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篇第五章掌控听众的情绪 - 实用演讲词大全 - 问道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技巧篇第五章掌控听众的情绪

1.高亢型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行。用于鼓动性强的演说,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

2.低沉型

这种节奏具有低缓、沉闷、声音偏暗的效果。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用于慰问、怀念等。

3.凝重型

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着力。语流适当,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次要词语不滑不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等。

4.轻快型

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多扬少抑,听来不着力。日常对话、一般辩论,都可以使用。

5.紧张型

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流较快,句中不延长停顿。用于重要情况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6.舒缓型

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不低,语流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以上6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技巧的内在力量。

第一节使演讲深入人心

我们常见的听众一般分为四种:

1.对演讲内容完全不了解的。

2.观点与演讲者相同的。

3.观点与演讲者相反的。

4.对于演讲漠不关心的。

对于这四种类型听众,想要使他们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其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第一种听众,是演讲者比较喜欢的听众,这样的听众是一张白纸,因为对于演讲者的观点,他是茫然不知的,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第二种听众,是演讲者最喜欢的听众,因为观点相同,非常容易产生共鸣。听众也不会产生排斥情绪。对于这样的听众需要注意的就是即使是细小的观点、看法也不能出现错误,因为会被听众发现,同时演讲的内容还要有所新意。

第三种听众,是比较棘手的听众,因为他们在听演讲者的演讲之前就已经否认演讲者的观点,在这样的演讲中演讲者就是试图影响听者的观点和信念,或者使听者建立起新的观念和信念,对于这样的听众,论点一定要明确,事实依据一定要真实有说服性,同时演讲者要有真情实感。

第四种听众,其实是最难以打动的听众,因为他们对于演讲者的内容,既不像赞同者一样喜欢,也不想否定者一样讨厌,而是没有添加任何的感情。

一、研究听众的需求

演讲是讲给听众们听的,是反映人们的心声、愿望的一种推动时代发展的活动,所以作为一名演讲者应该懂得人们想了解什么,想知道什么,不能闭门造车,不问世事,不了解群众。演讲的内容只有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需要、需求,才能打动听众的心。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曹操一次在行军时,走到了一个荒芜缺水的地方,将士们因为干渴而士气低落,这时曹操就说前面有一片杨梅林子,里面的杨梅有酸有甜,水分丰富。兵士们因为想到了杨梅的酸甜而大量地分泌了唾液,这样就不觉得干渴了,这样这支部队才成功地走出了这片地区。

这就是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来历,这就是因为曹操了解人们的需求是什么而做出的决定。

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主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工厂企业、学校、政府机关都要定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演讲时,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喊口号,就显得不务实际,变成了唱高调、不求实效的空洞的说教。这样的演讲容易使人们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就很难起到教育的目的。但是如果我们邀请一些参与过某些战役或者有一定影响的人来进行演讲,由他们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道出一个人是如何爱国的生动事迹,紧紧围绕爱国这个主题,阐明了祖国、事业、人生的关系,这样就能够深深地感染听众,由这些德高望重的人们来传达爱国主义思想,就能够达到宣传爱国主义的目的。

作为一名演讲者怎么样才能了解听众的需求呢,这首先要求演讲者了解我们当今社会的特点和需求,同时不要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发话者,而是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听众,设身处地地想想,听众有什么需求,演讲者应该以朋友和对话者的身份,提出听众想要提出的问题,然后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解决它们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众觉得演讲者是在和他们讨论一个问题,而不是在发号施令。

二、分析听众的心理

所谓的分析听众的心理,是一个演讲者的最基本的工作,我们分析听众的心理,并不是为了迎合观众,而是为了了解听众,贴近听众,是为了保持演讲的真实性、独立性,以及演讲的公正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观众来听演讲者演讲首要的目的是为了从演讲中得到心灵的安慰。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好的演讲能给予人们心灵的共鸣”。

演讲者通过语言来安抚听众的情绪,所以。作为一个演讲者通过分析演讲者的心理之后,在准备材料时多寻找些能够符合听众的煽动感情、安抚心情的材料。

分析听众的心理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诱导听众听演讲的时候,可以通过选择听众喜欢的材料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想要诱导人们听取演讲,先得给对方一点小胜利;引导对方做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时,就得给对方一个强烈的刺激,使之对此事有着一份企求成功的希望。因为当他被一种成功的意识刺激着,他就会为接受更严峻的挑战而去再次尝试一下。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思考自己,我们会思考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同时我们还会幻想,幻想我们的未来,或者产生一些奇异的梦。

对于一个男士,有时和他讨论经济危机不如和他讨论怎样用刀片刮胡子不会刮伤皮肤;对于一名女士,和她讨论世界杯比赛,不如和她讨论什么化妆品更适合她。

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在进行演讲时只要选择和自身发展等相关的方向,就能够引起他心灵的共鸣。所以,想要得到听众的赞同与支持,演讲者应该谈论的话题就是听众最关心的话题。一旦听众产生了与演讲者感同身受的感受,可以说演讲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篇。

曾经有一个青年,向一个大文学家说:“我需要活着。”但是这位文学家却回答他:“我看不出你有活着的必要。”

这位文学家说这样的话,并不是希望这位青年人去死,只是青年人的话无法感动文学家的心灵,是文学家感觉不到青年话中活力。

这个实例说明一个演讲者,或许他脑子里有许多精妙的题材,有优秀的演讲稿,他设计了生动形象的现场表现方案。然而他每次讲起话来却是死板而缺乏生气,就像是背稿一样,这样的演讲稿首先不能感动演讲者自己,又怎么能感染听众呢。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演讲者不够了解听众的喜好,不能用脑中的题材,结合听众的需求表达出来。他缺乏一种精神活力,他对于自己所要讲的话,总觉得好像没有一说的必要。这样他的演讲无法感动自己,更无法感动听众。

所以,华丽的辞藻仅能耀人眼目,对于演讲者而言,却不能感动人心,需要把自己的活力爆发出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演讲当中去。演说必须伴以热诚和真诚。

当一个演讲者发现听取他演讲的听众们总是昏昏欲睡时,首先他要检讨一下自己的演讲是不是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时就要学习像许多著名的演说家那样,学会在台上刺激一下听众。

这种刺激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手段来实现。

三、和观众套近乎

所谓的套近乎,并不是要求演讲者放弃自尊一味地讨好听众,而是帮助演讲者拉近和听众的关系。听众的心理是变化多端、复杂多样的,通过和听众套近乎,可以放松听众在遇到陌生人时本能的防备心理,使得听众能够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听取演讲者的演讲。同时,在演讲者和听众在某个问题上存在分歧时,套近乎可以帮助演讲者安抚听众的情绪,使得听众能够平心静气地听取演讲者的讲解。

最常见的套近乎方式一般在演讲开始时就可以进行,例如:

各位朋友:我是翻山越岭,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这里为大家来进行演讲的,虽然辛苦,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到这里我就发现,这里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热情,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