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古玩大家——帮爷(四)
第318章古玩大家——帮爷(四)
宋爷几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了,他继续说道:
中国文化艺术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凝聚着文艺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推动文艺收藏的蓬勃发展。历史上每一个昌明的时期,即是文艺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期。历代统治者在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总要大量搜求艺术品,以充实内府收藏。以书画为例,历史上就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集中。
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统治时期,对书画的搜求不遗余力,极一时之盛;宋徽宗尽管政治上比较昏庸,但在书画上却是个天才,对书画的收藏更是如醉如痴,并设置了专门的装裱样式“宣和装”,编定《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至于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内府收藏,可谓达到封建时期的高峰,乾隆时期所编的卷轶浩繁的书画著录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便是明证,艺术品的散失与收藏是此消彼长的。
往往在一次次的大规模的集中之后,接着是一次次大规模的散失。尤其是改朝换代之际,艺术品的恶运也随之而来。
因此,历代以来的收藏,整体上呈逐代锐减的趋势。但由于帝王能凭一国之力,也能使一些埋世名作重见天日,多少弥补历代的损失。
同时,每一时代出现的一些代表作品,得到保存下来,日积月累,使书画文物的收藏,日渐丰富。特别是建国以后,各大博物馆对文物的征集和鉴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私人收藏家的收藏是对政府收藏的有力补充,它们是参与收藏的另一支生力军。这些收藏家一般来自士大夫阶层:有修养、有品位,有胆识,也很有经济实力。他们的收藏,与内府的收藏可以说是呈互相消长的态势:内府收藏的基础,是建立在私家收藏之上的;而私人收藏家的收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又将政府散佚出来的加以收集汇拢,使之不致于长期流落下去,然后,又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机重新流入政府。
私人收藏家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王、谢是当时望族,也是收藏巨富。
唐朝张彦远一门,从高祖起就从事收藏,历经五代,所以,他能写出巨著《历代名画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宋元时,私人收藏已蔚然成风。
作为收藏品,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因此,说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的修养。
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酒一杯杯的喝着,三位长辈越聊越投机,收藏的话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让这顿酒喝得有滋味。
宋爷爷问:“姚爷的志趣在那个方向?”
爷爷呵呵笑道:
我的趣味就在于“杂”,杂项收藏,主要包括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绣品、铜器、佛像、鎏金器物等等。另外,一些无法准确归类的物品如挂饰、手串、核桃等,也应归之于杂项。
与其他古玩收藏领域相比,杂项相对偏冷,升值空间也没有书画、瓷器大,但却是包含品种最多、范围最广、玩家最多的一类。
现状杂项玩家群体居“一哥”地位
如果按升值潜力和回报率来讲,书画、瓷器当属第一。
但动辄千万、上亿元的价格不是收藏大众能玩得起的,作为冷门的杂项也许是最佳选择,由于目前整体价位偏低,对普通收藏投资者来说,杂项更具参与性。
在庞大的收藏界,玩杂项的玩家到底有多少,这一精确数据难以统计。
古玩界常有不少原先收藏字画、邮票、钱币的专题收藏者,在藏品达到一定程度后,因搜集难度越来越大,自然开始扩大收藏范围,“比如说书画收藏者,与之配套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都是其收藏拓展的范围。
这时有一个中年汉子来到帮爷的身边。
帮爷一看,忙起身道:“这不是奉天吗?来,一起喝一杯。”
叫奉天的中年人摇摇头,说:“不打扰了,你看看我收破烂收上的一件东西,有没有价值?”
帮爷带着酒意,笑嘻嘻的说:“奉天老弟,你虽说是个收破烂的,可是你和她们不一样,有眼光,多少次了,尽淘换到好东西,我看看,你给我带来什么好东西?”
奉天转身来到街上,走到一辆独轮车旁,车辆旁帮着两个箩筐,里面盛满了书本,纸箱等垃圾,他翻找一番,拿着一个黑不溜秋的笔筒,来到帮爷跟前,递给帮爷。
帮爷一看说:“兄弟,出个价,你要多少我给多少。”
奉天伸出一根手指头。
“好,一百就一百。”帮爷起身进店拿出钱来交给中年人。
奉天接过钱后问:“帮爷,能告诉我这东西是什么吗?”
“好。”帮爷毫不避讳的直言道,“这是一件竹雕西厢记相送图笔筒,清康熙年间的,犀角雕刻而成,为双螭海棠形。”
我在一旁见帮爷如此坦诚,就问:“爷爷,它值一百元吗?”
帮爷说:“收藏犀牛角的玩家并不多,现在购买价格很便宜,但这个价格稍贵了点,不过奉夭是我的老朋友,收到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给我,我很欣慰。”
爷爷接过笔筒一面端详,一面说:“古玩杂项中,也包括它,其它的如铜墨盒、鸟笼、手炉、果核雕等外,没有行情价格可参照,主要凭收藏家个人的喜好、经验来判断其收藏价值。
爷爷又回到刚才关于杂项收藏的话题上来。
他继续说:
在收藏投资艺术品的行业,老手往往都会告诫新入行的玩家,一定要多看、多问、多学,做足了功课后再下手。杂项门类广,知识涉及方方面面,更要多看多问少出手。
收藏界成名成家者虽多,但大多是在某一收藏主题,如瓷器收藏家、古币收藏家、字画收藏家等。
由此可见,要想在杂项收藏中有所作为,要具备更多的条件。
入门者需要具备最基本的收藏知识,要有收藏品的起始概念。如民间收藏竹刻与家具,大都以明中后期为起始期,紫砂壶、鼻烟壶主要兴盛于明末至清乾隆时期。
藏家须从源头上去了解藏品的产生工艺、发展状况、工艺演变等特点,在辨别时就有了起码的历史依据。
杂项收藏爱好者可多关注各类拍卖,不仅可在预展期间观摩藏品,还可在拍卖现场了解杂项拍卖行情,这样在遇到心爱之物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看来叫奉天的中年人很是好学,听爷爷讲这些的时候,并没有离开,而是在一旁洗耳恭听。
帮爷进店搬出一把椅子,拉着奉天,让他入席,我说我吃饱了,让出座位来。
看来奉天有些不好意思,说:“帮爷,我身上脏。”
在座的都摆手哈哈大笑,奉天说:“帮爷我收了几本破书,我送您,就当我讨杯酒喝。”
说完,又回到独轮车上,一通翻找,抱过几本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