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技多不压身 - 大唐元相公 - 萧小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元相公 >

第428章技多不压身

第428章技多不压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白和宗夫人夫妇临行在即,元载特地赶来相送。

故人别离,别有愁思。

李白道:“你我恐再难相见,我有宝剑‘青冥’一柄赠君,聊表相救之情。”递给元载一柄青锋。

元载接过,抽剑一看,寒光彻心。

果然是好剑!

“这么好的剑,我受之有愧。”元载要还给李白。

李白不收:“你是使剑的高手,用这柄剑刚好。我已经无心于国事,更无心于江湖事。留着此剑,毫无用处。”

元载这才收下青冥剑。尽管自己已经弃剑用刀,还可以给薛瑶英用。

只是这份心思,却不能告诉李白。

李白突然道:“公辅老弟!听我最后一句劝,勇者激流而退。不要执迷于权势地位,那只是过眼云烟。”

元载虽然心底不认同,还是点头称谢。

李白大笑三声,高声诵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骑马消失在天边。

元载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伫立良久。不知为何,总觉得心里很难受。

自此之后,元载和李白便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也就在那一年,元载做到了人臣之极。

开启了一段新政,那自然是后话。

且说肃宗制定了“克复两京,进取中原”的计划,李泌苦劝无果,只得作罢。

同年(757年)四月,肃宗正式下诏,敕封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总督各路兵马会攻长安。

一场围绕着长安的攻防战,随即展开。

各路唐军汇集到郭子仪的旗号下,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缔造不世之功。

然而谁都没有料想到,这场收复战非常的艰难。

诏书同月到朔方军。

不久之后,郭子仪即刻率军誓师,自河东郡出发,赶赴凤翔郡。

叛军得知此事,以李归仁为首的将领主张半道伏击朔方军。

安守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表示同意。一面命李归仁率领五千骑兵前往三原县伏击郭子仪大军,一面写好表文送到洛阳,向安庆绪请求援军。

主政的严庄看到后,立刻意识到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命人率领九千骁骑,送到长安城。

这批骑兵是安禄山的嫡系,长年驻扎在洛阳。严庄将这支骑兵派出,足见对此战的重视。

且说朔方军自河东郡出发,过冯翊郡,继续西行。

行军途中,有探马来报,说有大队骑兵离开了长安城,不知去往何处。

郭子仪笑道:“如我所料不错,叛军占据在长安兵马很是疲惫,是不敢贸然出击,除非是有心伏击我军。”

元载赞同:“如今外围叛军都被其他官军扫荡干净,官军都正在休整,只有我朔方军在西行。安守忠此时派人出发,定是针对我军,只是不知道会在哪里设伏。”

郭子仪道:“三原县以北,多山地,地势险要最易设伏。我料定他是去了那里,事不宜迟,我军当赶在叛军前面,占领制高点,来一场反击战。”

诸将皆以为这种战术正确。

郭子仪手拿令箭,下达将令:“我命都知兵马使元载为此次主将,率所部兵马疾行。仆固怀恩、王仲升、浑释之、李若幽,各率本部兵马随行,听候元载调遣。”

元载接过令箭,叉手道:“属下定会不辱使命。”

唐军其他将领领命,各自回营点兵。

郭子仪单独叫住元载,叮嘱道:“务必急速行军,一定要抢在叛军的前面抵达目的地。这场胜利的关键全在于此。”

“明白。”元载应道。

当日下午,元载率军出营。昼夜兼程,赶在李归仁的骑兵前面抵达理想的设伏地点,对李归仁也来了一个半道设伏。

当日,天色渐浓。

元载率领伏兵隐藏在山上,密切注视着官道。

忽然,有哨探来报:“李归仁率领的骑兵在半里之外。”

元载立刻下令:“诸将听我号令,在敌军没进包围圈之前,不许吭一声。否则军法从事。”

传令兵立刻下去传达元载的将令。

李归仁对此还懵然不知,率军抵达三原县北,准备上山。

眼看着叛军已经进入包围圈,元载果断下令:“进攻!”

唐军四面而出,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将叛军围得是水泄不通。

李归仁所部兵马一时大乱,被元载挥军掩杀过去,打得李归仁大败亏输。

一场恶战后,李归仁在亲兵的保护下只身逃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