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元宵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十五这日。
从初六到现在,李絮就一直待在城里。期间,王氏、魏葵都轮流跟着魏寅回去过,就她一人没回过草沟村。魏渠倒是来过城里一趟,去拜访钟先生,顺路过来看看店里情况。
这也是王氏的意思,让她现阶段少点出门。
原因很简单,案子还没查清,王氏怕她出城再遇上意外,还不如老老实实窝在城里。如今葫芦街上的街坊邻居大多混了个脸熟,遇到事也能互帮互助。万一真有歹人,直接冲去县衙报案效率也更高。像年前那次一样被堵在荒郊野外,刚好又没人路过,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絮也不愿给其他人添麻烦,平时除了必要的走动,天天闷在店里。
今天元宵,虽然不能跟中秋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相提并论,但,过节嘛,总是希望全家人尽量在一起。
尤其是今年的元宵和往年不同,过完节魏渠就要出远门,很可能要到秋闱前才有空回家一趟,期间大半年时间见不着面。魏广仁也决定了,要带魏鲤跟着过去,顺道长长见识。刚好前两天涂夫子给魏渠回信,说是在老家遇到了个朋友,年轻时还跟魏广仁一起上过学塾,后者也动了访友的心思,这一去至少要半个月。
所以,这个元宵肯定得好好聚一聚,说说话。
昨晚收工后,李絮就跟王氏提议,今天放半天假,大家一起回村过节,吃个团圆饭,也算是给魏广仁三父子送别。王氏含糊着应下,却又说要看情况,如果店里太忙就不回。
王氏最近赚钱热情高涨,昨晚还拉着她算了回账,又商量了会该如何从细节处开源节流,如找袁家米铺供应大米等原材料,人脉不用白不用,诸如此类。
食店开业至今不过十天不到,净利润已经接近三十两,是她们年前摆摊的两倍不止。其中,袁记酒楼的卤味订单占了近半。
王氏昨晚还夸她,亏得她果断拿下铺子,又抽空改造厨房,加了好几口灶,不然也没法保证每天这动辄二三百斤的卤味产量,也就没有如今的成果。按照这个速度,说不定开业一个月就能回本。
王氏本来想先记账,等什么时候全部回本了,她欠李絮的本金也就都还上了,到时她再开始拿钱。李絮却没答应,只说自己最近没有其他项目要捣鼓,拿着那么些钱也是白放着,不如给她一半,万一遭了贼还能平摊风险。
所以,这段时间的利润依旧是五五分,除去账面上存留的固定共用资金外,每天睡前两人都有固定的算账“分账”环节,睡着了做的大部分都是数钱的美梦,第二天起床后干活也倍儿有劲。
如今,王氏手里又攒下二十几两银子,距离攒钱目标不算太远,只是还要准备魏渠的束脩,魏广仁出门也得给他带点钱花销,一来二去又是手中空空。
李絮知道舅母要强,不好意思老欠着她这个小辈的钱,却也只能装作不知情,同时更加认真地给食店创收,帮她尽快实现无债一身轻的目标。
给食店雇小工的计划,她也没好意思提,想着过一个月再说,到时舅母手里攒下的钱估计也快够抵本金了,说话就有底气。
再过一个月,或许可以提一提置办宅子的事,前期可以先租,手头宽裕了再买下来。
不得不说,现在的李絮就像后世那些创业初期有家难回只能睡办公室的创业狗一样可怜。
人家可能还有张单人的行军床睡,她只能跟另外两人挤在不到一米五的床上睡。有时累得狠了,王氏会打呼。左手边杂货铺老板的儿子好动,经常一大早起来乒乒乓乓。右边的邻居倒是没熊孩子,却是个卖包子的,天不亮就开始剁肉。
这段时间,李絮睡得并不好,要不是白天忙碌太过、身体极度疲累,没准睡得更糟。长期缺觉的感觉很难受,但她也只能忍着,并绞尽脑汁想办法提高营业额。
她晃晃有些发沉的脑袋,和魏葵先后跨过门槛,打水洗漱。
“舅母,今天怎么起这么早?这是打算早点忙完,早点回村里见舅舅么?”李絮含笑看向打扮齐整的王氏,后者面前案板上放着个硕大的光滑米团。
“是有事要办,我先出去一趟,大概两炷香能回来。早饭在锅里,你们吃完就把它处理了。”说罢匆匆出了门。
李絮心里奇怪,也不敢耽搁,怕天气干冷影响了米团,以最快速度搞定洗漱早饭,开始熟悉的米粉制作工作。
白嫩细长的新鲜米粉从锅中捞起,还未彻底晾凉,王氏便去而复返,眼角眉梢都是喜意。
李絮愈发好奇,“舅母,您刚刚忙什么去了?可是有什么好事?”
王氏笑着侧身让开,魏广仁四父子神情迥异的脸突然出现在视野内,险些没把她吓一跳。
除了魏渠依旧是没什么表情的淡定模样,其他三人都笑眯眯的。要不是模样相似,李絮真怀疑魏渠是隔壁不小心走错门的陌生邻居。
因着前几天暗暗捉弄了他一回,她现在有点不敢直视魏渠。
多亏了原书这个算不上金手指的金手指,李絮早就知道这家伙有点小洁癖,那天就起了促狭心思,很想看看他面对一大碗“臭烘烘”的酸汤粉会是什么表情,却又不敢自己捋虎须,只能让魏寅打头阵。
后来第二天魏寅进城,她好奇问了一句,得知当晚魏渠烧了好几锅热水后,愈发心虚气短。
她冲其他人点点头,只看向魏广仁打招呼:“舅舅,你们怎么来了?舅母早就知道?”
刚刚是专门出去接人?好像也不对,魏寅熟门熟路,其他人也不是头一回过来葫芦街,怎么可能找不到路?
魏葵抱着盆小跑过来:“爹爹,大哥二哥小弟,你们怎么都来了?难道是特地过来陪我们过节的?咦,二婶没来?”
魏广仁笑着点头:“你娘如今成了个死要钱的,半天生意都不舍得放弃,就让我们过来了。你二婶说头疼,这两天不过来。”
王氏横他一眼,他立马转移话题:“你们这个头巾倒是别致,是葵娘绣的吧?”
“我和娘绣的,字样是表姐画的,好看吗?”
现在,店里的人都习惯了戴头巾,起床洗漱后就裹上,大冷天的还能保暖,简直一举多得。
魏渠下意识扫了眼李絮,视线又回到靠自己最近的魏葵头上。
朴素的蓝布基底上绣了个双指宽的魏字,字体不算板正,偏瘦长,用的是深灰色的线,外面一圈简单的暗粉色团花,简洁大方又富有美感。
魏葵还在指着头巾跟魏广仁说:“本来图快只绣了这个魏字,后来表姐说可以加一圈小花,我就试了试,结果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魏广仁有些惊讶,下意识道:“絮娘不是不会绣花么?怎么……”
“咳,舅舅,不会绣花跟不会画花样子是两码事!”李絮老脸一红,努力为自己争辩。
“哦哦,是这样,舅舅误会了。你不说我都忘了,那些头花也是你画的图案……”
魏渠冷不丁问:“羊县尉上次说学画的事,怎么样了?”
李絮一愣,“最近店里忙,顾不上。他们衙门里也忙,说是等过完十五再来,每天下午教一教,他们给我开工钱。”
“应该忙不了几天了。”
还来不及体会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就被魏广仁等人的好奇疑问淹没。
这件事之前并没跟他们提,当时也没定下来,还是前两天羊元抽空跑过来吃酸汤粉时才特意找她提了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