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大理菩萨(四) - 二指先生 - 笼中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二指先生 >

第307章大理菩萨(四)

第307章大理菩萨(四)在大理家喻户晓的、为白族人民崇拜的不是释迎牟尼,不是宗喀巴,而是观世音呢?

爷爷自问自答。

由于云南接受佛教的路线繁多,输人的时间、规模不同,佛教在云南呈多源多流的状态。而在大理及昆明地区,为白族及部分汉族、彝族所信仰的主要是印度密教或称阿吁力密教。

印度密教由摩揭陀国出发,经缅何北部传人南诏一带,也由尼泊尔一路传人xz。

传人南诏国的佛教主要是印度密教阿呼力,其次是汉传佛教的密宗,称“汉密”或“唐密”,藏传佛教密教在此地区的影响并不深刻。

云南大理的民众为什么接受了密教?换句话说,密教如何在大理白族的民众中深深地扎根呢?

与其他教派不同,印度密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擅长镶灾祈福的各种方法,他们擅长用密教的神祗、巫术、咒术、仪式来镶灾祈福。

从这点看来,印度密教吸收了印度的原始宗教即婆罗门教的特征,利用原始的宗教仪式呼风唤雨,降龙伏虎,企图用巫术仪式来控制自然,达到原始人类渴望但是又不可能达到的希冀和目的。

在这点上,正好与大理地域根深蒂固的本主崇拜相契合,而本主崇拜的核心是期望五谷丰登。

苍山洱海是农业之乡,远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了水稻种植技术,是亚洲最早的水稻发源地之一。

古代的农耕生产要取决于自然的恩赐,雨水的多少及旱涝灾害决定农业的丰欠。长期以来,在白族的本主崇拜中,存在着不少祈祷本主祈雨的仪式。

在这里,流传着《县官求雨》的故事,被奉为本主神的经典;同样,《雨神李定国》描绘的是李定国求来雨而被奉为本主的故事。

很多本主庙的对联中都有祈雨的对联,而观音是云南阿托力教供奉的主神,她同样演变为地方民族的神了。

人们把气候的好坏、谷物的丰欠、灾难的掘除、子女的生育都寄托给观音,使之具有原始宗教中气候神、谷物神、生殖神的多种功能,显出佛教神低地方化和民族化的特色。

况且修密宗离不开女性,特别在潜顶师灌顶的仪式中,女人承担“旺妃”的角色。

大理白族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极虔诚,事实证明,密教阿吁力确实融合了白族、汉族、彝族的原始宗教,即土主崇拜和本主崇拜,同时也便阿吁力自己的主神演变为地方民族神,完成了外来文化在本土安家落户的过程。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是一片生存着心灵纯净的人们的土地,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善良的白族人民,与善良的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殿堂里专门供奉观音的大小寺庙;你可以听到连篇累犊、妇孺皆知的观音的传说;你可以读到在白族珍贵的历史文献《南诏图卷》,大理国焚像卷,即《张胜温画卷》、《自古通记》、《南诏野史》、《滇略》、《自国因由》等,在其中逼真地记载着观音在白族演化的各种故事。

这里的百姓给观音别有的尊称“观音老爹”、“观音老妈”。

爹也好,妈也罢,反正观音进入了白家。更有意思的是,白族人曾把自己的名字与观音联系在一起,在白族的历史上曾记载高观音明、赵观音仙、赵观音才、赵观音风、赵观音桂等。观音走入了普通白族百姓家。

白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关于龙女的故事,中国原先就有龙,但没有把龙人格化,也没有龙女的概念,是佛教传入以后,才有了人格化的龙,有了龙王、龙妃、龙女的概念。

印度教神话中的著名龙王,说他有一个女儿,年始八岁,智慧无比,龙王视为掌上明珠。

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献给了佛,佛即受之。

然后,龙女疾速变为男子,具菩萨行,坐莲花座,成等正觉,在南方无垢世界广说妙法。

由于佛经的渲染,中国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龙女故事,如著名的《柳毅传》、《湘中怨》、《震泽龙女传》等。

白族民间故事中的龙女往往都很可爱,与凡人发生恋爱和婚姻关系,这与唐代以来中国汉地龙女故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马车内,一路上爷爷说个不停,这时,爷爷忽然说起我。

春生,你的理解和记忆力,很不错,你说你喜欢民间文学,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真是想深入了解民间文学,应当多读些佛教典籍,多了解些佛教故事,多了解些印度故事。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印度文化,包括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太大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学术大家没有哪个不研究佛教,胡适之先生学术研究中曾深感佛学知识的不足,而奋力扩展研究领域的佳话,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是因为印度古代实在是故事、寓言的渊海,鲁迅先生曾将它比喻为“大林深泉”;由于自然条件和民族气质等原因,印度古人十分善于思辨,善于言谈,善于幻想,善于说故事,因此世界上有许多故事类型都是印度古人发明的。

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对此,我希望你多和妙祥交流。

爷爷最后的几句话,让我陷入沉思。

“春生哥,春生哥,爷爷,怎么每次回来,春生哥都魂不守舍的样子,怎么了?”丫头扒着马车棚子喊我。

“他在想,他准备给你出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让你来做。”二子哥对丫头笑嘻嘻的说。

“什么题目?说来听听。”

二子说:“一是有好吃的,春生给你留着;二是有故事,春生要准备讲给你听。二选一。”

“我吃着东西,听故事不行吗?”丫头哀求道。

二子一脸严肃的说:“不行,只能选一,要不春生怎么那么犯难,难为坏他了。”

二子哥一回到家,人就精神了,话也多了,也许是放松的结果,在外面,生怕影响爷爷的事情。

“我要听故事,哼,怎么还出这样的题目?还难为成那样?春生哥,给我讲故事我听。”丫头嘟囔着,看爷爷和二子下车后,她爬上马车,坐到我身旁。

“哦,到家了吗?哦,丫头,是你。”

丫头坐到了我身旁,我才回过神来,“想听故事,行,我给你讲个观音送画的故事吧!”

某年,大理城疫症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贫病交迫,十分凄惨

一天,城内的湖边,泊了一只大船,船头坐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为贫病的人请命,如果有人出钱买她,她就住在他的家里,为他服务,得款用来救济人民。

岸上的人争着买她,相持不下,就采用投钱的方法,谁用钱掷中她,就迎她回去。

于是,铜钱黄金白银都纷纷投下来,堆满船头,却没有一枚落在她身上大家十分失望,只好放弃。

女子微笑,合掌向岸上的人致谢,把每一个捐来的钱都施舍给穷人。

消息传来,轰动整个大理城,富人们为她侠义的行为感动,纷纷慷慨布施于是,病人得到医药,穷人得到金钱,饥饿的人得到食物,人心都安慰和满足。

突然,女子的船上毫彩万道,灿烂光明,一位法相庄严的菩萨合掌微笑,大家惊奇极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