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六) - 二指先生 - 笼中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二指先生 >

第346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六)

第346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六)我正仰视侃侃而谈的郭老,由衷的感到敬佩。

见我如痴如醉的摸样,郭老问我:“知道孔子这个人吗?小朋友?”

我点点头。

郭老说:

有一个线穿明珠的故事,说的就是孔子。

孔子在卫国求职碰了壁,只好到陈国碰碰运气,途中看到两个采桑女。

春日、绿树、少女、采桑,这本来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也是出土战国水陆攻战铜壶上常见的图案。

孔夫子看痴了,不禁止住了脚步,嘴里不禁发出“南枝窈窕北枝长”的赞叹。

“南枝窈窕北枝长”,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孔夫子明里在赞美桑树枝叶扶苏,暗地里在歌唱采桑女婀娜多姿。

两个姑娘知道孔夫子在说自己,心里很高兴,她们对孔子进行回应:“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并出了一则哑谜让孔子师徒猜,她们在桑树下堆了一大堆土,又在远处堆了三堆小土。

采桑女说孔夫子在陈绝粮本是调侃,也许是巧合,后来竟应验了。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孔子想去投靠楚国,陈蔡两国十分紧张,派军队对他师徒实施围困,为期达七天之久,孔子师徒不愿屈服。陈蔡联军无计可施,给他们送去一颗九曲明珠,说只要能用丝线穿过这颗珠子,就放他们一马,否则将无限期地围困下去。

孔子师徒拿着这颗珠子,研究了好久,始终无法穿过丝线。

这时孔子突然想到采桑女当初的预言,于是打发子贡和颜渊返回去找这两个少女。

子贡和颜渊回到偶遇采桑女的地方,不知道她们姓甚名谁,要找到她们很困难。子贡想到采桑女留下的那则哑谜,经过试猜,其中一个应叫杜三娘,经打听当地果然有杜三娘这个人。

他们到杜三娘家敲门,有人开门,丢出一句话:“杜三娘不在家。”

并送给他们一个西瓜,门又关上了。

子贡拿着西瓜,琢磨了一会儿,觉得其中有文章。他分析,送给他们西瓜,瓜子在西瓜里面,这意味着要找的人并没有出去,还在家里。

两人又去敲门,开门的正是那天见过的采桑女。

子贡和颜渊将自己的难题向姑娘们请教,采桑女相告,这其实很简单,将丝线上涂上蜜,然后找个蚂蚁,将丝线拴住蚂蚁,让蚂蚁去钻明珠的孔。如果蚂蚁不肯钻,就用烟子熏。

他们回来一试,难题果然迎刃而解。

郭老说:

之所以提到孔子,还是有关于先前的话题。

对于线穿明珠的故事,我一直心存疑虑,一是孔子师徒为一群文弱书生,陈蔡两国犯得着大动干戈吗?

二是陈蔡联军会有那么高的文化修养吗?

俗话说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他们相信的是武力,那样文质彬彬对付一群漂泊的游子,有这个必要和耐心吗?

三是陈蔡联军出的题目并不难,不说孔子,单凭子贡和颜渊的智力就会解决的,因为杜三娘所出两个哑谜的难度比丝线穿明珠大得多,他们都不费吹灰之力就破解了。

因此,我猜测陈地绝粮的故事是孔子及其学生虚构的,孔子想见采桑女是真。孔子对采桑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想入非非,于是有了子贡和颜渊再会采桑女的故事。

当然,孔子喜欢年青貌美的女性体现了他一贯的审美原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喜欢但不一定占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我想的是孔子见到的采桑女,是不是看见了魂魄而引发的这段故事。

郭老看着爷爷。

爷爷似乎明白郭老的意思,说:

应该是这样,但现在无从考证,八月中秋时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大节日,除了赏月,提灯会等一些活动外,各乡各村还有自己的习俗。

所谓“一处乡村一处例”也。

在广东,保持着很多很奇特的习俗,一到旧历八月,是闲来无事的青年男女们玩耍的最佳时刻。

他们从初三初四娥眉月,一直玩到十四十五月团圆。

在广东,大姑娘不叫大姑娘,叫娘仔,他们玩的是“迷魂”,男仔玩的是“降八仙”,“降”字应读降落的降jiang。

所谓“迷魂”,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的魂魄迷住,让魂魄脱离身躯,到天上与她们的偶像“七姐”或众仙相会;或到地狱与自家亲人见面。

这个活动,很是玄妙,似乎用科学眼光很难解答的。

她们的“迷魂”活动是这样:

几个女子关起门来,伏在一张桌子上,头上各插上一柱香,然后由一个人将烧着的元宝、奚钱在她们的头上圈几圈,反复不断地唱起歌来。

这支歌很长,它是一首很有诗韵的民间诗歌。

她们的活动是严禁男人入来的,说如有男人在,阿姐就不来,可能像母亲可以携带男孩进入女厕那样。

歌词我不是记得很具体了,只是记得一点点:

“一碗水,九条龙,四条青白四条红,仲(还)有一条无所用,留番被妹降仙童…大莲花,小莲子。莲子怜孤妹,阿妹今年初三岁。三岁姑请喜,四岁光磨地。请起你,浮来作主意。七有秋,八有秋,同群姐妹降秋秋。姐妹请齐七八个,列位宗神来降秋。降秋室,降秋儿。阿姐过休(了)呢渡(这座)奈河桥,手摇脚摆痹。幽府地,幽府地头去寻亲。有亲有戚寻亲戚,无亲无戚聊(游)花园。聊过花街和柳巷,聊完花巷几多条?阿姐呀,呢度(这里)来,莫在阴阳树下吹,阴阳树下多花草,拨开花草到阳台。闻着香烟阿姐到,点着明灯阿姐到台。阿姐到台开口讲,讲完几句转回居…”

有时唱了整晚,却没有一人能“上身”的,有的上身了就哭哭啼啼,与阴间亲人对话;有的大叫怕,不敢过奈河桥。能上到天堂与七姐游花街柳巷的甚少,每次都无可奈何地收场。要她们“还魂”亦易,只要用冷水朝她们脸上一抹,她们就醒了。问她们刚才见到什么?她们却全然不知。

“哦,有这种游戏,姚爷,您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看来孔子的游历经历好像跟这有关。”郭老如有所思,接着问,“姚爷,降八仙呢?”

爷爷接着说:

孔子的游历经历和这有没有关,我不得而知,但广东古时的村落里有这种游戏是真的,在此亦郑重强调,这玩意儿只能在每年阴历八月初一至八月十五才能玩,提前压后都不适宜,据说是不干净,因为你们请来的可能是妖魔鬼怪也!

至于“降八仙”,就热闹得多了。在广场草席上躺满青年小伙子,其他的人,男女不拘,每人拿着一柱香,围着他们打转,齐声高唱:

“请一请,请一心。奉请归王里,请到龙王来扶持,扶持生太子,太子老将军。猪八戒,马骝精。唐三藏,取西经。龙蛇窜草地,草地窜蛇龙。红棍,绿棍,一棍打开天下无敌手,二棍打开天下无敌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