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的探索与奋斗(27)
最后说一次以前
家里颓废了几天,昨天就想写了。今天开始动笔,读书开始,准备为自己努力,要找人陪了。
本来心情不好的,跟人聊了聊心情更好了,但是还是要写的。今天主要写的是关于说废话和现在到以前。
关于说废话,大概是说我
这篇日志本来不想再写,写了又是说废话,但今天发神经继续。
关于说废话,大概是说我整天说东道西,关注不切实际的人与事。譬如,地方出现弊政,税收不合理啊;社会重大问题,公信力不强啊……听废话的人痛苦,倒好像我都成了老太婆唠叨了。“这些事本不在能力范围之内,你充什么老大?”也可以这样讲。但是,揭示问题本身就是痛苦的事情;学理工的都知道,认知过程中难免存在主观的想象与臆断,偏见与片面是时刻存在的,要破除自己的禁锢,要有决心,也要有胆量。社会是发展的,落后的、顽固的人和事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总要隐瞒错误甚至欺骗民众;我们在生活中似乎也对社会习以为常,因而感到无能为力;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我们同时也要找到心灵的慰藉——就是寻求自己的位置与归属,更低的是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因而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国家社会好遥远噢!我经历过了叛逆期,再说这话都像老生常谈;其实别人怎么看无所谓,是废话也好,是忠言也罢,别人不看重,我看重,这就得了。这些话算是记述年华或是聊以***。一个人经历成熟就是变世故的过程:真话渐渐不能说,梦想越来越浑浊,思想渐入围城中。说我品性怎样都行,不会拍马不会社交,我究竟想追求什么呢,值得我为其奋斗一生?现在明确,既然我这么爱讲,给我个讲台,足矣足矣……
从现在到过去,似乎与上面所说的不搭调,下次再写吧。
说什么现在到过去,是因为努力了一学期,期末考的成绩差点让自己晕菜。然后就有想法了。首先,我不是考试机器,我并不擅长考试。原来鄙夷他们一要考试马上就叫老师抓重点,其实是我错了,这才是考试的方法。他们也在考试前猜题,我尽量做到充耳不闻,但暗地里还是偷偷地背;没猜到幸灾乐祸,猜到了心里偷笑。没劲的很。其次,做学问是一个过程,应该享受这过程,太注重结果其实是违背自己心意的。因为坐火车的时候,听到一个同济的女学生说很多在中考考600多的人高考都考得不咋地。她大概是这样讲的:学习过程——小学、初中、高中——总是要玩的,与其在高中玩,不如在小学、初中玩。很多中考600多的人就是在高中最关键的时候止步了。说的很对,我就是在高三最重要的关头趴下了。她都在考虑雅思、托福,我却担心collegeenglishtestbandfour有没有过。差距怎样产生的?关键的时候顶不顶的住。没能进一流大学自然是个遗憾,现在该怎么做,还是重复过去或是多看重过程呢?事情可以这样说:需要有个讲台,得要自己创造,去考个研;考研,需要平常的积累与关键时候站得住;关键时候站得住,依靠厚实的积累和强壮的神经(好的心情);平常的坚持,必要的是压力的释放;压力的释放,要找寻的是有人听我说废话;要人听我说废话, 需要有人陪。最好的情况是,有一个女生跟我一起考研。再有啦,高中时做错一些事,前面说的过于注重结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对情感与交往的看法太片面。原来认为社会有各阶层,别人说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认为别人应该可以跟你成为好朋友但别人不一定认为;你觉得自己做事做的对别人可以说你错,而且能轻易否决你;你认为是这么回事别人也会说no。唉呀,太悲观了。现在说,首先要澄清一点,可以自由择友,这是自己的权利,不必委曲求全,找看不起你的人讨饭吃。基于此,阶层自然是有的,不同阶层的人也肯定有差距,那么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非要攀龙附凤作甚呢。电影台词这样说:“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了最后一刻,你还是得平静地放手而去”,这也就是范成大说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虽然说得过于洒脱了,但是应该珍惜生命,勇敢地走下去,知足最快乐。这是我要说的。再说了,交友并不急,马克思恩格斯相遇时,马已有一定的名气了。从现在说过去,翻看过去,希望有所斩获。言之不尽,只是脑袋发热了,手指麻了,罢手。
还有句话——后来添的——冒失了点。感情feeling,总以为非常看清了,但……还是我说的,人最基本的是生存的需求,然后就是情感的寄托。money是永远无法取代被认同时的快感在人心中的地位的。我还是挺重感情的,虽然一与金钱挂钩,我马上会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