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美人为计 - 您的监督员已上线 - 许下长安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62章美人为计

第62章美人为计

“廷尉左平陈群拜见太师。”

董卓比两年前见的时候又肥胖了很多,若说以前的时候还能看见武将的魁梧彪悍,此时真真切切显得既臃肿又萎靡。

董卓坐在上首,听见声音后伸了伸手:“进来吧。”

说罢让陈群坐在下首。

“孤久闻陈左平的盛名,今日一见,果真是仪表不凡。”董卓如此说着,又叫婢女端着上好的茶上来。

那婢女长相颇为清丽,婀娜多姿。董卓本是半瞥着的双眼忽然就亮了起来。他没有管着在场有没有人,待婢女走到身边时,就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来摸了一把。

陈群低下头来,很是平常似的清咳一声,董卓这才放开手来,把那侍女放过。

“不知太师今日召群前来,可有事情吩咐?”陈群目光沉静如海,半点不受方才场景的影响。

董卓笑道:“孤今日听说陈左平回来洛阳,只是心生好奇罢了。”

陈群当然不会相信这话,却还是装作很相信的模样,点了点头。

“孤早知陈左平极有清流雅望,为人正直,孤有一个职位,不知陈左平感兴趣否?”

陈群惊讶似的看了董卓一眼,然后低头沉思了一会儿。

董卓虽然屡犯暴行,但是却有意招揽世家大族,天下名士。此番召见他本来就不是目的单纯的,如今又有意许他官职,招揽之意溢于言表。

他微微一笑,站起身来朝着董卓深深作了一揖:“群多谢太师提拔。”

陈群没有像其他人一般继续说要赴汤蹈火鞍前马后的话,于是让董卓多看了他几眼,不禁大笑起来。

“孤早知道左平是个正人君子,今日一见,果真是如此啊!”

“正人君子”四个字咬字清晰,被重重地强调了一遍,陈群假装没有听见,而是浅浅地露出几分不明不白的笑意。

“好啦,孤明日便会让圣旨送到你手上,陈左平做好准备便是了。”

董卓是只老狐狸,在他心里已经接下了他赏赐的官职,接受了他的招揽。陈群便又是深深作了揖,弯下腰退出了大厅。

方一出大厅,陈群便重重呼出一口气,忍住翻江倒海的恶心,顺着长长的路径离去。

-------------------------------------------

第二日,陈群就收到了来自皇帝的诏书。但他很清楚这诏书的内容究竟来自于哪里。

他代替了阳翟郭勉的位置,担任了廷尉一职。

一起送来的还有冠冕和官服。

此时已经是初春时节了。城外的柳条抽了新叶,树身抽了新条儿。被焚毁的烧得漆黑的城角开出了颜色清淡的花来,蓝的黄的,沐浴着太阳光,舒展着腰肢。

有人在战火之中妻离子散甚至失去了生命,有的人却在战争之中收获了功名利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便是如此。

陈群站在城门口送别郭勉。

郭勉夸他年轻有为,日后定能兴旺宗室,然而陈群却是说道:“若非勉公主动辞去廷尉一职,群也不能接替您的位置。”

郭勉清咳几声,笑道:“勉年纪老矣,此次辞官早也做好了回归园田,老死乡中的打算了。”

陈群看了他半晌,忽然低下头,轻轻说道:“勉公并未到了准备享天伦之乐的年纪,所谓年老,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如此乱象,就连您也不忍再看了,倒不如回到田亩之间,才能远离这个地方,平息悲悯之心。”陈群如此说着,郭勉一时间无话可说。

他深深叹了一口气,还算明亮的眼中被眼泪搅混了眸光,不禁悄然泣下:“老朽为官几十年,处事圆滑,因此一直以来虽未能身居高位却也德高望重,不曾深陷囹囵。”

“直到见了长文,才知自己不配执掌手中的权力。”

陈群没有想到郭勉辞官竟然与自己有很大的关系。他沉默许久,默默擡起头来,看着这位老人,微微动了动唇:

“勉公可知,不用多久,朝堂中人都会将我划分为董卓的手下?”

他目光清亮,偏生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坚定与执着,郭勉伸出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安慰道:“莫说勉,便是听说长文为人的同僚都会相信你并非这种人。”

陈群轻轻笑道,没有点头。

他从袖里拿出一封信,上面已经完全封好:“勉公此次归乡,请顺便帮我捎个信。”

“群如今身边并无亲信,请您出了洛阳境外,差人帮我将信送去给家父陈纪。”

郭勉一口答应下来。

车马渐渐远行,在那花红柳绿的郊外慢慢变得迷离。树梢的早莺互相争着吵着抢着向着暖阳的绿树,燕子衔泥筑巢,不知人间悲怆。

陈群看着郭勉的车马完全消失,嘴中轻轻吟着:“族中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初平二年初,待董卓将洛阳焚毁抢掠后,便在几个月后到达长安。

他在逼迫皇帝封自己为太师之后又自称尚父,逾制乘坐青盖金华车。不久之后,弟弟董旻升为左将军,封鄠侯。

哥哥的儿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宗族内外的许多亲戚都在朝廷任职。董卓还筑郿坞,囤积了三十年的粮食用以自守。

董卓执政,法令苛酷,爱好残酷的刑法,推崇相互告发,造成不少冤案,又滥发货币,积聚财富,造成通货崩溃,激起了民怨。

陈群作为廷尉,也因为董卓而被不少人所怨恨。

自从随董卓迁到长安,长安百姓也怨声载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