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篇第六章演讲词的准备 - 实用演讲词大全 - 问道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技巧篇第六章演讲词的准备

第一节演讲稿的作用

演讲稿是演讲的依据。演讲稿能够帮助演讲者确定演讲的目的和主题;梳理演讲思路;提示演讲内容;把握演讲节奏;限定演讲时速;斟酌演讲用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演讲稿写作的研究等等。具体来说,演讲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演讲前认真写演讲稿,有如下几点好处:

一、减少妄说,避免出丑

在演说时当众出丑,是非常难堪的事。由于种种原因而当众出丑的情况常常存在,但听众往往会宽容演说者的技巧失误,而对那些“无知妄说”的演讲、演说时的胡说八道是不会原谅的,出现后面一种失误的原因除少数人是由于“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外,多数人是由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事前没有字斟句酌,他本人对问题还处于模模糊糊、不甚了解的状态所造成的。“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再加上上台以后过度紧张,血压增高,使头脑发热,故而信口开河、胡说一气。

如果事先写了演讲稿,则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因为撰写讲稿时,演讲者就会认真思考,进入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状态。原本散乱、模糊、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理解,就会眉目清楚,如同在一缸混混沌沌的水中加进了明矾,立刻会变得清澈见底。冷静思考,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觉得自己对问题还没有真切的见解,又不能马上解决,便明智地婉言谢绝演讲,从而避免当众出丑;一种是立即补充知识,抓紧时间学习,再上台演讲,就不会无知妄说,胡扯一气。

二、引发灵感,如有神助

撰写讲稿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反复思考、广征博引的过程。这时,你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对往日所有的“库存”,包括已有的知识、学问、经验、理论进行搜索和全面整理,如同电子仪器所进行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扫描”过程。

我们可以把人的思维过程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资料。这时演讲者沉浸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正是在这个阶段,收集那些创造活动可能要利用的材料。有些材料也许已经存在演讲者的头脑中了。这些一般性材料在以后将与具体的演讲主题资料相互融会贯通。

2.分析资料。一旦原始资料收集充分,演讲者就可以开始分析和研究这些材料,这就是大脑消化阶段的主要工作。

3.酝酿。当演讲者将材料分析妥当之后,可以完全地放开自己的思维,转移一下注意力,休息一下,这就是酝酿,也可以说是在“做白日梦”。所以好的演讲者要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来记下突然出现的灵感。好的主意或点子,都是在不经意中一闪而过的。

1993年,日本的一家研究所对821名日本发明家的灵感产生地做了一次调查:

枕头上52%,家中桌旁32%,浴室18%,厕所11%,办公桌前21%,资料室21%,会议室7%,乘车中45%,步行中46%,茶馆中31%。

4.灵感闪现。当你不经意时,念头有时就会冒出来。及时地把握所产生的观点才能做出成功的演讲。

5.应用阶段。要求演讲者把想法放到现实世界中测试,看看是否切实可行。例如,检查一下在演讲中是否有低俗的语言,或者对于民族、性别的歧视等现象。

这一阶段的工作要求耐心和坚韧,只有这样才能使演讲最终取得成功。许多人喜欢出主意,但大多数人的耐心和坚持奋斗的精神不足。

三、抛砖引玉,博采众长

要想获得演讲的成功,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外,还需要得到他人的指教和帮助。因为演讲要面对众多的听众,“众口难调”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你所作的演讲,从主题到语句,如果稍有疏忽,稍失分寸,就会得罪听众。要想使之周密并有分寸,最好能预先向你的亲友、同事、上级、老师征询意见,请他们指出谬误之处,以便改正。当然,并非是用众人的意见代替你自己的思索,“谋在于众,断在于独”,最后结论还得你自己做主,但众人的意见可以给你启发(包括正面的启发和反面的启发)。

征询众人的意见时采取何种方式呢?将众人邀请到一起,让他们作听众做一预演吗?这种办法显然不行。虽然此举能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中肯的意见,但是要把大家同时请到场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把演讲稿分别给大家看,情况就不一样,但所起的效果是同样的。大家不用集中便能提出讲稿的优缺点,然后给你出主意、想办法,为你提供新的材料、证据、理论,甚至帮你进行文字润色,这就是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你的演讲稿便会像吸水的海绵一样,博采众人的智慧。这对你是多么幸运的事!除了少数自命不凡的傻瓜之外,人们都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这种预先写好演讲稿,然后再征求、汲取众人意见的方法,对初学演讲的人是绝佳的途径,对有经验的演讲者也是有益处的。

四、“有恃无恐”,百战不殆

演讲者临场失常,不能将水平正常发挥出来,往往是因为心情过于紧张。而造成紧张的原因之一,是自己心中没有把握。尤其对于初次登台的演讲者来说,有了演讲稿,心中就有了底,就可以大胆沉着地进行演讲。即使恐惧心理较重,但由于有演讲稿作依据,也可以继续坚持下去,不至于出现中断演讲的现象。

如果登场前手上已握着一份精妙的演讲稿,这份演讲稿即使让听众自己阅读,听众都能被感染,那么演讲至少就有了百分之六七十的把握,心情也就不会紧张,登台演讲就不会发挥失常。他心里会想:“现在我用不着害怕,也用不着粉饰,也用不着过多的表情、拿姿态、做手势,更用不着拿腔拿调,只要对着麦克风,一字一句把意思表达完整,就足以感动听众了,我还怕什么呢!”这就叫“有恃无恐”。在演讲的过程中,当演讲者卡住了壳,临时忘记了某些内容,随时看一眼演讲稿,就会把演讲内容连贯起来。但演讲者一定要做到,除长篇演讲外最好不要带讲稿上台,而是应该背熟记在脑海里。

戏剧界有句行话叫做“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它决定剧场演出一半的生命。”演讲也可以借鉴这个道理,其实演讲稿就是登台演说的“剧本”,这个“剧本”的好坏,决定着演讲50%的成功。所以,有好的演讲稿在手,演讲者一般都能镇定自如,如同吃了定心丸。

五、演讲稿可以限定演讲进度

每一个演讲都是有时间限定的,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长的一两个小时甚至半天或一天,总是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讲完的,不能永远不停地讲下去。所以同一主题的演讲,在不同的时间限定下,其稿件也是不相同的。

第二节演讲稿的现场感

每个演讲者都有自己不同的演讲风格,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演讲者就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演讲风格,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级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每个演讲者的风格也都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演讲者的个人风格可以通过演讲稿的写作来逐步细致和完善的。

一、利用不同的演讲稿风格来加强演讲稿的现场感

(一)激昂型演讲

这种演讲风格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一样,是一种充满了激情、豪放、爽朗、干脆、刚健的演讲稿。激昂型的演讲稿要求具有真情实感,案例丰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并不能单纯地认为,激昂就是大吼大叫。

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的情绪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的状况。这样的演讲稿,为了能够产生慷慨激昂的演讲效果,在演讲稿的写作中,经常要加入非常多引人入胜的情景描述成分,营造出一种神秘、紧迫的氛围。这样的演讲稿,一般会大量的运用比喻、设问和反问等修辞手法,通过这样的描写来加强语气,使演讲稿语言简洁明了,表达通俗易懂。同时,在演讲稿中经常会用大量的排比句,这是因为,排比的句子在朗读的过程中读音是逐步加重的,这样就能够起到一个语气逐渐加强的感觉,使得演讲者的音域宽广,音色宏亮,能够使会场的气氛异常活跃,演讲者必然能听到听众或是鼓掌喝彩,或是捧腹大笑或痛哭流涕。

激昂型的演讲稿是通过演讲稿中的每一个字来表现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并将这些思想感情施加到听众的感情上,通过演讲的过程加强观众的认知。

作为一名演讲者在写作演讲稿时,如果想将演讲稿写成这种激昂型,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演讲主题是否符合这种类型的要求。如果演讲者要做的是一个未受人注意的新观点的演讲或者是具有鼓动性和号召性社会政治演讲。那么这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演讲稿类型,是十分合适的。但是如果演讲者在一个社交的场合做一场平和的或是娱乐的演讲时,用这种类型的演讲稿,无疑就是贻笑大方了。

也应当指出,激昂型的演讲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第一,就演讲者而言。因为高度兴奋,往往过分注意于感情的抒发和渲染,因而容易离题,缺乏逻辑性,这种情况在即兴演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二,就听众而言,在演讲者的情绪感染下,他们虽然容易进入强烈的情感状态,情绪和心理上得到满足,但未必就真正抓住了演讲的精华。第三,就影响力而言,有一项实验调查显示:如果效应在当时或过几天就进行衡量,那么情绪影响的作用确实是强烈的;而如果过几个星期或几个月进行衡量,那情绪影响的效应就很容易消失。

(二)严谨型演讲

这种演讲风格的总特征是:理智、精深、执著、质朴和稳定。一般地说,这类演讲崇尚实事求是、朴实无华,它所刻意追求的是用命题本身去激发听众的思想,是通过对命题的充分论述去说明某个道理。因此,在主题方面,它要求尽可能排除主观性,使演讲者对待主题的态度具有客观性,至少要隐蔽到近乎毫无所察的“旁观者”的地步;在选材方面,它的形象材料往往少到最低限度,没有多余的情景描述;在结构方面,着力于对论点进行论证和分析,使其严谨无隙、相互贯通;在语言方面,它讲究工整、鲜明和准确,不可雕琢和粉饰;在声音方面,它的语流比较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在体势方面,它的手势动作用得不多,连演讲者的站立姿势和位置都比较稳定。这就是严谨型的演讲风格。

很明显,最具有这种风格特点的,当首推学术演讲和课堂演讲。例如,杨振宁的《读书教学四十年》,我国著名学者和演讲家梁启超先生曾应邀在南京等地作了二十余次学术演讲,这些演讲充分地表现出了严谨的特色。在法庭诉讼演讲中,这类风格的演讲也是不乏其例的,如古巴卡斯特罗的名篇《历史将宣判我无罪》。我们还注意到,在庄严、隆重的集会上,在某些极为特殊的场合,不少演讲也都是这种风格的典范,如华盛顿的《告别词》、林肯的《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和周恩来的《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等。

必须指出的是,诉诸理性的严谨型演讲,并不是说它不需要或者毫无感情色彩,而是说它们更注重对听众理智的征服;也并不是说它们全然不做加工和修饰,而是说它们很少显示出粉饰的痕迹。也许正是这一缘故,才使得这种演讲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巨大的社会作用。事实证明,虽然它在短期内对听众的影响不如激昂型演讲那样强烈,但却比后者持久得多、稳定得多、深刻得多。

当然,这种风格的魅力是有条件的。如前所述,对于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听众来说,诉诸理性的演讲比诉诸感情的演讲所能产生的影响确实要深刻得多、有力得多。但是,这类演讲能否产生应有的正效应,除取决于演讲者的演讲素养外,显然还取决于听讲者的内在条件。

(三)活泼型演讲

轻松、亲切、生动、幽默、灵活和多变,是这种演讲风格的总特征。在具体的演讲实践中,这些总特征既表现在内容的诸要素上,又表现在形式的诸要素上。比如说,在选题上,多是讲一些别开生面的小题目,特别是一些角度新、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题目;在题材上,多选用古今中外某些新鲜有趣的材料,喜欢大量引用名言警句、轶闻逸事、典故史实;在结构上,貌似臃肿杂乱,实则是形散而神聚;在语言上,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采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多变的句式,口语化色彩很浓。之外,这类风格的演讲也很注重表情、神态和手势,讲究声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喜欢用提纲式和即兴式演讲与听众交流;会场气氛轻松活跃,听众常常会发出会心的笑声和鼓掌声。一句话,它既讲内容的厚重,又求形式的多彩。

显而易见,活泼型风格与激昂型、严谨型风格虽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但差别却是十分明显的。正是这样,这种风格通常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首先,它比较适合用来讲社会生活问题,诸如衣食住行、风俗人情、人生爱情和工作学习等;其次,它比较适合那些气氛轻松的集会演讲,如形势教育报告以及某些仪式上的致辞;再次,它比较适合和平时代的演讲;最后,它比较适合对低层次或青年听众演讲。

不言而喻,活泼型演讲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是,它也很容易引导人们走上另一个极端,即刻意追求演讲的戏剧性效果,因而一旦处理不妥,即使是最出色的演讲家,也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有许多事实证明,俄国著名演讲家普列汉诺夫也是擅长活泼型演讲的高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后期的不少演讲表演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常常“带有做作的热情与戏剧式的姿态”。

因此,发表这类演讲,文学性和戏剧性一定要使用得适可而止,尤其要防止过分幽默。如果都是夸饰的言辞、栩栩如生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情节、朗诵般的腔调和表演化的姿态,就会使演讲喧宾夺主,以辞害意;如果节外生枝,随意穿插与主题无关的笑料,就会破坏演讲主题的严肃性,进而破坏演讲的效果。这些都是演讲者应该特别注意的。

(四)深沉型演讲

深沉型风格的总特征可以概括为:恳切、凝重、深邃、含蓄和柔和。说它恳切,是指演讲者的态度一般都比较诚恳,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说它凝重,是指演讲的内容通常都比较严肃,有相当的分量;说它深邃,是指演讲的思想一般都比较深刻,有相当的力度;说它含蓄,是指演讲的感情不尚外露,看似风平浪静,实为倒海翻江;说它柔和,一是指演讲的音调较为低沉,节奏也较缓慢,力度对比不太强烈,二是指演讲的体态动作用得较少而且轻缓,主要依靠面部表情。由此看来,这种风格既明显地区别于激昂型演讲,也明显地不同于活泼型;在某些特征尤其是某些形式特征上,虽然它和严谨型演讲有一定的相似处,但从这些特征表现出来的强弱程度来看,从这两种风格总的色彩、总的面貌和总的状态来看,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基于这一事实,把深沉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典型的演讲风格,应该说是合情的必要的。

其实,在某些政治外交演讲中,在某些意在说服教育听众的训导演讲中,尤其是在悼念演讲和告别演讲中,这种风格不仅大量存在,而且以它特有的魅力显示出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强有力的感染力。林肯的《告别演说》和恩格斯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不过,在发表这类演讲时,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平柔不同于平淡,也不同于柔弱。平淡是内容的贫乏,是形式的枯燥,它不是心灵的强烈震动和对表现技巧的积极追求;柔弱是内容的浅薄和脆弱,是形式的苍白和软弱,它不是理智的高度升华和对表现艺术的刻意创造。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平柔是外柔的美,内刚的美,两者有机统一的美,是一种有特定适用范围的演讲风格。因此,我们不能把它等同于平淡和柔弱。否则,这种演讲就将成为听众的沉重负担,其风格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二、利用蒙太奇的效果增强现场感

蒙太奇是电影中常用的剪辑和组接的方法。它是电影构成的法则,运用这种法则,把那些不同画面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剪辑、组接在一起,用以形成整部影片的节奏、气氛和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在电影创作中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产生隐喻、象征、想象、衬托、悬念、对比、连贯等效果;增强电影的艺术魅力。而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演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