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无所期 - 农门娇女 - 今夕何夕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农门娇女 >

303无所期

不是卖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坏,可读书也不一定明理。不是有那么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家里三个儿子,知冷知热的反而是两个要去学跑船的。朱老大内疚的是,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照顾。

“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大儿子怒斥老幺。

朱老大不在家的时候,一直就是大儿子帮助母亲管着这个家的。但是老幺跟两个目不识丁的哥哥并没有什么话好讲,平时大家关系也不好。老幺经常是跟他那些同学玩在一起的。

“他和同学出一趟游,就要花三两银子啊!我和大哥,长这么大都没见过三两银子!”老二也站出来明不平了。

平时家的开支掌握在妻子的手里,朱老大每每出门的时候都叮嘱她:老三要有什么花销的地方,该给的就给,我现在还能挣钱,别薄了他。他是我们家,唯一的希望!

以前说这句话的时候,朱老大心中总是满满希冀的,现在回想起来,却深深懊悔。三个儿子,一碗水端不平。其他两个肯定会有怨言,平时有妻子拦着不让他们说。只能谁提起这个话题集中爆发了。现在三儿子中了举人,更有些目中无人了。

“我不与你们讲了,你们根本不懂得花钱的重要性,只知道从牙缝里扣。三两银子已经算少的了,那些人已经到了京城为官,这些都是关系网!”三儿子说。

“竖子!别跟我提什么关系网,你先把家里的关系理清了再说!面对父亲和兄长,你是怎么说话的!”大儿子的表现反而更像是一家之长,朱老大反而沉默了。

这算是一次比较激烈的冲突,三儿子负气回房了。家里单独开辟一间屋子给他做了书房,他但凡是回家,多半时间也是在书房里待着。

“爹,您不能太惯着他。现在只是中举,以后进京入仕,那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了。”大儿子劝朱老大说。

“别说了,家里要来客人,一会儿就到……”朱老大现在,十分沮丧。

朱老大去厨房跟妻子说了要来客人的事情,然后就去外面请李长安了。

“看你这脸色,怎么跟霜打的茄子一样。”李长安说。

“让你料中了……”朱老大把刚才的遭遇原原本本讲述了一遍,小儿子的那些话呀,他都有些说不出口。

“我觉得很正常啊,是我的话,这些钱也应该花。只是你这小儿子吧,习文方面不错,修德差一些。这些话当着面说确实够愚蠢的了。”李长安说。

“可他小时候是最乖巧懂事的一个孩子呀。”朱老大说。

“那就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关咯,你从小把他送到私塾里,跟那些富人家的孩子在一起。小孩子是很容易生出攀比心的,你又极力满足他。但由于家庭环境的问题,不能做到尽如其意。他肯定是在私塾里受了些什么刺激,你如果及时发觉的话,还有的转。”李长安说。

“我一年到头在外面忙,哪里有时间。你就说现在还有没有的转吧。”朱老大说。

唉,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等家庭的悲哀吧。许多人总是推说自己忙,顾及不到子女的教育。等以后退休有时间了,子女却都已经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价值观。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时候已经轮不到你来教育他们了。

所以呀,宁肯牺牲掉一些工作的时间,教育这块也绝不能松懈。

但是朱老大的问题,比这还要复杂一些。他有三个儿子,如果都读书或者都去跑船,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事了。虽然是一家人,个体的优异总会凸显出来,总会形成同样的矛盾。

但若是施予同样的资源,有一个人能做得更好,另外两个就算是有话,也只能憋在心里。

但问题就在于,朱老大并没有能力把三个孩子都送到私塾里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如果是从这个阶段刷下来再去跑船,自然就没什么话好说了。可是朱老大给予老三的待遇远远超过其他两个,另外两个当然就会想啊,我如果也进了私塾,未见得会比老三差。

如果老三是个情商很高的孩子,这矛盾依然是可以避免的。要命的是这小子得了便宜还要卖乖,这矛盾自然就无法调和了。

这还算好的,朱老大有三个儿子。以后他们娶亲的时候,还得爆发一波呢。但人是个感情动物,难免心有偏向,厚此薄彼的,但不能像朱老大这样,做得太过于直白了。

“不过你的两个大儿子还都向着你,这也算是你的福气了。”李长安说。

“他们不是向着我,他们只是看不顺眼老三。”朱老大这一会儿突然啥都明白了,急问李长安究竟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顺其自然呗。他想要什么,如果是必须的,你还得给。至于他以后念不念你的恩情,那就看你的运气了。不过我得先问你一句话,你对你妹家老三寄予厚望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让他以后有个好前程呢,还是想光耀门楣?”李长安说。

“这两者,难道不是因果关系吗?”朱老大说。

“当然了,他要是有个好前程,你们家自然是门第有光了。可站在我们商人的立场上呢,凡事都讲求个实惠。如果他真念及你的恩情,反哺再报,那自然是两全的好事。反之,弄得一个家庭不和,又有什么划算呢。他以后若是定居京城,一年能回来看你们几回呢。但也不尽然,他要是真做了大官,利用这层关系,你能做很多事情的。”李长安说。

“那不是讨人嫌么,还会给他添麻烦,我们家又不是过不下去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去想这种事情。”朱老大说。

“于是就真的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了,那你送他去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李长安说。

朱老大给问懵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你这个说法本来就不对,我培养他,不是为了图什么好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