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连环计(一)
第63章连环计(一)
翌日,陈群从太师府出来时已经是傍晚。
两辆马车停在太师府不远处,其中一辆是陈群的马车,此时那马儿已经开始不耐烦地在原地打着转儿,喷嚏声一下一下地响起,棕马吸了吸鼻子。
陈群手里拿着公文,不急不慢地走下阶梯。
“陈廷尉!”
有一人从太师府里追着赶上来,那声音听着普普通通,却有些耳熟。
陈群微微侧过头看了身后追过来的人一眼,那人是个看起来不算年轻也不算年老的文士,长相普普通通,看见他停下来反而没有那么着急了。
“在下李儒,久仰廷尉大名!”
待走到跟前,陈群这才不着痕迹地打量了李儒一眼,这一看,便被那双锐利的眼睛给吸引住了。
这双眼睛似鹰一般锐利,不经意之间却又露出几分淬了毒药似的狠毒。所谓“相由心生”恐怕就是说的如此。
陈群知道李儒也在打量自己,因此也没有着急开口。
他不知道李儒主动找他做什么,毕竟自己虽然名义上投奔了董卓,但是却并没有见过这位“毒士”。反而从董卓的言行来看,这李儒的确很受器重,而且就连吕布也要畏惧上三分。
这李儒,也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
当时洛阳大乱,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
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
自此就有了“毒士”的骂名。
“陈群久闻先生大名。”他弯腰作揖,说不上是奉承,也说不上傲慢,只是目光湛湛,从容淡定。
“儒不敢在长文面前称先生。此前儒不再府中,却早已经听说先生的义举,儒心中佩服。”
陈群闻言淡淡一笑,不露真情实感,心里却清楚他这话本就没有几分善意。
“听闻长文极善博弈,恰好儒在这府中难有敌手,不知可否请长文留下博一局?”李儒笑得和善,陈群与他对视,轻轻笑着,很委婉地拒绝道:“群素来痴于博弈,一下就常常忘了时辰。可如今天色已晚,恐耽搁了先生的歇息。”
陈群这倒是说的是实话,更没有什么夸张的手法在里头。也很委婉地拒绝了李儒,李儒也不应有半分不满。
“既然如此,儒与长文改日再约。”李儒不强求,站在太师府门口就不再动了。
陈群对他施了一礼,便自然地转身离开了。
“走吧。”陈群上了马车便没有再停留,将帷幕全部拉下,便从太师府离开了。
马车越来越远,门口李儒的目光也不复温和。
“先生,太师请您进去议事。”
李儒点了点头,转过身的一瞬间便不作言笑,更觉得此人深不可测了。
夜里的寒雾笼罩着近地面,就好像凭空盖上了一层云帐,朦朦胧胧,只显得夜里的长安城清冷孤独。
陈群靠着车窗小憩,枕着平稳的马车声昏昏欲睡。他闭着眼睛,本就快要睡着了,忽然听得一阵哭声。
马车忽然停下,马发出突兀的嘶吼声,马车夫扬鞭去打,夹杂着几声秃骂。
“怎么回事?”
那被马车撞倒的中年人听到马车厢里传来的疲惫的声音。
当朝廷尉从马车上一跃而下,那是个风华无双的年轻人,月光从身后投过来,他伸出手来,却像是遥不可及似的。
陈群拉起中年人,温声询问道:“老伯身上可有恙?我家仆人可误伤了你?”
那中年人见他这般,也不急着回答,仰头询问道:“敢问廷尉,乱臣祸政,为祸百姓,当诛否?”
陈群这才注意到这中年人目光炯炯有神,手臂强劲有力,根本不像是一般人。他迟疑一会儿,待好好观察此人,才低声答道:“当诛!”
那中年人这才顺着他的力道站起来,紧紧拉着他的手臂,小声问道:“依您所见,该何人来诛?”
陈群凑近了,回道:“群虽为一介文士,但愿助一臂之力。”
那中年人听到了想要的答复,继续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这才一瘸一拐消失在夜幕之中。
陈群看着他离去的方向,心中泛起涟漪。
“公子,上车吧!”
-------------------------------------------------
“公子”
陈群将官服脱下拿去清理,然后换上常服。
“如若有人问起,便说我已经歇息了。”他对着守门的婢女叮嘱了几句,然后趁夜深无人之时,从后门离开。
此时离宵禁还有一个时辰,陈群怕朝廷中的人来拜访,这才左右叮嘱,谁也没有告诉,便一个人离开廷尉府。
他身形高而偏瘦,又穿着深色的长衫,顺着偏僻的小巷一路向着司徒府走去。
待到了司徒府中,府上一片漆黑,只剩下门前一盏孤零零的红灯笼。
他走到灯笼旁,阴影处走出一个不高不矮的身影,仔细一看的话便认出刚好是方才被陈群车马撞倒的中年人。
中年人迎上来,眼护着他就往司徒府里走进去,“廷尉请进,我们侯爷已经等您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