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四) - 二指先生 - 笼中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二指先生 >

第345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四)

第345章静庭别院——北方有佳人(四)不知不觉,已近中午,爷爷喊身旁的二子:“你到外面买些酒肉,刚才郭老的茶,芳香无比,接下来我要和郭老用酒杯换茶杯,继续畅谈。如何?郭老。”

郭老连忙阻止爷爷,说:“酒菜的事,姚爷不用操心,让肖潇到学校取来便是。”

“到学校取?学校离着远吗?”爷爷问。

郭老说:“不远,二十多分钟的路途,下山便是。”

爷爷对二子嘱咐道:“二子,你和肖潇同学一起去,不够的,你再买些来。”

郭老见学生和二子准备午餐去了,然后对爷爷直言不讳的说:“姚爷,我始终不明白魂魄之说,但我又不否认,可是真不懂。”

爷爷说:“郭老,魂魄离身,是“元神出窍”的问题。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生命的最终归宿。”

“元魂出窍。”郭老重复着这个词。

爷爷点点头,称:“我来给您解释一下。”

一,元神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的特殊现象。

让我们从道家和佛家的理论当中找元神的踪迹。

道家修炼内丹成就的道胎、元神,释家称之为佛子,身外身。道家把炼到元神出窍的行者,称之为“升仙”;释家把修到“佛子出游”的行者,称之为佛。元神出窍、佛子出游的真诀,是道、佛千古不传的无上秘法。

那么,元神的真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从修持唯象角度看,道家关于“小真人”,和佛家关于“放光如来”的叫法比较直观一些。我们称之全息人体内光能量团显婴体,简称气光婴。所谓全息,是这个内举巷量团显婴体带有修炼者自身的全部智慧和所有信息。

要常人相信看不见的元神是由自身中的性光和命光交融凝聚而成,虽有较大难度,然而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道家和佛家常规劝俗人,只要在炼功爱好者中有恒心者,学到的真法真诀,经过一定时间修炼,就能在天目中时常发现一颗“圆陀陀,光灼灼”的金丹,他们称此为气光胎。再将气光胎移到下田,经过生长,发育成熟,就能在元神出窍时清楚地看到它冲出体外,遨游真空的动人情景。

二,元神冲举飞升的方式

如果有缘得到培育元神的特殊方法.再经过一段时间修炼,会在某次气辞中.无意间突觉真气向下田汇聚,迅即将五脏真气聚为一股浩气,经中脉向脑腔冲去。瞬间,迅雷霹雳,头顶或似一池银浪,满顶金针;或似紫焰弥空,红光遍界。随着“春雷”一声,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到了,那个精心培育的元神出世了,一道白光或金光,从天目或天门中射出一个与己无异的“身外身”,它比凡婴更加奇特可爱。行者在内视中清楚地看到元神乘云驾光游离于身外;或在室内飘浮,或在近空盘旋,或在宇宙纵横驰骋。仰卧式,元神在飞行中好象躺在水晶飞机里,仰视可见太阳、虚空;俯视可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非常有趣。

飞空的元神返回躯体时特别神奇。当修炼者意识到元神该返航时,返回钻进行者的躯体,行者的肉体即刻出定恢复了常态知觉。此时修炼者的惊喜、享乐、解脱之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其酥软喜乐之感,道称“产长生药”,是祛病健体,养生长寿的“真宝”。

一番解释,郭老听得津津有味,末了,爷爷把话打住,说:“好了,这些东西现在上不了台面,要不是听肖潇说起您老研究这方面,我哪里敢如此夸夸其谈,我想听听郭老对招魂的研究成果。”

郭老笑着摆摆手说:“虽说文人是中国精神主脉,上达贵族,下通百姓。历代帝师也多为大儒,试图成为内圣外王的知识型统治者。但考取功名的士子是少数,大多数读书人留在民间,像姚爷您一样的,才是村社文杰,市镇贤达,担纲区域中坚。”

爷爷想客气一番,郭老摆摆手,继续说道:

在古代,知识分子不算周全的人,“士”加上人字边为“仕”,读书人当了官才是真正的“人”。

熟读圣贤的孔乙己残了,爬行动物般拖着断腿不知所往,还欠着咸亨酒店十九个大钱。

范进中举后疯了,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岳丈掌掴“文曲星”,如果不是因为那老爷子操业屠户,手上有力气,打得女婿灵魂出窍,范进的下场好不过孔乙己,有了做人的机会也会失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俗求者失去了道求之乐,读书成了折磨人的炼狱。

如今上学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少了,真读需要进入状态,读没了自己才能读出灵性,真读需要升华境界,读得心悸才算找到了感觉。刻苦读书是在学作读书人,真读不苦,于高峰体验中乐此不疲。“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孔子赞赏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粗茶、淡饭、陋室,别人苦不堪言,而他流连忘返,只因精神世界丰富,内在生活方式高级。现代学人大都没有颜回那样的衣食之忧,也大都不像颜回那样津津乐“道”。有些写书的人都不大读书,只是查查资料而已。所以书出的多了,值得读的书少了,装帧好内容糙,拿去评奖可以,捧起阅读不行,很像这个浮躁的社会。

读书需要孤独守成,哪儿安静就迷在哪儿,不打扰别人,别人也不打扰自己,没人搭理,好不自在,自在就是自己的存在。无聊才读书,生活变得很有趣,有趣才读书,生活变得更有趣。

阅读——与智者心灵对话,来言去语,少有寂寞;沉思——与自己心智对话,自言自语,多有收获,自由乃为人生大字眼儿,我这静庭别院便是读书人的恣意天地,一杯茶,一卷书,一盏灯,一个人,如果奢侈些,再有一盘水果,读到深处,小吮香茗,舌尖淡涩,明目清脑,浸透脾胃。思到妙处,奖励自己一片苹果,薄薄的,甜甜的,有点儿凉口的酸味儿,爽心养胃,那是神仙活法。如果遇到雨天,外面凉意丝丝,屋里暖意融融,包裹得臃肿些,坐在书桌前,会感觉被上苍允许坐在书桌前非常幸运,听着雨点落在树叶上,犹如滴入心田,洗净了人世间的纷繁,在自然声响中体悟着时空的静默,会突然觉得物的世界很小,心的世界很大,世界在变小中变得更加智慧。“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无意闻达,有意逍遥,守望个人精神家园,心情好极了。吃饱穿暖之后,好心情最为富有。

在功利世界,要保持一点儿清雅的芬芳与宁静,留下读书的种子,哪怕几颗?

爷爷接过郭老的话,想起刚才的招魂话题,说道:说起招魂术,我想起了《红楼梦》,《红楼梦》使人魂牵梦绕,惜春说得好,我们是为红楼梦而生的.

其中一首诗是:

林下荒苔道韫家,

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

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

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

绕天涯。

另一首诗是: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