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收鬼老爹——王麻子(七)
第302章收鬼老爹——王麻子(七)上次说到经过在舅舅家的遭遇后,邱明惶恐不已,担心出事,便搬出来,找了个地方租住下来。
邱明对王麻子继续说:
租住的房子虽然空旷,但是不会让我感觉到恐惧,躺在床上,我睡得很安稳。
有一天半夜,我突然被一阵猫叫声惊醒,我一下子坐了起来,在我的眼前,蝴蝶正在把玩着一盒火柴。
“刺啦”、“刺啦”,随着声响,一根根火柴被她划着,火在黑暗中忽明忽暗……
秦老师看到王麻子停在那里,就开口问道:“王先生,邱明是不是要求你帮他收蝴蝶。”
王麻子点点头。
“那您把她收了不就行了?有什么不妥吗?”秦老师绕着头看所有的人,似乎这里面的事,就剩下他还没明白。
一直以来未曾开过口的二子说话了:“秦老师,收蝴蝶,对王老爹来说很容易,关键是如何处理邱明?”
“邱明怎么了?”秦老师不解。
豆子说:“他死了。”
“啊!是吗?哦!他被黑猫抓过是吗?是死了对吗?王先生。”这个结果出乎秦老师的想想。
王麻子冲秦老师点点头。
在场的人都沉静下来,感到恐怖,又感到可怜。
良久,我问:“王先生,邱明说完之后呢?”
王麻子说:“我对邱明说我答应他了,让他告诉我地址,收了蝴蝶之后,要到他住的地方收钱。”
“他告诉您了?”秦老师被故事牵着走。
“他告诉我了,看他离开后,我也就回家了。”
“这就完了。”秦老师追问。
“今天一早,我到了邱明告诉我的地方,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秦老师猜不到。
我在一旁是不想猜,肯定是邱明的尸体,可我没说出来,我希望我的猜测失了准头。
答案被王麻子揭开,房间的床上躺着邱明,已经死了。
又是长时间的沉寂,好像空气都凝固了,一种压抑充斥着整个茶楼。
“你打算怎么办?”爷爷问王麻子。
“您说怎么办好呢?姚爷。”王麻子向爷爷请教。
“这方面我也不懂,我认为你已经有打算了,不是吗?王先生。”爷爷看着王麻子。
“我要赶尸。”
“您要送邱明的尸体会他老家,是吗?王老爹。”孙老板大吃一惊。
王麻子点点头。
爷爷说:“赶尸很辛苦不说,也很危险,你大可不必,又没人要求你,你也不一定会获得回报。”
“唉!孩子死了,这个家就塌了天,我可以想象得到,这家人将是如何的痛苦,我把邱明的尸体赶过去,算是让他的家人死见活尸,多少能带些安慰给他们,我之所以想到这一点,还有就是我会点养鬼之术,如果他的父母同意,我帮他们把孩子找回身边。”王麻子闭口不谈赶尸的辛苦和危险。
爷爷微微点头。
王麻子起身要告辞,说今天做好一切准备,先收了蝴蝶,再做法事镇住邱明的尸体,今晚就上路。
爷爷和众人将王麻子送出茶楼,挥手作别。
豆子带着我走在青石板路上,一路上为我指点讲解。
洋人街原名护国路,全长近千米,宽约七八米,让人感觉无比开阔,街面建筑中,木质结构居多。整条街上,酒吧、书屋、茶馆、咖啡厅、西餐厅、画廊、首饰店、扎染坊、草编屋等一字排开,大小店铺加起来近百家。
琳琅满目的商品,新颖别致的款式,显示出整条街的繁荣。
这些店面的经营者,很多是外国人,他们操着不同国家的语言,经营着风格独特的产品,成为大理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理的洋人街,自有高原独特的风情。这里的空阔高远,这里的自由闲适,这里的慵懒超然,这里的浪漫诗意,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漫步洋人街,仿佛置身一个梦幻的世界,温软而清新。在这里,原始的纯真和现代的时尚,融为一体:古城的宁静和都市的色彩,巧妙地结合。
洋人街,像一首忧郁的情诗,又像一首缠绵的老歌。
豆子对我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
“大理主要人文古迹旅游景点:崇圣寺三塔、云南驿古镇、巍山古城、白族村寨周城(扎染之乡)?严家院、剑川木雕、千年白族村、云龙太极图、大慈寺火葬墓群、虎头山古建筑群”
“dlbz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境内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汉等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民情,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礼,风趣的掐新娘活动,意味无穷的取乳名和抢名习俗,一驮谷子换一驮梨的古朴交易,简朴的回族葬礼,组成了特有的民族风俗‘大观园’。”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悠久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人民从服饰、住居、婚嫁、信仰、习俗以及庆典节日,都充满着独特的民族情趣,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我看见洋人街上到处是卖各色大理小吃,我让豆子给我介绍。
我只记得豆子的手巧,没想到他的最更巧,他把街面上的小锅饵丝、米线、雪白小米糕、破酥粑粑、热豆粉、豆花、卷卷、蒸糕、粉粑等地方小吃一股脑儿说出来。
不但报了名字,还把做法、吃在口里的感觉一一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