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英魂闹戏台(一)
第341章英魂闹戏台(一)“姚爷,在家吗?”
大门外有人喊。
二子一听,说:“我爹来找我来了。”
门外进来的正是二子他爹——孙爷爷,爷爷迎出屋门,打趣道:“怎么?老孙头,怕我把二子丢了?”
“姚爷,他跟着您,我一万个放心,以前这臭小子什么时候着过家,我要不是因为干不动,才不来找他。”
“爹,家里有什么活?让您干不动?”二子赶快把话引开,要不老爹一天时间也埋怨不完他的不孝顺、不听话。
“唉,二十五六了也找不到个媳妇,愁死人。”孙爷爷继续抱怨。
“爹,到底什么活?”
“在棺材铺干了这么多年,也没看他往家拿回去多少钱?除了喝酒就是推牌九,正事不干。”看来孙爷爷抓着机会,一门心思要教育、教育二子。
二子站到他爹的面前,心急火燎地问:“爹,您找我到底干什么来着?”
“拉车炭。”孙爷爷不耐烦地大声回答,“眼看着就要过冬了,天说冷就冷,我来找二子,是让他到王三的家里拉上一车炭回家。提前早准备下,好过冬。”
“春生。”爷爷喊我,你帮你二子哥赶着马车去拉车炭,回来的时候买些酒菜,我要和老孙头好好喝上一杯。
二子忙对爷爷说““不用,姚爷爷,我把酒打回去,让我爹回家喝就行。”
“您不出门吧?姚爷,您要是不出门,我就和您弄一口,好长时间不和您喝了。”孙爷爷实实在在的说。
爷爷笑呵呵地说:“不出门了,走,到屋里先喝喝茶,等春生买回酒菜来,我们就一醉方休。”
看着两位老人进了屋,我问二子:“孙爷爷那么爱喝酒,你的酒量也可以,你喝过你爹了吧?”
二子望着他爹的背影,一脸惆怅的说:“我才不和他喝呢,见了面就训我,我躲还来不迭呢。”
我那话蹭二子说:“你是没和孙爷爷喝高兴,他要是喝高兴了,才不训你呢。”
“省省吧!”说着,就抬腿往大门外走。
我忙喊住他,问他怎么不牵上白龙马?
二子“呵呵”一笑,说:“咱去牵棺材铺的驴车去吧,一装炭,我怕把咱这辆车弄脏的。”
“嗯,你是心疼白龙马吧?”我笑道。
二子“呵呵”傻笑了两声。
等我和二子将驴车还回棺材铺,转悠着买了酒和菜,一回到家,就见伙房里有人忙活。
一听被油烟呛得咳嗽声,就知道是丫头。
丫头正为爷爷炒菜呢,一盘花生米和一盘辣椒鸡蛋已经炒好,辣椒把她呛得眼泪横流、痛苦不堪。
一进屋,堂屋的八仙桌上,爷爷和二子爹早就着生花生喝起来了,丫头是找我玩,看见俩老头扒着花生先喝起来,桌上没有下酒菜,便自告奋勇,下伙房炒辣椒鸡蛋。
俩老头一边喝一边聊天,爷爷正和二子爹说起八王爷唱戏的一段经历。
我把买来的菜交给丫头,让她放到盘子里端上桌来,我们一起围到桌子上来,听俩位老人讲故事。
爷爷由八王爷故事开头,说起农村戏台的热闹。
聊着聊着,二子问他爹:“爹,我记得小时候,看戏不都是在镇上老马家的祠堂里面吗?”
二子爹回答道:“是啊!这都是抗日胜利前的事了,那时姚爷还没到咱这,每逢唱大戏,都是在马氏祠堂里搭戏台子,到现在,里面的木戏楼子还好好的呢?”
二子又问:“我有件事至今不明白,现成的戏楼子,马家祠堂也开阔、亮堂,为啥不在里面唱了呢?现在每年一说唱戏,就在码头上现搭台,为什么?”
二子爹说:“至于为啥?好像是有一次唱戏,出了事,就再也不在马家祠堂唱了。”
“出了啥事?您给我们讲讲。”丫头迫不及待的想知道。
孙爷爷点上一袋旱烟,先敬了敬爷爷,爷爷摇头,孙爷爷猛抽了一口,吞云吐雾般满足享受之后,才说:“当年祠堂里的最后一场戏,是为戏台下马家娘俩唱的,当然,这娘俩已经躺在棺材里了,是两位英雄,是马氏宗族的骄傲。”
“为谁唱戏?英雄是谁?”爷爷问。
孙爷爷回答说:“棺材里躺着的是马羚娘俩。”
孙爷爷抽口烟,说句话,给爷爷介绍马羚娘是谁谁的媳妇,老伴怎么死的,自己一个人拉吧马羚有多么的不容易……
丫头“咳咳”两声,一把把孙爷爷的眼袋夺过来。
“呛得上啊,闺女?”孙爷爷看着丫头问。
“你赶快说吧!东一句,西一句的,抽什么烟呀?”二子知道丫头是佯装咳嗽,夺下烟袋,好听个痛快地故事。
还真是烟袋耽误工夫,一不抽烟了,孙爷爷讲故事真就顺畅了。
这故事原来是当年的八路军亲自授予马羚娘俩个为战斗英雄,说她娘俩为驻守在阳清镇的敢死队做出贡献,英勇牺牲。
她们是怎么牺牲的呢?
在当时,八路军告诉镇上的领导,说是军事机密,保密,并请当地政府厚葬马羚和她娘。
既然八路军说是英雄,那肯定错不了,为了体现厚葬,镇上决定为给英雄送行,搭台唱戏,祭奠英雄。
那天的那台戏,就是为这两位英雄献上的。
孙爷爷不清楚丫头有多着急,而他老人家却不慌不忙,虽然不抽烟了,可是却喝一口酒,夹一口菜,细嚼慢咽之后,这才开始详述起祠堂里的这最后一场戏。
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一个冬季,省城的一个戏班子被阳青镇悄悄地请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