。
接着就把小芳带来的那件衣服抖开,盖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土罐上,先用嘴吹了吹气,然后轻声念叨着什么。
不一会,秦先生把盖在土罐上的衣服拿开,认真的看了一会说道:“你见过‘死不好的人’,灵魂被那些人带到江边去了。”
“死不好的人?”小芳重复秦先生的话,不懂是什么意思。
秦先生将土罐递给小芳看。
肖潇也伸过头去看,其实什么可怕的东西也没有,只看见陶罐里盛满浑浊的淘米水,水上飘浮着薄薄米油外,除此之外,什么东西也没有。
秦先生也没做任何解释,接着又拿出小芳买去的白线,像佛门和尚念经一样念了一会后,拿出其中几根白线拴在了小芳手臂上,又拿出几根递给小芳,嘱咐小芳,让她带回去压在睡觉的枕头下。
然后告诉小芳回去之后,准备一只未开叫的小公鸡,和一些黄土泥巴,晚上去她家里做“招魂”仪式。
肖潇问秦先生:“先生,什么是未开叫的小公鸡?”
在一旁的王老板替秦先生回答说:“未开叫就是还没打过鸣。”
肖潇这才明白。
按照约好的时间,小芳把秦先生接到了自己家,肖潇也一同跟着来到小芳家。
秦先生先宰了小公鸡,煮之前,他用竹篾把小公鸡的双脚绑成跪姿,鸡头昂首向天,再用黄泥用水化开,活成泥团,捏出一些酷似人、牛、马、羊等家畜的泥像。
秦先生让我端过来火盆来,将捏好的泥像丢进炭火里,很快,泥像被烧的坚硬如石。
王老板在一旁询问秦先生:“先生,这些泥塑是用来干什么的?
秦先生神情严肃的解释说:“拿这些东西当祭品用。”
所有祭品就绪后,他点上香火,嘴里念叨着,让肖潇帮着拿上祭品,走出了小芳家。
秦先生一路直奔工地对面的十字路口,也就是出车祸的地方。
秦先生将祭品摆放到人行道上,然后点燃香火,紧接着,又是一阵念叨,好像是咒语。
做完之后,起身带着肖潇重新回到秦先生的家。
第二天,小芳去秦先生家取衣服,看到衣服上缀满了用白线拴成的米团。
说来也怪。
小芳先前的所有症状都消除了,又是生龙活虎。
肖潇像个小学究一样,一路上对我和爷爷说话的时候,态度极其认真。
“你研究出什么来了?”爷爷问道。
肖潇摇摇头,说:“别说是我,就连郭老也承认,关于招魂术,太陌生了,很多人以前从未接触过,以前听老人讲给谁叫魂,也只是好奇而已,从未做过研究。也不知是“招魂”仪式无意间起到了心理疏导作用?缓解了小芳的心理压力,还是秦先生的“招魂术”太厉害?把小芳的灵魂从那些屈死冤魂身边招了回来。”
爷爷点点头,赞许道:“小伙子,你很有自己的见解,不盲从,很好。”
爷爷的赞扬,让肖潇的脸上泛起羞涩。
“这方面的知识,我略知一二,你能否向你的导师引见一下?我们聊聊。”爷爷看着肖潇说。
“太好了,这位爷爷,您贵姓?郭老就缺这方面的知识,到处搜集素材,您随我一起去就行,我老师要知道您有这方面的知识,不知道会有多高兴呢!”
爷爷称免贵姓姚。
肖潇继续快言快语:“姚爷爷,您是不知道,我们几个同学,有的到乡下,有的到山区,找到一些神婆、神汉,也有像秦先生似的二指先生,但无论是谁?问其中的原因,一个个都不说,就拿我这次的考察报告,把过程都写下来了,可是原因终究是什么?玄机是什么?我们都不清楚。”
肖潇还沉浸在他的调查报告当中,二子掀起门帘问:“小大学生同学,这里就是你导师的家吗?”
肖潇跳下马车告诉我们,这院子就是郭老师的家。
就看眼前的这处院落,处在半山腰上,门前路面青石板铺就,白墙灰砖,虽说此刻是隆冬季节,但看探出墙外的桂花枝头,爬满墙头的蔷薇藤枝,就可以想象到春日里阵阵飘香的桂花,芬芳的蔷薇,繁花尽放,可惜现在看不到。
山上的空气纯净新鲜,这么一处质朴温暖的建筑,绿色的翠松掩映山路两侧,告辞错落,这景致,让人流连。
远山暮霭,如诗如画。
门口左侧一块石刻镶嵌着墙里,上面篆刻着“静庭别院”。
小院的门四敞大开,一进院落,满眼翠竹、假山,院子中央一方水池,池塘里的荷叶已干枯,水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客厅的门两侧,竖立着两棵不知道年代的古槐,虽说树叶已落尽,但古槐的躯干伟岸挺拔,显得院落更加清幽。
站在院子里,我想像着,如此清新静雅的别院,像是红楼梦里的某一座花园,这屋子的主人,对生活之美,会是怎样的追求?
肖潇轻敲客厅的门,问:“郭老在么?我是肖潇。”
一个声如洪钟的声音从客厅里传来,“肖潇啊,进来吧。”
客厅里简直就是书的海洋,书架上,桌子上,沙发上,椅子上到处是书,看见正在书堆里的老人想必就是郭导师了。
约莫七十开外的郭老,满头银发,一副金丝眼镜,下垂到鼻尖上,极其滑稽的是,郭老不是通过镜片看人,而是挑着眼神,掠过眼镜架,专注的打量随同他的学生一起进屋的爷爷。
肖潇忙先向爷爷介绍:“姚爷爷,这位就是我给您说的郭老,我们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过脸来看着爷爷说:“这位爷爷姓姚,刚才在路上我不小心撞到他们,见我行动不便,是姚爷爷要送我过来的,路上一聊,姚爷爷说对招魂方面有很多了解,这正是我们这次课题的相关内容。”
“哦,您好!姚先生,您怎么看招魂一说?”郭老手里持着几本书,站在原地,依旧不通过镜片,眼帘上挑,打量着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