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千层饼
第509章千层饼永泰元年正月十五的一场宴席,因元载一番话,变得意义非常不同。
这是一场和代宗提前预谋好的试探,测试各路节度使的态度。
到会的节度使大多是朝廷倚重的忠臣,然而他们的反应,出乎大家的意料。
李泌劝元载道:“推行新政不宜操之过急,应该再等几年,等天下更加安定,再顺势而为。如果急切下手,必招致反弹。纵元相是孙武在世,也难挽回败局。”
元载叹道:“不是我想操之过急,而是时间不允许。”
李泌不清楚朝廷的实际底细,忙问原因。
元载将一叠账目送到李泌的面前,让他自己看账本。
李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朝廷的国库,竟然陷入枯竭。
“国库里的钱呢?”李泌有些失态。
他没想到朝廷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太让人意外。
“这些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户口锐减。这些都是你看见的。”元载说到这些,总是痛心疾首。
李泌点头。
元载拿出盘子里的点心,给李泌分析:“江南的赋税,从来都是朝廷支柱。有刘晏的韬略,再加上我在江淮一带安排了临淮王的旧部镇守,可保无虞。”梅花形状的点心放在一边。
“如果朝廷没有江南的赋税,其窘境有过之而无不及。”元载叹道。
李泌点头认可。
元载又拿起一块点心,说道:“河北之地,情势最是复杂。田承嗣、李宝臣、薛嵩和李怀仙,还有侯希逸、李正己等节度使,无不心怀叵测。隐瞒户数和人口,导致这一块基本不能考虑。”
拿在手里的这一块点心,被元载放在了另一侧。
元载再拿起一块点心,继续分析:“中原一带乃是叛乱的主战场,百姓锐减。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田神功等人的地方,必须要维持一定的兵力,抗衡我刚才提到过的田承嗣等人。”
这一块点心,又被元载放在一边。
余下的事,也就不需要元载继续分析。蜀地目前面对吐蕃和南诏的双重压力,经费不能砍。陇右河西要同时对抗吐蕃、回纥以及西域各国,也不能砍军费。
这样一轮算下来,除了让全体都减少兵马,还真就没有别的办法。
李泌道:“纵然有给朝廷沉重负担的一切可能,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削减兵马。”
“正是此理。”元载道,“我在席上那番话,其实也是在试探他们。目的是让有些人听见,给我机会解决矛盾。”
李泌明白元载话里说的是谁,只叹道:“元相你的心思,恐怕要落空。”
元载一听,知道李泌估计是对的。
李泌却笑道:“不过我相信元相绝对有别的打算,要对付那些节度使。”
元载微微一笑。
这条消息很快传到李宝臣的耳朵里,他立马召来王武俊,并向他告知了此事。
王武俊道:“此乃元载激敌之计,不可上当。”
“刺激敌人?”李宝臣指了指自己,“他是在激我吗?”
“就算不是节度,也不远了。”王武俊分析道,“元载是在试探各方反应,有人敢公开反对,便要遭到他的讨伐。”
“我自然知道此事。”李宝臣道,“如果我们都选择沉默,元载来一个顺势而为该怎么办呢?”
王武俊分析道:“元载不会削减兵马,而是会顺势提出我们交出确切的户数,然后评估军费。再把多余的赋税上交朝廷,为朝廷所用。”
李宝臣一听,破口大骂:“元载真阴险,想得出这种招数。”又问王武俊:“我该怎么办?”
王武俊道:“上奏朝廷,就说我们第一个赞成削减兵马的计划。然后借口恒州地处北方,需要对付奚族和突厥等族,请稍微留着兵马。”
李宝臣听了,皱眉道:“那我岂不是要向朝廷交税。”
王武俊反问道:“节度难道不想交税吗?”
这个想字,王武俊刻意说的很重。其实想字,被敢这个字替代,毫无违和感。
李宝臣叹了口气道:“你不用说了,我交。”
有了李宝臣这样的榜样,河北各路节度使都上交了税费,虽然不多,但是表现出的意思已经足够震慑天下。
元载也矢口不提削减兵马的事情。
吐蕃使者突然抵达长安,请求见代宗,并且商量议和。
代宗准许,并在宣政殿见吐蕃使臣。
吐蕃使臣奏道:“赞普有心和大唐皇帝陛下结盟,恳请大唐皇帝陛下准许。”
代宗冷声道:“朕闻大唐与吐蕃乃是舅甥之情,然吐蕃在我大唐平定叛乱之际,屡次侵犯我大唐的疆土。如今却来议和,到底是何居心?况吐蕃以前作为,实在令朕难以相信。”
使臣回道:“以前都是回纥在背后挑唆,赞普被回纥花言巧语蒙蔽,这才犯下错误。请大唐皇帝陛下明察。”
“哦?如此说来吐蕃是彻底的无辜咯?”代宗故意问道。
“不敢。赞普愿意献上洮阳、浇河二郡,以求大唐皇帝陛下的宽恕。”
代宗对吐蕃的来意还不十分清楚,遂道:“既如此,汝可往官驿暂时歇息,等候朕的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