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新法初行
第510章新法初行
吐蕃心怀叵测,元载认为应该要提防。但朝廷经不住长期的鏖战,只能采取和议的姿态。兵部尚书杜鸿渐,奉诏命前往吐蕃议和。
元载为他送行,见杜鸿渐所带随从太少,提议道:“杜尚书所带兵马不多,我派神策军护卫你吧。”
杜鸿渐委婉的拒绝了:“朝廷艰难,怎能带太多护卫。”
元载道:“朝廷要节约,又不在这上面节约。”
杜鸿渐表示拒绝:“下官为大唐前往吐蕃议和,贵在于诚。带的人少,意在表达大唐的诚意。若是带很多人去,恐吐蕃因此见疑,事反而不成功。”
“倘若吐蕃反复无常,扣押阁老,又该当如何呢?”元载反问道。
“唯死而已。”杜鸿渐坚定的回答道。
元载不仅没有表示赞赏,反而摇摇头道:“阁老一人之死,却引发大唐和吐蕃连绵不绝的战争,岂不是违背初衷。”
杜鸿渐一时愕然。
元载又道:“吐蕃人生性狡诈,看阁老兵少必定蠢蠢欲动。大唐刚经历过一场战争,无力再对吐蕃用兵。只能固守原有的疆界,抵御吐蕃。一旦吐蕃伤害到阁老,大唐出兵则国库难以为继,若不出兵则虚弱尽在他人眼底。”
杜鸿渐恍然大悟,同意元载为他增加护卫。
元载调神策军五百,沿途护卫杜鸿渐往西出使吐蕃。
不仅如此,元载还亲自做下部署,河西左右厢兵马使哥舒曜率赤水军屯于大斗斜谷,防止吐蕃军偷袭张掖和河西。甘、连刺史浑瑊率军屯于玉门军,防止吐蕃偷袭酒泉,切断河西和镇西的联系。陇右节度副使李晟出兵屯于西海附近的神威军,左右厢兵马使蔡希德屯于宛秀城。
吐蕃见杜鸿渐带这么多人来,又见大唐各路兵马严阵以待,只能乖乖的和大唐达成议和。
随着吐蕃和回纥都表现出友好的姿态,大唐的政策开始进入第一个阶段,息政养民、抑制土地兼并的国策。
元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安抚流民,使耕者有其田。强行从乡地主绅和庄园主手中夺田,肯定会出大乱子,也不符合息政养民的国策。
二月,元载正式下檄文,正式确定了拓荒制度和兵民合一的屯田制度。
屯田制度是借鉴曹魏时期的屯田制度,每户抽丁一人,农忙时节耕地,闲时参加军事训练。
拓荒制度是借鉴了花旗国的在南北战争时期,某总统的西部制度。即拓荒所得田地归个人所有,官府将给予契约,确保其合法权益。
相府的后花园,元载设宴款待吏部员外郎判南曹韩滉。
韩滉字太冲,以门荫入仕。他性格刚强正直,通晓政务,判南曹事务五年,详细探究官署中的文书簿册,就算细微的事也没有被遗漏。
唐宋官制,以大兼小,即以高官兼较低职位的官称作判。
元载举起酒杯,祝道:“尊驾即将远行,本相祝你一帆风顺,马到功成。”
韩滉回敬:“借元相吉言,下官必定不辱使命。”
元载叮嘱道:“朔方多是功勋之将,太冲此去要小心谨慎,不可和他们起太大的冲突。有我的令旗在,料想朔方诸将不敢过分刁难太冲。”
其实元载故意把令旗的威力说小,避免韩滉滥用职权。
韩滉点头道:“下官谨记在心,不敢忘。”
元载又拿出一封信,送到韩滉的手里,并道:“朔方节度副使路嗣恭,乃是我多年部下。请你去了后,把信交给路嗣恭,他会保护你。”
韩滉脸色变得凝重,郑重的收起信,再次谢过元载。
是什么事情让元载这么保护韩滉?
为了巡察工作。
元载很有自知之明,这项拓荒制度和屯田制度能认真执行的只有陇右河西、朔方河东及朝廷控制的京畿道、剑南道和江南诸道。
广大的中原一带和河北地区,情况比较复杂,很难执行。
能执行的地方,比如郭子仪所在的地方,又不需要元载派巡察御史。
在陇右河西一带,元载派的是第五琦。
因为很清楚第五琦性情急躁的个性,元载在他去的时候,说道:“先皇在时,阁老有大功于朝。只因不容于群臣,被贬为朗州刺史。国家自安禄山造反以来,民生凋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样的高帽子是为了防止第五琦干嘛呢?做事不要操之过急。
“请元相放心,老夫不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第五琦保证道。
“河西东连关内道,西连镇西。凡事是事缓则圆,不可强出头。”元载再次叮嘱第五琦,“欲速则不达,望阁老深察之。”
第五琦表面点头称是,心里却在想:“老夫向陛下奏请采纳什一税法,陛下有心采纳却碍于元载的威势,而不敢采纳。元载分明是怕我再提,故意把我支开。你等着吧,我一定会干出业绩。”
元载也知道第五琦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别了第五琦,便私下写了封信给待在河西的浑释之,告诉他尽量保全第五琦,到了必要的时候,舍弃!
派往京畿道的是韩洄,字幼正。原是屯田员外郎,元载上表朝廷任命为京畿道巡检使,负责两项制度在京畿道的实行。
元载召见他时,强调道:“京畿道境内驻扎着神策军和神武军各统辖一部分,他们的地位特殊,你去了之后要小心应付。”
韩洄道:“左神策军主将是李抱真,右神策军主将是李日越,都是元相部下。还有郝廷玉部,药子昂等部,无不是元相麾下将领,何惧之有。”
元载担心道:“这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权力的作用在于使人信服你的政策,而不是以势压人。一个不慎,引发兵变。这可不是你能承担。”
韩洄明白了:“下官会小心。”
江南一带有刘晏代为巡视,剑南道元载派了吴凑前往。吴凑是代宗的舅舅,也是元载的舅舅,谨慎职守,深得代宗和元载的信任。
就在吴凑去剑南道的时候,有个中年人踏上了长安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