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篇第四章演讲前的语音训练
面对陌生的事物,我们很容易害怕退缩。想让自己能够流利地表达意见,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习惯开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练习才会进步,说话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无法自在地与陌生人交谈,假如你能鼓起勇气和超市店员或不太熟识的邻居说声“你好”,你就会发觉自己越来越习惯面对陌生人发言了。
所以在任何场合,你都要积极把握和别人交谈的机会,试着与他人闲聊、寒暄,从中学习说话技巧,建立自信。
主持会议或在会议上发言也是练习口才的绝好机会。会议语言是一种很好的磨炼形式,能迅速促进你的提高。
说话的机会随处皆是,如果有可能,你不妨参加一个社会组织,志愿从事需要你讲话的职务。在公众聚会里,你要勇敢地站起身来,使自己出个头,哪怕是附议也好。在参加各种会议时,千万别去敬陪末座,而要洒脱一些。另外,还应当参加相应的团体活动,并活跃地参加各种聚会。我们只要多留心我们周围的事情,便会发现,没有哪种商业、社交、政治、副业甚至邻里间的活动是你不能举步向前、开口说话的。如果我们不主动地开口说话,并且抓住一切机会不停地说,我们永远不会有进步,也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进步。
第一节发声能力训练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经给一个贵族当奴仆。有一天,这位贵族想设宴,宴请城中的达官贵人。于是传下话去,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席,伊索听后就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用餐时,贵族大吃一惊,忙问伊索是怎么一回事,伊索笑着说:“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而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们听后,一个个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和笑声。贵族也为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又吩咐他次日准备一次最差的酒宴。伊索应声赶紧下去准备,谁知次日开席上菜时仍是舌头。这次贵族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贵族听后无话可说。
虽然这只是个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故事,却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说话之于人们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有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她的声音清脆圆润,不管她到任何地方,只要她一开口说话,所有的人都洗耳恭听,因为他们无法抗拒这如此富于魅力的声音。那种真诚、爽朗、充满生命活力的声音就像从干裂的地面喷出的一股清泉,就像从静寂的山谷涌出的一道急流,在每个人的心头涓涓而流,恰似生命中最美的音乐。事实上,这位女士的相貌相当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丑陋,然而她的声音却是那样的圣洁甜美;它所带来的魅力是不可阻挡的,并且也从某个层面象征着她高雅的素养和迷人的个性。
一、不同的语调带有不同的意义
作为一个人,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带有一定的语气的,或是高兴的、或是伤心的、或是忧郁的、或是兴奋的,语调反映一个人说话时的内心世界,它能够表露出人的情感和态度。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一个字、一句话,因为说话的语调不同,就具有了不同意义,这也是中国语言的魅力。一个演讲中,听众可以从演讲者的语调中,感受到演讲者的内心状况和他的感情。
同样,听众会从演讲者的语气中来评价演讲者的性格,他们会下意识地对演讲者作评判,判断他是一个令人信服的人、幽默的人、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具有挑衅性、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猾的人。
所以,当演讲者向听众阐述一个问题时,应保持说话的语调并与讨论的话题相适应,并能恰当地表明你对这一话题的态度。严肃的问题要用正式的语气,幽默的问题,要用玩笑的语气,切不能用错,一旦用错,就会导致观众对于演讲者提供的信息不信任。
二、如何在演讲中运用突兀语言
有些演讲者善于在演讲开头时出语惊人,突兀而起,配以起伏变化的语调使演讲体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能把听众震住。这样既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又能确定演讲的情感基调。有位演讲者在介绍刘玲英为了保卫国家金库而与行凶抢劫者奋力拼搏的事迹时,是这样开始演讲的:
刀,一把明晃晃的三角刮刀已经逼近了刘玲英的眼睛,穷凶极恶的歹徒丧心病狂地嚎叫:“你交不交钥匙?不交就要你变成瞎子!面对威吓,刘玲英毫不畏惧,回答的是三个字:‘不知道!’凶手手中的刮刀刮进了刘玲英的眼睛,可刘玲英回答的仍然是三个字:‘不知道!’歹徒用三角刮刀在刘玲英身上、脸上捅了二十多刀,鲜血染红了地面,刘玲英还是那三个字‘不——知——道!’朋友们,这就是我们的英雄,面对猖狂,面对凶暴脸不改色心不跳,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人民的财产。在这里我要用我全部的热情来赞一赞这位女豪杰,女英雄!
这里,摆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幅凶残血腥的画面,令听众为之惊心,为之动魄。加之演讲者夸张地运用轻重、快慢、升降、停顿等语调技巧,强烈地感染着听众。
我们再看看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讲》的开头:
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往前线调来了主力军,继续向前闯进……
这样的开头,由惊人的事情说起,听众为之惊叹。
运用突兀而起的方法要注意与后面的内容配合得当,否则给人一种头重脚轻、“吊胃口”的感觉。前后越不协调,听众反感越大。过渡要自然,联系要完整,表达不要过分神秘。
三、怎样用顿歇技法推进情感
顿歇,绝不是思想表达的终止,而是力量的积蓄。停顿是为了更好地连接和贯通。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运用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等方法变化停顿时间。一般在被突出的事物,感情前后进行。我们看看富兰克林的演讲《制造国旗的人们》的最后两句:“她振奋明亮、果敢光辉,信仰坚定,因为那是你们用心做成的。你们是国旗的制造者,所以你们应当为制造国旗而感到无上光荣。”
这里在“因为”和“所以”后作较长的停顿,然后把声音明亮畅快地送出去。
运用停顿可以产生一种骤然紧张的气氛,停顿以后,听众绷紧的心弦也会突然放开,能让听众得到一种快感,并彻悟到演讲的内容和感情。这里的“顿”是短暂的歇息,是整体之中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听众的引领,是使听众进入演讲情绪场的诱导,听众会拿上你交给他们的这把钥匙去开启演讲情感的大门从而去领略演讲的风采。
俄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作《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演讲时,台下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企图破坏,不时吹出口哨声,其他听众也受到影响,面对这些破坏者,普列汉诺夫运用顿歇技巧:“如果我们也想用这种武器,同你们斗争的话,我们来时就会……我们来时就会带着冷若冰霜的美女。”
把强烈愤怒的感情蓄积在停顿处,然后再爆发出来,怒指那一小撮人,收到了奇妙的控场效果。
强调的是,停顿的时间要适可而止。如果太短,紧张的气氛难以形成,高潮难以产生;如果太长听众会琢磨到你顿歇的原因,从而能理解到你停顿后高潮的意义,削弱顿歇的效果。
下列一些场合可运用顿歇手法:
1.上台站定演讲之前与演讲完了下台之前。此时可做较长时间的停顿,且停顿时要配合态势进行。
2.赞叹、悲伤、惊讶、愤怒之时,如“你太不像话了”之前停顿。
3.反问、设问之后。
4.举例、述说另一整体内容之前。
5.段落之间。
6.当你的演讲受到干扰或得到赞美时。尤其是由于你精彩的演讲,听众对你报以热烈的掌声,你一定要停下来,微笑着面向听众。如果听众的掌声是建立在你严肃的幽默之上,你也可以“严肃”地看着听众。
四、演讲有声表达如何科学运气
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稍长点就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此时,只得把力量集中到喉头,使声带受压,变成喉音。
“气乃音之师”。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方法可使声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地步,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腹胸联合呼吸法。其要领是:双目平视,全身放松,喉松鼻通,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吸气方法是:扩展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横膈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
呼气方法是:控制两肋,使腹部有一种压力,将气均匀地往外吐,呼气时用嘴,做到匀、缓、稳。
这样的呼吸方法可以进气快,到位深,运气长,好控制。可用下列方法练习:
1.闻花香。好像眼前有一朵花,深深吸进香味,两肋张开,控制一会儿,缓缓送出。
2.模拟吹掉桌面上的灰尘。
3.咬紧牙关,从牙缝中发出“咝”声,平稳均匀。
4.数数:“1,2,3,4,5,6,7,8,9,10”,循环往复,一口气能数多少就数多少,吐字要清。
5.数“一个葫芦,两个葫芦”或“一张球拍,两张球拍”,看一口气能坚持多久。
6.喊人,如“王刚”、“小胡”。
7.一口气反复念:“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8.一口气诵读一首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力求清晰、响亮,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