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何谓真相(上)
“不可能,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为什么下毒?!”记忆回溯到医院长廊。
明晃晃的吸顶灯,散发出炽白的光线,落在郑国忠胡子拉碴的沧桑面容上。
“不是这样的,真相不应该是这样的…”他不可置信地摇着头,喃喃自语着。
“不应该是这样,那应该是什么?”
十五岁的少年林烬,容貌与七年后的现在,相差不多。只是眉眼青涩许多,眼神也比如今更冷漠。
少年依旧坐在等候椅上,面色毫无波澜地说道:“你以为福利院里藏着多么惊人的秘密?贩卖儿童?黑色交易?像那部电影《熔炉》里的剧情一样吗?
还是以为,福利院的经营者们利用孤儿领取救助金、向社会上那些慈善组织筹集财物,却不用在我们这些孤儿身上,而是以公谋私装进自己口袋里?
又或者,院长或者某个辅导员跟什么人结了仇,而那个人为了报复投毒,结果殃及无辜,导致一百七十五个大人孩子死亡?”
少年平静地看着陷入迷茫、混乱甚至有些崩溃的郑国忠,摇了摇头继续道:“那年我只有七岁,而你是个成年人,还是负责这起投毒案的刑警队长。
你做出的所有假设,应该都一一验证过了,不是吗。
不存在什么匪夷所思的勾当,至少在我有记忆的那几年里,从来没见过有哪个小朋友突然消失,也没有谁被虐待。
我们这些孤儿在福利院的生活,比不上那些有父母疼爱的小孩,但每天都吃得饱、穿得暖。生病了,有辅导员送去医院看病。
经营者有没有中饱私囊,我不知道,但你肯定已经查的一清二楚。
为了报复而投毒杀死所有人,如果真有这种疯子,早就被你抓捕归案了。”
听到这里,陷入迷茫的郑国忠,蓦地抬头,凶狠地看向少年,低声怒吼道:“是你,一定是你!
我都查过了,所有人,我都查过了。
跟福利院有财务往来的慈善基金会,被领养走的小孩,这些全部都查过了。
没有交易,小孩子也一个没丢,都在领养家庭。
你说的没错,不是那些,都不是。
也不是余庆丰,他自己也中毒死了,他为什么要毒死自己?
他跟福利院里所有人都没有过结,院长没扣过他半毛钱,该发的都发了。辅导员、食堂里的厨师、保洁员,甚至连给食堂送菜的菜商、拉泔水的人,能查的我都查过了。
查的清清楚楚,没有人跟余庆丰有仇。
好端端的一个人,不会平白无故莫名其妙毒死那么多人,还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这不合理,不是他,怎么会是他?不是他,一定不是他!”
郑国忠越说越激动,最后一句话几乎是咆哮式喊出来的,惹得两侧病房的陪护家属纷纷出来指责。
他强撑着最后一丝理智,但再次接近临界点的情绪,还是快要将他压垮。
指责他的家属们,似乎也看出来这个男人好像要崩溃了,不满地嘟囔了几句,各自回病房。
看着那一扇扇房门全都关上后,少年双手撑在膝盖上缓缓站起身。
没人知道他有多么疲惫,接到养母的电话,听说家里出事了,他就火速赶回去,在楼下遇到这个执著的刑警大叔。
将养父送到医院急救,等人脱离危险,他又跟着那位陈警官去做了笔录。
郑国忠找出来的所谓‘证据’,化验报告出来之后,他半分钟都没停留,第一时间离开警局赶回医院。
给养母买了白粥、包子,向医护人员了解养父的情况,忙完一切这才吃上一口泡面。
换作任何人,此时恐怕都会暴跳如雷,愤怒地质问郑国忠凭什么盯着自己不放,跟自己过不去。
但他不会。
并不是因为情感缺失症导致情绪值低的连带反应,而是极度理智和克制。
情绪值低,不代表没有。感受不到强烈的感情,没有普通人那么清淅且丰富的喜怒哀乐,不代表他不知疲惫。
“你一开始的怀疑,是对的。但你很快就排除了他的嫌疑,因为你找不到确凿证据,因为你也认为,一个投毒者不会把自己也毒死。”
郑国忠面色涨红,连双眼都因为充血而通红。他定定地看着站起身个子快要跟自己持平的少年,下意识地摇着头,似乎这样就可以否定少年所说的一切。
当年,接手这起轰动全国的大案后,郑国忠和他手下的十几名警员,展开了极为详尽的调查。
他们将与福利院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所有人,全都排查了一遍。
筛掉毫无利益冲突的,再排除曾经的承建施工单位、用品供应商等这些有生意往来,但没有作案动机的。重点核查给福利院送菜、送米面油这类食物商人,没有任何发现。
福利院地处偏僻,周边有两条国道公路,还有四条小路。过往车辆全都查了个遍,一无所获。
院内倒是安装了几个摄像头,不过,实际上有用的只有两个。除了大门口和旋转木马旁边的操场,其它地方的都坏了,根本拍不到什么。
化验报告显示,毒物的源头肯定与水有关,而福利院内只有一座用来储存净水的水塔。
但案发当天,只拍到了一个蓄着西瓜头的小男孩,曾经朝水塔的方向走过去。然后,消失在监控中三十六分钟后再次出现,原路返回走到旋转木马前那棵香樟树底下。
除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孩以外,什么蛛丝马迹都没有。
三个月,九十多天,十几名警员几乎无休地进行着这场大海捞针式的排查。
最终的结果,却是连个嫌疑人都锁定不了。
迫于舆论压力和自责,郑国忠引咎辞职,黯然退出警队。
查无可查,他很清楚这一点,但还是执著地盯着这个案子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