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旱灾,灵泉空间救人
谢小云自那日后,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他将自己埋进了学习和练功的世界里。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他便已起身来到院子中。
手中的剑在朦胧的光影中舞动,剑风呼啸,带起一片片落叶。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每一次挥剑都倾注了全身的力量,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滑过脸颊,滴落在被他的脚步踏得坚实的土地上。
夜晚,明月高悬,柔和的月光洒在他的房间里。
他坐在桌前,借着微弱的烛光,默默地琢磨谢星浩给他的剑法和掌法。
那泛黄的秘籍上,每一个招式都被他反复研究。
他的手指在空气中轻轻比划,模拟着招式的动作,沉浸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全然不顾窗外的虫鸣和夜的寂静。
日子仍然一天天过着,很快到了盛夏。天空犹如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却没有一丝云彩点缀,阳光肆无忌惮地倾泻而下,仿佛要将大地烤焦。
一连半个月都没有下雨,大地仿佛被置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热气从地面升腾而起,让人感到窒息。
河水开始下降,原本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河流,水位不断降低,露出了干裂的河床。
河床上的石头在烈日的暴晒下滚烫无比,曾经在水中嬉戏的鱼儿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道道干涸的痕迹。
庄稼汉子们望着自己田里逐渐枯萎的水稻,忧心忡忡,眉头紧锁,仿佛心头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
他们粗糙的双手抚摸着枯黄的稻叶,眼中满是绝望和无奈。
干裂的嘴唇喃喃自语,祈求着上天能降下一场甘霖。
杨柳留意到了这种情况,她那颗善良的心开始为众人担忧。
她让夜煞找了手艺精湛的工匠,那些工匠们个个身强力壮,皮肤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和伤疤。
他们带着各种工具来到院子里,有锄头、铁锹、绳索等等。
工匠们先在井口周围搭建起一个简易的架子,然后开始奋力挖掘。
他们的汗水如雨般落下,滴入脚下的土地。
把自己小院子里的井挖得更深了一些。在一个无人察觉的夜晚,万籁俱寂,月光如水般洒在院子里。
杨柳悄悄来到井边,伸出如玉般的手指,让灵泉水从指尖缓缓滴入水井。
那灵泉水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一接触井水,便让井水变得更加清凉、甘甜。
灵泉水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与井水融为一体,散发出神秘的气息。
然后,她又在七绝楼附近搭了一个茶寮。
茶寮虽然简陋,却充满了温馨。用竹子和茅草搭建而成,顶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稻草,以遮挡烈日。
几个肌肉发达的彪形大汉负责派送茶水,他们身材魁梧,肌肉贲张,手臂粗壮得如同树干。
他们威武的身影让人望而生畏,确保了茶寮的秩序。
这里煮的是清凉的薄荷水,薄荷叶子在锅中翻腾,散发出阵阵清香,免费提供给路过的行人解渴。
当然,那薄荷也是她用灵泉水悉心浇灌种植而成,每一片叶子都鲜嫩翠绿,散发着独特的清香。
薄荷在灵泉水的滋养下,叶片肥厚,香气浓郁。
又过了半个月,情况愈发严峻。
池塘、田地都干枯得如同龟背,裂纹纵横交错,仿佛大地被撕裂开一道道深深的伤口。
那些裂纹宽得足以塞进一个孩童的拳头,泥土变得坚硬如石。
很多水井也只能打出一些带着泥巴的浑浊水,那水浑浊不堪,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只有江河之中还有水流奔腾不息,但那距离小镇太过遥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希望。
然而,杨柳的院子却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仍然能打出大量清澈甘甜的井水,七绝楼的供水都需要从她这里搬运。
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工人们挑着水桶,穿梭在小道上,他们的脚步声和喘息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茶寮仍然开着,但是白天的酷热让人望而却步,只有在傍晚的时候,气温稍稍降低,人们才纷纷涌向茶寮。
夕阳的余晖将茶寮染成了橙红色,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怀着对清凉的渴望来到这里。
杨柳用硝石制了大量冰块,她先将硝石放入大盆中,再倒入水,顿时盆中冒出阵阵白气,水温急剧下降。
用厚厚的棉被包裹在木桶里,以保持冰块不融化。
每一碗薄荷水都加入几颗现凿的冰块,当行人接过那碗带着丝丝凉意的薄荷水,仿佛在炎炎夏日中得到了一丝救赎,那冰凉的感觉从指尖传遍全身,让人忍不住发出舒畅的叹息。
希望能够消除一些路人的暑气。
忙活完一天的杨柳,在院子里吹着晚风纳凉。
可惜这种天气,吹来的都是滚滚的热风,没有一丝凉爽之意。
她的额头布满了汗珠,发丝也被汗水浸湿,贴在脸颊上。
她手中的扇子无力地挥动着,却无法带来丝毫凉意。
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仿佛也在忍受着这酷热的煎熬。
谢小云练完剑回来,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