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的探索与奋斗(25) - 生活传记 - 东哲123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生活传记 >

金边的探索与奋斗(25)

以此看出奥斯丁确实是贵族,说话、表达都始终贯彻贵族的方式。她所描述的主要女性,诸如埃莉诺、玛丽安和伊丽莎白,个性当然不同,但是同一类人,其实这一类人跟《红楼梦》中的小姐是同一类人。放到现在,也不过是受过较好教育的青年人而已。可是为什么像爱德华那种比较有理想的年轻人,甘愿“个人爱好受到束缚”、不得不“迎合他母亲”和“什么事也不做”?奥斯丁通过埃莉诺说出“责任与意愿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这种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龃龉是这一切的根源”。而他的母亲费勒斯太太希望他攀上高亲。但为什么他非要依靠家庭,不能另起炉灶呢?虽然小说的最后爱德华坚毅地拒绝母亲为他选择的婚姻,而履行自己四年前做出的一个不成熟的婚姻许诺,被剥夺了继承权,可是为时太晚。他也说:“在我这方面是一种愚蠢无聊的任性,是不通世情——无事可做的结果。我十八岁时普拉特先生对我的监护终止了,假如那时我母亲让我找个有事可做的职业,我想,不,我相信,这种事绝不会发生;因为我离开朗斯台普时虽然对他的侄女有压抑不住的喜爱,可是,如果我那时有事可做,有追求的目标占去我的时间,只要离开她几个月,我就会很快成长起来,尤其是那样一来,我一定能多接触些社会,丢开那种虚妄的爱情的。但是我却回了家,整天游手好闲过日子,无事可做——不替我找任何职业,也不容许我自谋职业,因为那以后的头一年,我连大学里挂名的学习任务都没有了,直到十九岁才进了牛津。”而别人对他这种行为的评价是“把自己永远关在上流社会之外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即其带来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呢?我将提出本文的论点:社会生产力制约。在一个时代,生产力是一定的,即人能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一定的,因此才会出现那个时代特定的人际关系。就这部小说而言,贵族生活聚餐、打猎或是从政,并没有真正去创造财富,因为只要他们继承了父母的财产,就可以富裕地过一生了。而那时能够享受这种生来就不用担心基本生活问题的人是不多的,即便现在也是。生产力之所以不能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人口数量一定;二是人们的生产能力一定,即职业技能就只有一定的水平,这可能是由于生产工具的制约,也有人认识世界能力的制约,甚至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的制约。因此,有贵族的身份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相当之大。爱德华为什么不敢断然与母亲决裂呢?如果幼年时是无知的话,那么青年时颓废、终日无所事事则是有所顾忌。产生这种顾忌的原因不是他迷恋贵族那种与生俱来就有的享乐的、凌驾于民众之上的生活;而是在那样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中,不能作为贵族,能自己做主的事会更少。为什么最后他敢对母亲说不了呢?这其实是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的表现。当生产力即将大大增强的时候,即资本经济开始占到主体时,生产方式带来了生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相对于旧时期的阶级情况,可以说有更多人成了贵族。这就是为什么在巴尔扎克小说中,暴发户从被人看不起到人人都羡慕;人际关系的改变,破坏了旧时的生存法则,贵族的利益被大大削弱。社会生产的增加,对物价、物质所代表的价值也进行了重新定义,不再存在永远一定价值含量的事物,而什么东西都成了商品。

如果这种观点正确的话,确实可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现在的、以前的、将来也许发生的。我们现在虽然生产力仍然继续发展,但一定时间内的产值可以说是一定的,所生产的价值仅能允许一部分人成为“贵族”,相对来说,社会主义可以理解为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贵族”。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是要努力争取去享受社会的产值的。也是在社会中,允许一定数目的人成功;就像篮球足球之类的球星,待遇也是天上地下的,这个行业拥有的财产一定,能够成功的人就是那么多。行业的发展也就是这样,做大做强是发展这个行业的唯一途径,这样允许更多人成为这个行业的“贵族”,同时这个行业又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人的数量可以统计出,所以相对来说,一定时期社会产值一定。社会主义也必须通过这个过程而实现。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不断增强自己。这就是针对《理智与情感》得出的结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