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日常
既然日常的相处都没有问题,又怎么会闹到这种地步。李三才都被赶出祖居之地了,难不成这种“神通”还会挑时候?
还真就是这样,朱老大说但凡是遇到什么大事,或者对你极其重要的事情。只要是有他在场,准保得黄了。而且城里头有时候遭个灾啊遭个贼什么的,他也都在场。
“这有什么稀奇了,遇到这种事情一般人肯定都想去看个热闹。从众心理,巧合罢了。只不过你们太在意他的存在,哪次现场不是几十号人。如果就只有他的存在那么特殊,早被当作嫌疑犯给抓起来了。”李长安说。
“我当然也愿意这么想,但我仍然是不敢让他上船的,我还得为船上的几十号弟兄着想。现在要办点什么事,一提起他就跟瘟神一样。即使我个人想给他机会,也完全是无能为力的。”朱老大说。
朱老大不仅与李三才有些私交,可以说是私交甚笃。李三才就是朱老大带过的徒弟。在许多的徒弟里面,这孩子是天资最好的一个。所以对于他的能力方面,朱老大可以给出最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好不夸张的说,他是个天才,远胜当年的自己。如果不出那么几档子事情,李三才一定能接朱老大的班,成为这一行的领军人物。朱老大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接班,想收外徒,自然是对李三才寄予厚望了。
后来出了事情,朱老大第一时间询问过经过。李三才在处置上没有任何问题,基本上做到了一个船把头能做的一切,只能归于意外了。
跑船的出意外很正常,第一次也没想要归咎在李三才的头上。那时候的李三才成长很快,已经开始独自带队了。裕康对能够独自带队的船把头,还是非常珍惜的。
后来这种意外频繁出现,就难免引人猜疑了。
但这时候裕康仍然没有撸他下来,直到与他再也佩不齐一支完整的团队,才把李三才雪藏起来。
可以说裕康是做到仁至义尽了,给了李三才许多机会。雪藏只当是带薪休假,工资还是照开,这待遇可以说是相当好了。
时间久了难免引人非议,说他为什么啥活儿不干也能白拿钱呢。
裕康本来是想等事态过去了,再度启用试一试的。毕竟培养一个熟手的船把头是很不容易的。可没想到事态却愈演愈烈,没办法,最后只好与李三才解了约了。
这么看来,裕康的老板确实打心眼里不信那些什么异端邪说的。可是事态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意进程,也就只好妥协了。李三才就当了牺牲品,你们打工的,没有随时准备牺牲小我的精神怎么能行呢。
对于这件事,朱老大也是心怀愧疚的。他一个做师傅的,自始至终也没有为李三才争取过什么,一直就忙着避嫌呢。
不是说了么,朱老大是个谨慎的人。这种有关决策层的事情,他是从来都不敢参与的。事关自己的徒弟,他选择主动避开嫌疑,这也符合他正常的行为逻辑。
可是在遭遇河盗的时候,朱老大几乎准备牺牲自己,这又让李长安有些看不懂了。
其实很简单,朱老大是一个谨慎的人,但他并不胆怯。
如果只是卷入是非当中,家人得不到妥当处置,那他是不愿意的。但在船上,那是因公殉职。家里人可以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朱老大当然会选择利于自己的一面。
朱老大说他这辈子做的窝囊事不少,但从来不敢做坏事。亏欠别人的地方很多,所以一直都自不量力地想着要报偿什么的。
在李三才最困难的那段时期,朱老大经常给他周济,但不敢说是他。我这当师傅的,没脸,没脸!多好的苗子啊,我能把他练出来,却保不住他!
“那你怎么就敢把他介绍给我呢?是你认定了我是个敢于打破常规的人,能够启用李三才,发挥他自身的价值。虽然你一直在劝阻,但内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吧?哦,你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补偿了徒弟一把,对吧?”李长安问他。
“不是……”朱老大先矢口否认,进而又低下了头:“我是有这么个想法,但我劝阻也是真心的!”
“那你到底想要什么呢?真是别扭的人!你要是一开始就说明,我也会答应,互相心里还不落埋怨。现在让我知道,我只会想你是在哄着我骗着我。哄着骗着的同时,心里又有愧,于是假意相劝。你自己说是真心相劝,但本能上还是希望我能答应。这样的性格,可不叫人讨厌!”李长安佯作生气,实际是觉得,朱老大这样的人。把对和错都背在自己身上,活得实在太累。
总想着做好人,永远笑脸相迎却又无能为力。顾这个帮那个,谁也不愿意得罪,却哪里也落不得个好。
“我是个招人讨厌的人,这我自己知道。明说了不怕你笑话,自己没本事的时候,是玩玩不敢想帮他的。最近是快退休了,又捡回来一条命,这辈子知足了。但看他过得那般清苦的样子,我才动了这念头。惹您不快的话,就当我没说。我可以给您另找人,胜任一般的船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朱老大说。
“我没说不请他吧,事实上我几次都表明要去试试看了。你当我是在赌气也好,我偏就不信这个邪了。”李长安就爱剑走偏锋,“不过我干这事儿也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我们和余县的人,都不知道他李三才的来路啊。”
重点是在这里,如果是出了名的扫把星。就算是李长安敢用,常山河那一关也过不去的。可偏偏常山河这几个人,除了和余县那一亩三分地,对于外面的事情几乎是一概不知的。
李长安也卖他一个坏。如果真的了事,遭受直接经济损失的,是他常山河。
如果事情办成了呢,李长安这又是买船又是拉人的,理应是头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