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收鬼老爹——王麻子(八) - 二指先生 - 笼中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二指先生 >

第303章收鬼老爹——王麻子(八)

第303章收鬼老爹——王麻子(八)这时我们走回来茶楼,我对豆子悄悄的说:“我可以看看你的古曼童吗?”

豆子说:“看看不是不可以,但是我养古曼童的时间才几个月,要时间越长,孩子才和主人越加的亲密,这个时候,我觉得我要给孩子做善事做功德,多和他沟通,你现在看他,就是一个物件,我不想让你打扰他,好吗?”

“没问题,只要他带给你快乐,我就高兴。”我真诚的说道。

进到茶楼,客人差不多坐满,孙老板早已分身无术,我俩赶快各自忙起来。

忙碌到客尽人散,孙老板才张罗一桌饭,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

推杯换盏期间,秦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向爷爷抛出来,看着秦老师崇拜的神情,我也不由的也为爷爷骄傲起来。

再看胖子孙掌柜的,乐悠悠地看着众人,满面红光,一副心满意足的摸样。

见众人端杯喝透一杯时,我冲孙掌柜的说:“孙叔叔,您的生意这么好,是不是也养了鬼啊?”

我旁边的豆子在桌子底下狠狠地掐了我一把,小声的对我说:“你又诈我老板,你真厉害。”

“哈哈哈。”孙老板大笑了起来,说,“的确是养了,我得感谢我的小鬼。”

秦老师按耐不住好奇,问:“孙老板,你是怎么养的鬼,从哪里得来的?”

“秦老师,我不是把人家的坟得来的,呵呵,我的鬼是祖传的?”孙老板笑呵呵的说。

“怎么还有祖传的?”秦老师追问。

孙老板说:“我这还得感谢王麻子王老爹,是他的帮助,才让我祖上积德,让我生意兴隆。”

“孙叔叔,您快说说是怎么回事?”我一听是关于王麻子的故事,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过程。

孙老板说:“那我就讲讲,我不是本地人,我老家在北方,我们家乡盛产姜,我家从祖上就种姜,养鬼一事,源自我爹。”

说到这里,孙老板看了看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你春生爱听故事,在我们老家,这个故事已被广为流传,并且给我们地方特产——姜,赋予了神秘的文化色彩,我就把它讲给你们听吧!故事还有一个名字呢,叫‘姜娃报恩’。”

以前,那里有个叫姜庄的小村子,稀稀落落住着百八十户人家。

村子里有个姓孙的,为人老实,直到快四十岁,才老来得了个儿子,却是媳妇难产时生下的,生下孩子,老伴就撒手人寰,又当爹,又当妈,因为家境贫寒,带着孩子,之后也没再娶上媳妇,每天靠种几亩薄田度日,糊口下,因他长的老相,不到四十,面貌上说六十有人信,人人称其为老汉。

姜庄之所以叫姜庄,是因为这个村种姜的成规模,人人也懂得种姜,孙老汉在菜园里种了几亩生姜,秋天卖掉的姜,换点钱,也仅够添置几件衣物和日用品的。

老汉勤劳肯干,日日劳作,可是地少田薄,日子还是过得特别清苦。

那年秋后,孙老汉挑着两筐生姜去几十里外的县城卖,走着走着,刚出村四五里地,突然一只筐破了个洞,一块姜滚落出来。

老汉赶紧放下扁担,把筐里的东西倒在地上,打算补筐,瞅瞅那个巴掌大的洞,幸好洞在侧面还不太大,可以想个办法补救补救,于是从树上薅下几根柳条,用随身带的小刀削去枝杈,打算编个简易的小网垫在窟窿上临时将就一下,只要姜块漏不出去,好快点赶路。

这一着急,削着削着,不小心就削破了指头,一寸长的口子霎时就淌了一滩血,老汉赶紧从裤腿边上撕下一条布,把伤口包扎住才止住了血。

一小滩鲜红的血浸在土里,孙老汉好不心疼,唉!补个破筐害我流了这么多血,于是把浸血的泥土团了又团,团成个黑红色的泥球,索性直接捏了个小人儿,因平常尽给儿子捏泥人,手到擒来,又给他捏出了五官和四肢,活灵活现煞是可爱。

心想起,还要赶路去卖姜呢,别耽误了正事,就起身一抬头,见大树一人多高的位置正好有个小树洞,就顺手把小人儿放树洞里了,又撕了一小块儿姜皮填到小人儿嘴里了。

之后孙老汉每次进县城卖姜都忍不住在树洞前停下来,把小泥人取出来端详一会儿,临了还不忘给小泥人儿嘴里填一小点姜。

一晃三年过去了,近日,常听村里的老老小小紧张地议论村里闹“鬼”了。

一到晚上,村边的人家都不敢出门,夜里起夜去茅厕时,总听见一个小男孩儿的叫喊声“好辣啊,好辣啊!”

孙老汉向来胆子大不信这些,好奇心驱使他特意在夜里去探个究竟。

出了村子,也还没见有什么动静,不知不觉,竟又走到藏小人儿的树下,近一年生姜收成不好,孙老汉也没怎么进城,险些忘了这个小人儿了。

话说这个小人儿,在这一千个日日夜夜里,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承接冰霜寒露的洗礼,竟然长成个会说会跑的小人儿,只是皮肤竟和生姜表皮一模一样。

孙老汉当时喜出望外,老天竟送来了个活灵活现的小娃娃给自己!小娃娃直喊:“爹爹,我是你的孩儿啊,求你把我带回家吧,我要好好报答您。”

孙老汉把小泥人儿带回家摆在桌上,白天他还是个小泥娃娃的样子像个工艺品,到了夜晚,他才跳下地,里里外外帮孙老汉做着家务: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打理园子……

最重要的是帮着照顾了不懂事的孩子。

老汉高兴地给他起个名字叫姜娃。

自从家里多了这个小人儿,老汉的家才像个家样了,也有了生气,孙老汉的作息也改成早早睡觉夜里起来,好和姜娃多说说话。

夜里,附近邻居还常常听到他家有说笑声,问他,他向来闭口不谈,就打趣说是自己好说梦话。乡亲们也奇怪,老汉的孩子还小嘛,以为他哄孩子呢。

村里再没闹过“鬼”,孙老汉早睡早起,屋里屋外收拾得特别干净,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这样又过了三五年,孙老汉虽然生活和孩子有人照顾了,可是田里地里的收成始终老样子,日子还是很苦,赶上不好年景,只能靠稀粥度日,孩子都喂不饱,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孙老汉时常愁眉紧锁,闷头抽着旱烟。

姜娃说:“爹爹,你别愁,我来想办法。”

又一年春天来了,雨水刚过惊蛰还没到,正是种植姜的好时节,孙老汉把留作种子的姜块种下。

忙完菜园又忙地里的活计,发现孩子睡在炕上,不见姜娃,他当时很是辛苦,躺下就睡了,等孩子哭声吵醒他,已是第二天早上,锅灶冰冷,一天没见姜娃,孙老汉也没多想,兴许是出去玩了。

可是一连几夜,孙老汉眼睛不眨地,茶不思饭不想,抱着孩子地坐在炕上,盼望着姜娃的出现,奇怪的是连姜娃的影子都没见到。

村外那个树洞老汉也去找了多次,还是失望而归。孙老汉每天忙完活计,就更多地闷头抽旱烟,他想姜娃啊!

一场春雨过后,一日孙老汉一早就进了菜园子,惊奇地发现一株生姜苗很奇怪,格外郁郁葱葱不说,一尺多高的生姜苗从根部窜出一根花柱,真是太奇怪了,种了半辈子姜,还没见过生姜开花呢。

村子里的乡亲们听说也来看热闹。

随着姜苗主干长高,花柱也在越长越高。七月的时候,生姜苗长到一米高,在花柱上长出特别好看的花冠,那花的形状酷似松树果,高大挺立,花瓣硕大,由重叠的苞片组成,苞片的边缘是绿色的,每个苞片都包着一个单生的粉红色小花,花瓣呈粉红色。

在翠绿的姜叶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而且还散发出一股股浓烈的生姜味道,样子很像“松果花”。

村里岁数最大的张婆婆说:“老天啊,我活了八十多岁,头一遭看到生姜开花,还开得这么好看,真是奇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