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谁是螳螂,谁是蝉(上...
黑水镇那个憨厚的傻大个,因对一生伙伴小黑的羁绊,在身死魂消之时,执著地留下一丝残念。而鸠摩加利的情况,与大傻截然不同。
首先,严格来说,被祭师炼成不死人的他,并没有死。
其次,杀死家人的大仇,他早就报了,对这世间早无牵挂,因而也就不存在怨憎执念。
所以,林烬在侵入自己大脑中的念丝上,没有感受到任何激烈的情绪。
共情,也称为同理心。指一种能设身处地来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情绪的能力。
影视剧中,导演为了让观众与自己的作品强烈共情,通常会在剧情中设计几个情感激烈碰撞的爆点。并在该剧情中,添加进壮怀激烈、热血饱满或悲怆、哀伤的音乐,以达到煽情效果。
用的好,观众会感动得好像自己就是影片里的角色。用的不好,则会让人尬到用脚趾头抠出一座阿房宫。
好坏不论,这种手法讲究的核心要义就是两个字——浓烈。
越浓烈的情感,越容易让他人感受到,进而产生共情。
就像大傻对小黑,宁愿用自身血肉去换同伴活下去的保护欲。
但是,鸠摩加利的情绪,实在太稳定了!
稳定的不像来自于一个经受过苦难人生,被悲惨命运推进万丈深渊的可怜人。
不过,这个疑惑,很快就解开了。
在无喜无忧的浅层情绪底下,林烬挖掘到了有价值的内容。
不耐烦又有些好奇,轻蔑又带着一丝警惕,这样的心理构成,像极了一个还没步入社会、从没被现实摁在地上狠狠摩擦的少年人。
对一切都不在乎,对此时发生的一切意兴阑珊,但又对在短短时间内就解决掉自己三具尸体傀儡的林烬,产生一丝好奇心。
他自视甚高,因为他的确有蔑视旁人的实力。理论上来说,找不齐所有念丝,就不可能将他彻底杀死。
单凭这一点,鸠摩加利就比目前已经出现的另六位神使,要难对付得多。
但是,自视甚高不代表没头脑。
一个能在绝境中还抱着复仇之心的人,其心志之坚定、心性之深沉,可想而知。
在鸠摩加利看来,一个能躲过隔绝法阵,在所有神使眼皮子底下悄摸摸潜进陀门宗,并轻车熟路解开机关、打开暗门,进入这座地宫的家伙,绝对不简单。
所以,即便自负如他,还是本能地生出一丝警惕心。
这是林烬以专业角度,对鸠摩加利多重矛盾情绪成因的分析。
情绪源于秉性。
一个冷静自制的人,即便大难临头也不会自乱阵脚;有着极强克制力的人,绝不会轻易暴怒。
反之,自控力差的人容易被引诱、被煽动;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的人,必定不够客观,看待事物只会以自身为出发点。
只要不是野兽,还具备人类的思维方式,一切就有迹可循。
不过,当林烬在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合理的复杂情绪以外,感受到一丝奇怪的情绪时,他知道自己的判断只对了一半。
为什么奇怪?
因为,不合理。
鸠摩加利成功将自己炼成了[魔种],只要将万千念丝中的一小部分藏好,不出去瞎浪,他就是一个永生者。
弗洛依德思想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爱的本能,二是死亡本能。前者是建设,后者是破坏。
往深层次讲,破坏也代表着渴望从有机物状态回到无机状态。
还有什么能比魂体,更接近无机状态的呢。
可以将自己无限复制的魔种,如此独特的存在,为什么还会有自毁倾向?
林烬将自己所有感知集中于[自毁]这一情绪上,意识中渐渐产生愧疚、崩溃、疯狂、无奈、绝望等,被鸠摩加利藏在更深处的情绪。
所以,不是没有,而是藏得够深,并且这些情绪已经很淡很淡,淡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但就是再微不足道,只要存在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怎么会?”
鸠摩加利产生了与红衣僧人、达米奥,一模一样的疑问。
“这三个字有毒。”
林烬自嘲地回了一句。
念丝侵入他的脑细胞,从而被动触发了【天人通】。林烬不动声色玩了一手反侵入,显然,鸠摩加利已经意识到了。
既然暴露,这出‘反侵计’就不可能再继续演下去。
“你居然能察觉到?!”
林烬听到的不再是那个沉稳厚重的男声,而是沙哑之中带着一丝尖利的男声。
这种声音,人们常将之称为公鸭嗓,处于变声期的少年很多都是这种嗓音。
林烬看似随意地回道:“你在我大脑里蹿来蹿去,想不发现也挺难的。”
“不可能!”尖低沙哑的公鸭嗓,当即否认道:“我的念丝,就是白马寺的高僧,都感应不到。你…”
“道心种魔。”林烬打断道:“原来是这样,那就很说的通了。”